G一代
G一代产品入市3年有余,大量人性化细节的提升,可谓是将操机手的体验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当然不止于此,今年上市的G一代品质升级版产品更是将人性化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操机手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开玩笑的说,吊友们真是“太调皮”、“太挑剔”。
很多老铁在质疑这样一个设计:操纵室的斜上方,两块玻璃之间为什么非要加一道横梁,影响吊重时的视线。
想必用过老产品的吊友都知道以前有一种设计是大圆弧玻璃,很多人认为那种比较好,但是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圆弧玻璃由于弧面过大,会存在较大的变形,尤其是透过玻璃看吊重物距离会存在误差,有的甚至高达一两米,这样的吊装无法将被吊物精准安放不说,如果下方有指挥人员很有可能因此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增加的不止是简单的“横梁”,完全消除了以前存在的变形不说,更是对操机手的一种保护,操纵室前部和顶部因此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
对此国家标准也有要求:
a)当重量为7kg钢球从2m高度落下时,操纵室顶部的塑性变形量不应超过50mm。——摘自GB/T 27996-2011 《全地面起重机》
b)操纵室顶部应能在直径为125mm的圆形面积上承受1000N的均布载荷而不产生永久变形。——摘自JB/T 9738-2015《汽车起重机》
c)当存在坠落物砸碰司机室的危险时,司机室顶部应装设有效的防护。——摘自GB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如果以牺牲操机手的人身安全来增加便利,我们只有一个态度,就是“NO”!”
其实经过对比我们发现,国外最好的厂家目前横梁宽度有110mm,而徐工产品已经优化到了70mm。
行业的
徐工的
质疑二:为什么操纵室右侧不做大面积能打开的玻璃窗?
“同样的安全、安全、安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可能吊友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操纵室右侧外部就是起重机、变幅油缸等部件,而且多数处于动作的状态,如果操作员无意中将肢体伸出窗外,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对此标准法规中也有相关要求:
“靠近臂架或起升机构的窗户应限制打开的角度或装有限制头和手臂伸出窗户的防护装置。”——摘自JB/T 9738-2015《汽车起重机》
虽然“受限”于标准规定,但是我们最大程度的拓展了右侧窗户的空间,采用了开窗设计,同时增加防护装置,方便室内人员向室外人员喊话,满足交流的需要。很多吊友不知道G一代操纵室左窗、后窗及右窗均为推拉窗,通风效果极佳。
这是目前行业都没有的,因为徐工深知,无论如何绝不能简配操机手的安全!
在产品的改进和人性化细节提升上,真的离不开各位吊友的献计献策,是你们给与的宝贵建议帮我们开拓了思路,其中很多的想法真的是非常的好!徐工的设计师们也是不断的在优化和完善当中,欢迎各位吊友们围绕产品的人性化体验多提宝贵意见。同时,在产品安全设计上,为了保护和守护好大家的安全,我们的产品设计工程师们煞费苦心,小编在此也要提醒各位亲爱的吊友朋友们,一定要守护好吊装安全,爱惜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好自己。
近日,徐工XE380EV纯电动挖掘机批量交付至广西某大型石灰石矿山,标志着徐工新能源装备在西南区域矿山市场实现新的突破。
四天降水总量占全年66%!城市内涝 交通瘫痪出行受阻 车辆被困7月23日至27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已突破当地1959年来。
在港口前沿,徐工以澎湃创新之力,接连挥出重拳:全球首台65吨级储能集装箱正面吊锋芒初露,已在客户基地稳健运转;在风电领域,徐工创亚洲。
在矿山行业降本增效与绿色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徐工120吨级XE1350E电动液压挖掘机凭借零碳排放、高效作业、坚固耐用的核心优势正成为露天矿山智。
上周,徐工的发展动态持续吸引主流媒体目光相关报道从技术创新突破与人文关怀建设两大维度生动展现了徐工蓬勃生机与责任担当01-技术创新与。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正式发布209家企业DCMM贯标等级的公示名单。经过严格的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专家评议会评审。
长桩悬空,精准落位国之重器,稳若磐石近日,在广东某项目施工现场,徐工G2代XCT50G5-1起重机精准吊装12米长、8吨重管桩,为打造国内最大单。
新机到手!即刻出征!新车首秀!挑战极限!山东客户喜提徐工2台100吨、1台750吨起重机,其中,XCA750K8-1在交付第二天便直抵菏泽某生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