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
《广西日报》头版刊登了
通过重访习近平总书记刚视察的柳工,
解读这家民族企业63年来
坚持科技创新,
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道。
5月4日,正值“五一”假期,柳工挖掘机装配厂生产线上工人们却在岗位上忙碌着。这是一条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生产线,当工人们需要配件时,AGV小车立即自动送到。
“许多以前需要人工操作的流程,现在逐渐由机器替代了。”作为一线工人,叶晨曦亲历了柳工在智能制造和创新上的变化和进步,“现在,我们的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得到明显缓解和改善,但对我们的技能知识要求更高了。”
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视察时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
■ 柳工首台F系列电动挖掘机
柳工系列产品、技术不断刷新,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升级,一线工人也需要不断学习跟上。“首台F系列电动挖掘机生产时,研发、工艺和技能大师等各个参与研发的团队,全部到现场解决出现的问题。”叶晨曦说,“每次新机型的组装都是一次挑战,因为把设计变成产品时总会遇到新的困难,这时我们的各团队都会高效配合,总结经验,一步一步地改进和优化。”
“总书记视察时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时向总书记汇报工作的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说,“柳工研发创新,是一个从追着跑到并排跑,再到领着跑的过程。”
从1958年建厂到成长为拥有全球5大研发基地、13家海外子公司、32条全系列产品线,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的国际化公司,柳工一直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柳工总工程师、全球研发中心主任林明智亲历了多年来研发创新的变化与突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产挖掘机结构件的寿命问题始终难以解决,达不到客户需求,市场竞争力低。柳工用了5年时间,在行业内率先攻克了这个难题,技术水平达到行业标杆,使柳工挖掘机可与欧美日品牌媲美。”
随着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经过一次次探索实践,寻觅到精髓,柳工的自主研发创新工作才步入正轨。如今,柳工不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研发流程体系,还拥有5个全球研发平台、超过1000位研发工程师、4个国家级创新基地。多年来,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之下,柳工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成果丰硕,标准领先,占领技术发展制高点,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断领跑行业发展。
今年一季度,柳工整机产品国内市场销量超2万台,实现历史新突破;海外业务重点区域快速突破,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挖掘机产销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均超100%;装载机产量同比增长73%,创下近10年新高……
“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工业不动摇、咬定实业不放松,以建设现代制造城为核心任务,持之以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柳州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牢牢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柳州加快由老工业基地向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变。
在海拔1800米至3900米的天山腹地,G219线温霍公路正穿越无人区,这条连接温泉县与霍尔果斯口岸的168 6公里战略通道,将成为横跨天山的交通。
近期,柳工为云南某大型钢铁企业定制开发的930FE拖电抓料机正式交付生产基地。该设备针对客户废钢喂料工况深度优化。
8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文章《向新而行 乘数而上 集链成群——广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中点赞柳州工程机械企业聚链成势、。
当高温预警一次次拉响当整个世界仿佛被热浪吞噬当人们纷纷寻找清凉之地躲避酷热有这么一群人正顶着烈日穿梭在工地现场他们是客户眼中随叫随。
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你是不是也在担心咱们的铁哥们儿中暑?今天教你4招退烧神器让你无惧高温烤验!第一招:散热系统"透透气"打开机罩风。
许昌XUCHANG作为中原粮仓和三国文化名城许昌亟需高效交通支撑现代农业与文旅融合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与周边县区的快速互联有效衔接京港澳沿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