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志力行十余载 焊花照亮徐工梦
——记徐工挖掘机械事业部结构二厂
大挖斗杆工段工段长 王凯
十年芳华磨一技,不忘初心终成锋。自踏入徐工的那一刻起,他心无旁骛地刻苦钻研技能,心无杂念地默默扎根一线,心怀感恩地挥洒青春热血。
寒来暑往,他从一个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技能专家,在璀璨的焊花中磨砺成焊接领域“金枪手”。他是徐工挖掘机械事业部结构二厂大挖斗杆工段工段长王凯。
满腔热血、百炼成钢,成为技能“排头兵”
打铁还需自身硬。王凯从徐工技校毕业后就投入到焊接事业中,潜心钻研焊接技术,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每一项关键步骤,一双宽厚的大手也布满老茧。
王凯有着不服输的韧劲儿,敢于啃“硬骨头”。2015年,面对超长超薄结构件焊接难题,王凯多方请教,带领班组人员查找资料、研讨试验,不断优化焊接流程、调整焊接工艺参数,降低焊接变形量、提高下料件尺寸精度,最终圆满完成了加长臂的试制和批量生产。
他常说:“我就会干这一件事,就要把这一件事干好。”凭借这样的“一根筋”精神,王凯不断钻研铆接、气割、气刨、焊接等技能,熟悉掌握每一个环节的工艺标准和细节处理,练就了过硬的焊接技能,掌握了复杂工况下的故障处理能力,成为生产一线第一位焊接高级技师。
潜心钻研、攻坚克难,肩担大任勇攀高峰
说到新品试制,不善言谈的王凯眼里闪着光:“每次站在自己参与试制过的产品面前,心情都很激动。”作为结构件新品试制的核心骨干,他先后参与多种型号的挖掘机产品焊接试制工作,并在试制中不断钻研,跨越多项障碍。
2019年,在XE600DP液压挖掘机的动臂焊接试制过程中,一道难题摆在大家面前:动臂侧板焊接变形量过大,影响产品质量和试制周期。
王凯经过反复研究,创新性提出了“间断式退焊法”,成功消除了起弧、收弧时所产生的缺陷,控制了工件焊接过程中的变形,确保了焊道质量。在新品试制过程中,王凯带领员工解决了20余项质量、技术问题,自制了动臂总成及耳板拼点等10余种工装。
XE600DP挖掘机的试制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硬实力,填补了国产隧道挖掘机在市场上的空白。
秉承“技术领先、用不毁”做成工艺品的产品理念,王凯先后攻克了对接缝起收弧裂纹、X架和裙架转运等待、焊枪易损件修复等10余项难题,实施多项改进优化重大项目,推动大挖结构件产能提升50%。
初心不忘、薪火相传,彰显“金牌导师”风范
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焊接技术研究组带头人和内部培训师,王凯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年轻员工,耐心细致、手把手地倾囊相授,几年来累计开展了数百场培训,培训员工千余人次,他编制的“教三练四表”长期在分厂推广使用。每当有新产品他总是第一个上手摸索,总结出经验后进行培训,不让员工走弯路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工作中他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近乎“苛刻”,“质量就是生命”根深蒂固地刻在他的脑中,也要求人人入脑入心。
他有一套严格遵守的“金标准”,每个班次都会对员工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抽查,不能掌握的立即停岗并亲自培训,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的偏差。在他的带领下,员工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近两年分厂晋级高级技师4人、技师20人、高级工20人。
榜样力量
一腔激情澎湃的热血,是他在逐梦的道路上对专业技能的不懈追求;一颗赤诚滚烫的匠心,是他用十余载的风雨兼程诠释的责任与担当。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王凯成长于徐工、奉献在徐工,他的梦想和徐工梦紧紧相连,他将始终坚守着这份初心,矢志不渝地向着顶峰奋勇攀登。
有一种力量叫榜样
你我身边,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动
总有一些事,激励我们前行
让我们向榜样致敬、向榜样学习
下一个【榜】样力量
就是你!
一扇开合天下事,满堂尽聚四方贤从走出去到请进来一场跨越山海超越时空的机械之约即将启幕它来了 它来了 它来了徐工第七届国际客户节The。
5月13日-15日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徐工携八款高精尖应急救援装备重磅亮相本次参展设备涵盖地质灾害救援、城市内。
在西北地区极端气候与复杂地质使得交通建设困难重重徐工XM2005KIII铣刨机凭借硬核科技成为打通边疆交通网络的开路先锋西北交通建设面临多重。
小型挖掘机和滑移式装载机是狭窄环境下土石方开挖的主力军,紧凑的车身可到达中大型机械不能进入的区域,对液压元件在轻量化、模块集成化、。
正值春末夏初杨柳飞絮大规模飘散其携带的细小绒毛及纤维易附着在散热器表面并与粉尘混合形成致密堵塞层导致散热器通风效率骤降30%-50%散热。
5月13日徐工集团、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东升带队到访中国华能集团,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亲切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