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令无数人心向往之的一片净土,仿佛童话里才有的湛蓝的天空、似乎触手可及的白云以及巍峨圣洁的雪山,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不过,“新鲜劲儿过了,就不那么浪漫了!”
对90后青年员工而言,西藏是挑战
作为新生力量的95后刘香凯,是徐工道路今年刚驻西藏的摊铺机服务工程师,进藏半年,他最大的感受是太阳很毒,紫外线很强,“半天晒红,一天晒黑,三天爆皮”一点儿也不夸张。
刘香凯去年3月份进徐工实习,毕业后先后到过四川和贵州从事摊铺机服务工作,今年6月份进入西藏。“公司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在西藏区域我们两人一组开展工作,有老大哥带着,适应起来还是挺顺利的。”
在服务工程师的保障下,逾500台徐工成套道路机械挺进西藏施工
西藏今年春天开工晚,4月份才开始施工,所以眼下虽然已经入冬,但仍有不少项目还在赶工中。“这里温差大,白天还行,早晚特别冷,有时候下着雪也在干。为了做好服务,我们挨个工地跑,很忙!前段时间每次回到办事处都半夜12点多了。”
虽然从事服务的时间还不长,但耳闻目睹了徐工众多的感人服务事迹,刘香凯也在一步步地努力向前辈们看齐。
对80后而言,西藏是理想
来自客户周总的亲笔表扬
这封信的主人公就是张抗抗,刘香凯眼中的服务楷模之一,80后的中坚力量!用行动换取众多客户感动的服务工程师!除了感谢信还有许多客户打来的感谢电话,但是在这一声声感谢的背后,只有他自己知道是那一次次克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那是在十月份,在接到一位客户的求助电话后,张抗抗与刘浩早早地就出发了,但没想到在翻越5363米的蒙达拉山口时遇上了降雪。道路上积雪,湿滑难行,视线也不好,两个人开着车一路心惊胆战地小心通过,到达施工现场后,在冰天雪地里争分夺秒为客户维修好设备,确保无问题后,又提心吊胆地踏上返程之路。好在一路有惊无险,临近半夜时二人顺利返回了办事处。
与同事一起冒着刺骨的寒冷在雪中为客户服务
这样为客户服务的平凡小事还有很多很多,每每想起,张抗抗总是会说上一句:“我为之坚守的一切,不过是想成为像我师傅那样优秀的人!”
对70后员工而言,西藏是信念
范道启,将一辈子的青春都奉献给徐工服务的70后,张抗抗的师傅!驻扎西藏多年,他心中的服务之弦一直绷得紧紧的。刚进藏,就顶着强烈的高原反应连续十几天“钉”在客户的工地上,直到确保设备不出一点问题,才拖着几近虚脱的身体回去休养;之后,适应了高原环境后,风里去、雪里来,早出晚归更是成为家常便饭。
类似这样的经历其实很常见,西藏自治区交通相对不便,山路多,天气又多变,路上车不敢开得太快,四五百公里的路往往要走一天,所以为不影响客户施工,旺季里,几位服务工程师天天都要早出晚归,一般都是早上五点就出发了,晚上九、十点钟才能赶回来。不仅如此,有时路太远,晚上出发也是常有的事儿,所以一般都是分别负责摊铺机与压路机维修的两个人组队,结伴出行以互相照应。“忙是忙了点,客户的肯定与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其实上文中的老中青三代
只是徐工驻扎在西藏高原
许许多多服务战士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他们背井离乡、将所有青春无私奉献给徐工
他们克服高原缺氧、勇挑那一个个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不过是为了您的那声“徐工徐工,助我成功!”
向所有长期驻扎在西藏的徐工服务战士们致敬!
您们,辛苦了!
看完徐工的产品展示,我感到非常震撼。徐工展示的不是一台台孤立的机器,而是一个关于未来矿山的完整生态系统和操作系统。
近日,山东大型风电场迎来关键突破,徐工集团最新研发的千吨级风电旗舰产品——首台XLC15000M(1100吨级)履带起重机正式投入实战,。
夏日午后徐州某闹市街区外立面施工紧锣密鼓进行徐工 C 系列 GKS28 高空作业车让这场 "夹缝中的施工" 变得游刃有余作为蓝牌车型,GKS。
机场物流作为航空运输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承载着货物集散、中转、存储等核心功能,其作业环境具有高时效、高强度、多场景的显著特点。
徐工XLC18000M(1300吨级)履带起重机现身内蒙古,投入大批量风机吊装作业,凭借强悍起重能力与智能化优势,为清洁能源建设注入新动能。
责任驱动,使命必达铁链协动,擎援并进今日,徐工应急救援联盟--起重机分队正式成立!这不仅是徐工起重对集团强化应急救援战略的坚定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