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正在广西柳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了解企业改革创新、制造业发展情况。
柳工集团,被誉为新中国工程机械的“摇篮”——1966年,柳工人克服一无技术、二无经验的困难,试制成功第一台轮式装载机Z435,掀开了我国装载机自主研发的新篇章。
此后历经风雨沧桑,柳工集团深耕技术创新,遵循全面国际化、全面智能化、全面解决方案战略,目前已拥有13大类32种整机产品线,其中装载机全球销量第一。
回望柳工集团60多年发展之路,可以读懂我国制造业企业不断转型升级背后的创新密码。
制造大国步履铿锵
柳工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Z435装载机(资料图片,柳工集团提供)
柳工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一辆国产汽车、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炉沸腾的铁水……从零起步、由弱到强,从加工制造到自主研发,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制造不断向世界展示新姿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我国制造业发展情况。他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的国内考察中,总书记经常深入制造业企业调研,进车间,看产品,听介绍,详细了解相关企业改革发展创新的最新进展。
时针拨回到4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到南宁考察了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对公司勇于创新创造给予肯定。他指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
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创新能力
建成全球5大研发基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连续6年保持40%的增速;线上线下齐发力,2020年19场网络直播销售直达全球客户……
尽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资源条件并不出众,柳工集团早在本世纪初就确定了国际化的企业愿景,走出了一条从海外营销到海外制造再到海外并购的国际化路径,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出海”的先行者。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深邃的思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此间深意值得细细体味。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需要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融入全球经济。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破除机制藩篱 打通创新血脉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
“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制造业也一定要抓在我们自己手里。”总书记对企业提出了殷切期望,也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去年12月,柳工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坚实一步,成功引入7家战略投资者,并探索开展骨干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国企高管市场化和职业化改革,发展动力、创新实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自1958年建厂以来,柳工集团始终是改革创新的先行者。这家企业用自身实践证明,敢于创新、有能力创新,传统产业完全可以迈进先进制造业行列,也证明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就能打通创新血脉,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新华社国内部 新华社广西分社联合出品
智慧·绿色·延伸人类力量4月12日,柳工路机在河南许昌成功召开柳工路面2025年一季度专职机构会议暨面层产品观摩交流会。
柳工北美经销商携新产品亮相Expo Grands TravauxLiuGong Dealer ShowcasesLatest Products at Expo 。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为助力客户设备顺利开工,快人一步,全心守护2025年柳工服务万里行活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2025年一季度,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迎来开门红,行业数据显示,装载机销量30567台,同比增长14 8%;挖掘机销量61372台,同比增长22 8%。
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9日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
干字当头开新局柳工又登上央视了!2025年4月8日央视财经频道CCTV-2《经济消息联播》聚焦全国春季开工热潮报道了一季度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强势。
土方、建材运输、场地平整,柳工橙的剪影,往返于木桩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柳工830H装载机,正以高效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