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产品纵览 更多

交通“新基建”敲定“施工图” 未来15年就要这样干!

2020-08-18 08:52:45

8月10日,“中国经济新格局:乘风破浪”夏季峰会在线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在峰会上表示,结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等部署要求,可以看到交通新基建有几个重点领域,分别包括:打造新型交通信息网;打造新型交通能源网;打造新型城际交通网;打造新型服务设施网;打造新型交通工程包。

协同应用、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应用、深化ETC门架应用、开展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时速400公里级高速轮轨客运列车研制和试验……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列举了多项新基建在交通领域内的应用场景。继《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各地推出大量新基建重点建设项目之后,交通领域“新基建”再次迎来建设蓝图。

交通站上新风口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模式的不断进化升级,原有基础设施开始难以满足社会高效运作的需求,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密集部署之下,市场开始热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风口——

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施时,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中旬已有13个省区市发布了2020年新基建相关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

“让交通项目成为‘新基建’的主力军。”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明确表示,要坚定不移抓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让新技术给传统交通项目赋能,要加强规划引领,积极谋划推动一批交通运输“新基建”项目落地。

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总体目标,《指导意见》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建设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

《指导意见》提出,近期加快成熟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的深化应用,远期跟踪新技术发展,适度超前布局。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能耗水平有效控制。泛在感知设施、先进传输网络、北斗时空服务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覆盖,行业数据中心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船舶等逐步应用。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国立表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个《指导意见》对于进一步细化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和分阶段的任务,推动我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欧国立称。

“交通项目和新基建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的。”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柱庭认为,比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应用到自动驾驶上,加之自动驾驶测试的路段也就是车路协同,这些都是传统基建和新基建联系在一起的。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在疫情影响下能够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也为将来的5G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奠定基础。

逐渐形成基建的全新生态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已成为国家亮丽名片,为交通强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路上。今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携手华为等多方,在厦门港远海码头130万平方米作业区实现5G全域覆盖,利用华为5G端到端解决方案,打造了港区“5G空中光纤”,结合5G、AI、智能驾驶等技术,实现了港口货运业务的“岸边装卸—平面运输—场内堆叠”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场景效果—5G大带宽、低延时特性实现了龙门吊信息快速回传控制和高清视频采集;“防疲劳系统”利用5G低延时特性,对司机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报警,提高安全性;“5G+AI”则实现了“无人理货”,可减少高空作业的危险,同时实现远程遥控港口吊机,一人可兼顾两台吊机操作,安全高效。

新型基础设施蓝图已展,具体应用场景的开发是其中的核心。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慧枢纽,《指导意见》中提到的“智慧+”几乎涉及交通的方方面面。

比如,《指导意见》明确,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协同应用、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应用,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推进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建设和应用;逐步在高速公路和铁路重点路段、重要综合客运枢纽、港口和物流园区等实现固移结合、宽窄结合、公专结合的网络覆盖;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北斗系统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能力,建设行业北斗系统高精度地理信息地图。

北斗系统对于交通领域来说意义非凡。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在7月的例行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孙文剑也谈道:“交通运输行业是北斗系统最大的民用用户之一。北斗系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战略的重要落脚点。”

据悉,长江干线公务船、客渡船北斗应用目前已实现100%全覆盖,海事领域年内将实现北斗应用100%全覆盖;在水上安全领域,我国积极推进北斗卫星搜救系统国际化应用;在民航应用领域,起草相关标准及建议措施,推动北斗系统纳入国际民航组织应用。

“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应用非常重要,这将促使国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欧国立称。

“新基建和传统基建一个最大的区别肯定是广泛应用了新技术,满足了经济发展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认为,新基建与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创造与满足新需求的重要保障。

“传统基建过程中基本是各级政府主导,全国全面铺开建设,但新基建并不会在全国各地普遍开花,而是会在某些地区形成聚集,需要因地制宜。”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拓展部营销总监何训说。在他看来,新基建覆盖范围极广,以无人机为例,从机身制造到利用通讯铁塔讯号传输再到北斗定位、充电设备等,“每一种产品形态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和细分层次上都会有成百上千家企业群策群力,进而形成不同于传统基建的全新生态。”

打造数字化转型核心驱动力

8月4日,中国交建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显示,上半年,中国交建新签合同金额为5330.94亿元,同比增长7.27%。稍早,5大央企建筑企业先后公布了上半年经营数据,其中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中国电建上半年实现新签合同额分别为1.51万亿元、8758.51亿元、8703.4亿元、4651.7亿元、3361.95亿元,同比增长5.2%、21.87%、24.1%、21.9%、11.06%,这五家合计约4万亿。

