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光:用梦想定义生命,激情一直在燃烧
——写在谭旭光荣获202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之际
“勇攀科技高峰是我一生的梦想!”
4月16日上午,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召开,作为202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谭旭光在会上发言。在拿下“全国劳动模范”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 称号、全国创新争先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之后,谭旭光又一次站上领奖台。
心无旁骛攻主业。20多年来,谭旭光带领潍柴人在世界舞台上勇闯科技“无人区”,打造出硬核产品质量、品牌和信誉,让一个年收入不足6亿元、濒临破产的地方国企蝶变为年收入5034亿元、净资产1213亿元的混合所有制跨国集团。
生命,梦想,激情,谭旭光一个用生命捍卫梦想的人,激情一直在燃烧。作为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潍柴集团董事长,他更像是汽车产业王国的设计师,用激情淬炼,四十年磨一剑,一次次问鼎科技高峰。
心有大我,不忘科技报国初心
“我要一生对党忠诚。” 从1986年1月入党那一刻起,对党忠诚、激情追梦就成为谭旭光毕生的信仰。也正是初心如磐,让他带领潍柴集团这家有着75年历史的地方老国企,从改革突围、新生腾飞,到心无旁骛、屹立全球,发展的每一步,都将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殷殷期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成为了国企改革创新的样板、做强做优做大的标杆,一跃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风向标,更蹚出了一条走向世界级企业的科技创新之路。
实业报国、制造强国,是谭旭光的梦想。
然而梦想好种,圆梦却艰辛,改革的勇气与智慧从此与他一路相随。
走上潍坊柴油机厂厂长岗位时,谭旭光年仅37岁,面对的窘境是:潍柴已濒临破产,负债3亿元,1万多名员工6个月没发一分钱工资;工厂机制僵化、人才流失、经营亏损、技术落后、产品滞销……
怎么办? 改!
定岗、定编、定员的“三定”改革,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主辅分离、直面市场的“三三制”改革,一环扣一环地推开,砸碎了“铁饭碗”,打破了“大锅饭”。
逐梦前行,改革一步紧跟一步:在改革攻坚的主战场、转型突破的最前沿、科技研发的第一线,谭旭光像一个“斗牛士”,跟自己斗、跟落后观念斗、跟违背初心斗、跟核心技术缺失斗、跟国内国际市场斗……
只问初心,尽管每一场“斗争”都惊心动魄:“拆庙搬神”搞改革、闪电抄底德隆系、智斗国际资本大鳄、首创动力总成商业模式、建设全球创新体系……
“心无旁骛攻主业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信仰。” 谭旭光言如此,行也是如此。
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火热,金融行业“高回报”……不少企业“迷了眼”。但谭旭光毫不动摇,从未在非主业上动过一分钱心思,也从没在房地产上投过一分钱。
“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要耐得住寂寞。我们不是十年磨一剑,而是要二十年、三十年磨一剑。”谭旭光的产业报国梦始终落在主业,成就主业。
科技格局决定竞争格局。从传统制造升级为高端制造,从传统能源迈向新能源,潍柴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寻找发展“新动力”。
“是潍坊人民养育了我,山东人民成就了我。”这是谭旭光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全国制造业看山东,山东制造业看潍坊”,谭旭光此次荣获大奖,是对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勇于担当和作为的首肯,也给正在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潍坊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怀揣梦想,高擎“中国制造”大旗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企业命脉,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技术攻关一线的长期磨砺,让谭旭光对科技创新有着深刻的理解。
曾几何时,潍柴没有一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产品,被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瞧不起。谭旭光敢于向世界一流技术叫板,“不争第一就是在混”,走出了一条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转型之路。
“在科技制高点上要有攀登世界一流的志气!在科技制高点上要有‘疯子’精神!在科技制高点上要创造世界一流的成果!” 科技创新大会上,谭旭光的三个“要”响亮异常。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谭旭光带领潍柴用中流击水的强大动力打造中国动力“心”,始终向科技创新要动力,打造科技生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改写商用车行业被外国品牌瓜分的命运,挺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
在俯身重型高速柴油机及动力总成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近45年里,他创建了全球首个独立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研发制造基地,攻克了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核心技术;主持开发出我国首款自主产权的重型高速柴油机,攻克了电控、可靠性等核心技术;突破了多领域动力系统核心技术难题,补齐了高端液压、大型农装CVT、高端船舶等行业的关键技术短板;瞄准新能源发力,将氢燃料电池领域核心技术牢牢握在手中……
