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距离。”蒲明俊的喊声隔着2米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蒲明俊是三一重工泵送事业部装配班班长。为确保疫情期间员工安全,举着小喇叭布置任务成为蒲明俊的工作常态。
抗疫、复工两手抓,湖南地区的企业成为一个缩影。为安全推进复工复产,企业各显神通,严防死守。除了常规的消毒、佩戴口罩等,提高自动化率等成为重要措施。
把好企业疫情防控关
2月26日,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长沙经开区三一重工产业园。
三一重工副总经理陈静介绍,正月初三公司就成立了防疫应急小组,由董事长梁稳根带队,每天对公司及供应商员工进行摸底。“3万多人,每天都排查一遍,对每个员工的情况都清清楚楚。”
上了“白名单”的员工进入园区前需测体温、鞋底消毒,进出的车辆也需要消毒。除了这些常规措施,三一重工还对员工进行核酸检测,合格才能返回工作岗位。
同时,三一重工的“三一疫情防控平台”在疫情期间会追踪已上岗员工的历史轨迹等信息,确保员工在疫情期间上下班保持工厂和宿舍之间的“两点一线”。
记者注意到三一重工园区大门口停放的一辆面包车,驾驶室和后排座位之间用蓝色隔板严严实实地分隔开来,司机戴着口罩在车上待命。
陈静介绍,这是防疫专用车辆。员工进入园区前体温排查如果发现异常,防疫工作人员会立即将其送往医院。
“智慧”成为企业复工的帮手
在三一重工位于湖南长沙的18号智慧工厂,公司泵送事业部装配班班长蒲明俊介绍,18号工厂自动化程度高,人员需求量少。这给疫情期间复工带来不少便利。
尽管如此,为了保证安全作业,人员须保持1米至2米的距离。开工前的晨会,20多位班组成员以“点阵”方式散开,蒲明俊则举起小喇叭,用“喊”的方式布置任务和要求。
此前用于辅助生产管理安装的360度无死角摄像头,疫情期间增加了另一项工作——自动识别、抓拍未戴口罩人员以及聚集行为等。目前每天可以下线泵车8-10台,是高峰期一半。
据介绍,18号工厂是亚洲最大的智慧工厂,智能化设备完成升级改造后,柔性生产岛内近100台协同机器人精准、有序运行,大大减少了劳动力。
“原来500人到600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一半。”蒲明俊说,吊臂系统将生产所需的各种部件直接送达工位,不需人工查找、搬用。
“云办公”成为企业复工的选项。陈静介绍,三一重工目前有数千名员工线上办公,公司给这些员工配备了一体机和保密系统。“以研发设计为例,线上设计的复工效率和去年12月不相上下。这也给了我们探索办公新方向带来契机,更加个性化的方式效率可能更高。”
政企合作开拓新局面
企业有序、安全复工,少不了各级政府的努力与协助。
“防疫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陈静说,口罩等防护物资是企业复工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正月初四时就对全体海外三一人发出了号召,购买口罩等防疫物资,并动用公司专机送回。
“物资调配方面得到政府全力支持。我们在海外购买的防疫物资能顺利送达就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帮助,包括报关、航线协调等。”陈静说,“给复工员工做核酸检测也是通过政府协调得以实现的。”
同时,在湖南省政府的快速批复与支持下,三一重工开始建设口罩生产线。“物资调配方面,政府一直在全力支持。建设生产线有一些零部件买不到,我们就自己生产。”陈静介绍,“投产后,我们复工的口罩能自给自足了”。
春天已来,企业火热生产的日子近了。
(本文来自中国证券报)
9月20日,三一重起2025全球大客户峰会在湖州隆重举行,55款重磅产品震撼亮相,接受来自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数百位行业领袖、精英的检阅,。
9月23日,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集团)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在三一集团智联重卡产业园举行高层会。
9月20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了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三一集团荣列第104位,稳居工。
9月23日,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会(BICES 2025)盛大开幕,主题为高端绿色、智慧未来。
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提升组织凝聚力,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全面开展,9月21日,三一集团奋斗者。
9月17日至20日,东南亚矿业机械领域的标杆展会——印尼矿业展(2025 Mining Indonesia)在雅加达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