相比往年不同,今年建筑央企在二季度集中发力。比如,中国中铁上半年新签合同额累计8703.4亿元,同比增长24.1%,主要是第二季度基础设施建设新签合同额4565.4亿元,增长较快;中国中冶上半年新签合同额人民币465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9%,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45.74%,环比增长66.42%;中国电建上半年新签合同总额约为人民币3361.95亿元,同比增长11.06%。一季度时中国电建新签合同总额约为人民币1484亿元,同比减少15.37%。到了二季度环比增长26.55%,同比增速达到47.46%。

对此,福盛德宏观经济首席经济学家冯建林表示,随着超万亿地方债、特别国债融资的发行到位,基建投资占据主要份额,而下半年国内地产、建筑工程、铁路、水利等基建需求逐步释放,基建行业毫无疑问会再迎建设高潮。

随着《指导意见》的印发,交通“新基建”继续备受重视。受疫情影响,铁路建设被寄予厚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上半年,115个在建基建大中型项目全面复工复产,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8亿元,超去年同期38亿元,同比增长1.2%。尤其是二季度,基建投资完成1797亿元,同比增长16.4%。

可以说,从沿海到内陆,保在建、保开工,掀起了巨大的基建热潮,比如,京雄城际铁路、京沈高铁、贵南高铁等重点项目捷报频传。据估计,2020年全国铁路新开工项目有望达到22个,完成铁路建设投资预计超过5000亿元,今年预计开通新线4400公里左右。国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4400公里铁路建成通车,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新基建的资金来源也将更加广泛。《指导意见》强调,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落实属地责任,要加快示范引领,完善标准规范,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推动建立涵盖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的协同机制,共同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预算内来自财政收入、一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性基金调入等,新基建也鼓励通过PPP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同时,专项债也将向新基建项目倾斜。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指出,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特别是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说,在交通强国战略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推动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步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以5G、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视觉等数字技术为关键支撑的“新基建”,将成为我国迈向交通强国的核心驱动力,助力智慧交通突破传统技术局限、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助力提高智慧交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催生交通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等一系列重大变革。综合新华社、北京商报、华夏时报、光明网等媒体报道

微信扫一扫,小程序中看资讯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
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资讯

重大项目“踩油门” 全年基建投资回暖可期

重大项目“踩油门” 全年基建投资回暖可期

在华北,京雄快线雄安航站楼站主体结构实现封顶;在华南,海南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期项目及琼海博鳌机场三期项目同日宣布开工;在西部,川青。

2023-12-08

重庆金融机构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基建项目发放贷款326.5亿元

重庆日报记者11月2日从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获悉,今年以来,重庆金融业全力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2023-11-03

在基建投资领域找到转型突破口

近年来,各家信托公司都在积极探索谋求转型,向特色化、专业化经营转变。笔者认为,信托公司可紧抓国家大基建。

2023-05-22

枞阳县“十四五”新基建建设内容及目标

领域建设内容目标15Gl 机房、供电、铁塔、管线等的升级、改造和储备。l 5G基站、核心网、传输等的基础设备部署。

2023-04-14

新基建提速 5G+智慧旅游迎来发展新赛道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2023-04-14

湖南铺排100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 总投资超133亿元

近日,省工信厅发布《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2023年)》。100个标志性项目总投资超133亿元。

2023-04-14

银河证券:8月水泥产量降幅加大 基建支撑后续需求

银河证券指出,2022年1-8月全国水泥累计产量13 55亿吨,同比下降14 20%,较1-7月降幅持平,其中8月单月水泥产量1 88亿吨,同比下降13 10%。

2022-09-21

有效激发公路交通新基建新动能

作者:李晓峰 刘芳 杨雪英发展是解决我国当前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全球经济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下。

2022-09-14

中国将加快推进公路沿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中新网8月25日电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

2022-08-25
焦点访谈:新基建 新生活 智“汇”城市 智“绘”未来

焦点访谈:新基建 新生活 智“汇”城市 智“绘”未来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大力支持新基建的推进,这两年,我们生活工作的城市,也在。

2022-08-25
查看更多

今日头条

为您推荐

寻路

【寻路】美通筑机仇德胜:十八载栉风沐雨 守初心砥砺前行
【寻路】苏子孟:BICES 2019各项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寻路】王伟炎:国机重工品牌一体化锋芒凸显
更多寻路

中国路面机械网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