这是山东科技最高奖给谭旭光的颁奖词。
在谭旭光获奖当日,由潍柴动力牵头建设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这是我国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唯一一家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瞄准“碳达峰”“碳中和”,布局燃料电池领域,谭旭光率领潍柴进场较早,并掌握了其核心技术。而潍柴氢能源汽车,早已奔驰在祖国大地上,经历数百万公里的实践检验。科技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在潍柴建强主业品牌中凸现。
“未来,在每一个业务板块上,我们都要攻关出别人学不来、带不走的核心技术。” 谭旭光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矢志不渝,瞄准前沿,又早已布局未来。
数十年磨一剑,谭旭光磨出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磨出了50%热效率柴油机,磨出了新能源电池核心技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还能磨出更多突破性的好东西。
当好“领头羊”,做科技型战略管理者
谭旭光用梦想定义生命,让有着屹立全球胸怀的潍柴兼收并蓄,站在全球产业链的最顶端,整合并购补短板,构筑了一个多元业务相得益彰的产业版图。而作为产业王国的管理者,他的管理心经言简意赅:“管理一个企业,无非就是四个字:一是产品,二是管理。两者的创新互为条件。”
在谭旭光看来,产品是雪中送炭,管理是锦上添花。尤其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决策者要懂产品、懂技术、懂市场,否则他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无法科学高效去决策,就算拥有再多的资源,这个企业也是不可持续的。
“纵观国际国内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案例,这个企业的领头人一定是科技型的战略管理者,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企业管理者。” 在广为人知的企业家光环之外,谭旭光还是潍柴的创新领路人、潍柴动力总工程师、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更是科技型战略管理者。
“外界都说我是产品‘疯子’、科技‘疯子’。”谭旭光说,“我血液里流淌的是柴油”。因为“疯”,所以义无反顾,不达目的不罢休。
1998年的一天,潍柴班组长以上领导干部齐聚在一个仓库前,眼前堆放着如山的零部件和整机。谭旭光抡起铁锤,狠狠砸向这些不合格产品:“今天我要求大家亲手砸毁这些机器!从现在起,取消废品仓库!以后谁砸了企业的市场,企业就砸谁的饭碗!”
“一台七八万,真心疼啊。”时任潍柴615厂副厂长的鲁文武挥起锤头,泪水“哗”地流下来。
谭旭光对产品、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和疯狂,让全世界同行刮目相看。现在用历史长镜头打量,才能清晰地理解谭旭光当年的“疯狂”与梦想。
在谭旭光的带领下,潍柴放眼世界找对手,挑战全球争第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干到极致。
近十年,潍柴的研发费用占到了年销售收入的5%,其中研发费用的20%是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这两个数据在中国企业中极为突出。潍柴甚至成立了一个专门“乱烧钱”的未来技术研究院,做从0到1的研究。
“只要在我们大的边界和方向内,想怎么烧就怎么烧,烧的过程一定烧出我需要的东西来。”通常,企业都认为基础前沿研究离“应用”较远,不愿投入。而谭旭光不这么认为,“很多企业一说创新就说缺人才,缺人才的本质就是‘不舍得花钱’,把引进人才当成一种成本,而实际上这是一种投资,这是个非常关键的理念问题。也因此,很多企业都无法步入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向上螺旋。”
先进制造业腾飞的基因是什么?制造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中国的制造业如何赢得世界的尊重?谭旭光带领潍柴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探索与实践,回答了这些问题。这正是潍柴动力永续,奔腾不息的动力,也是潍柴奋起腾飞的成功基因。
广交会现场直击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会实况4月16日,烈日下的橙色机械设备静卧展区,"MINGYU"标识在金属冷光中灼灼生辉。
在中东烈日灼烤风沙肆虐一座宏伟的世界杯主场馆正破土而出沙漠深处的建造挑战作为2034年世界杯最先启动的标志性场馆工程,它不仅承载着世界。
当地时间4月1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吉隆坡,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邀请,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
近日,数十台徐工XG2 8×4 EX690T充电版自卸车交付浙江客户,为当地绿色运输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此次的展品约有 100 件,其中包括 45 款全球首发和创新产品以及一系列的技术展示,它们吸引了大批参观者来到 Wirtgen Group 和。
历经数月跋涉跨越千山万水徐工全心托付、永不止步服务万里行圆满收官服务25个省份与地区以脚步丈量责任用技术传递温度为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
自然界的搬运智慧历经亿万年进化臻于至境——白蚁用颚齿构建垂直通风的巢穴,座头鲸以气泡网实施群体围猎,切叶蚁借植物碎片培育共生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