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科技型企业代表,中联重科在多项技术领域已达世界领先,并成为行业国际标准的制订企业,与国际巨头“圆桌对话”。中联重科运用“科技基因”不断完善自身,凭借雄厚的创新能力、自主创新的全球视野,落实“三高四新”建设,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雄音。
筑顶尖平台,闯创新前沿!
中联重科的前身——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是国内唯一集建设机械科研开发和行业技术归口于一体的应用型研究院,科研基因早已流淌在中联重科的血液里,烙印在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步伐中。中联重科现有10大全球研发中心,包括北美研发生产基地、意大利CIFA研发基地等。
此外,中联重科还拥有6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了共性技术研究和主机产品、关键零部件开发为一体的二级创新平台。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成为中联重科腾飞的动力源泉。
▲中联重科技术创新平台体系
中联重科目前正加速搭建新兴产业研发试验孵化基地。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其已成为中联重科向新兴产业延伸、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18年,中联重科旗下中科云谷正式发布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ZValley OS,标志着中联重科在工业互联网研发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进展。该平台目前已连接超45万台套、价值千亿级别的设备资产。
中联重科的整体创新能力在行业内稳居前列,得到国家高度认可。作为工程机械发源地的历史基因,加上深厚的技术积淀和超强的创新动力,助推着中联重科发展稳步向前。
聚高端人才,创行业标准!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依托顶尖、多元的研发创新平台,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中联重科同样阔步先行。中联重科现有23位国家级专家、6000多名研发技术人员,公司上下人才济济,共同助力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以被誉为中联重科“最强大脑”的中央研究院为例,其致力于工程机械领域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得益于数量和质量双高的人才队伍,近年来中联重科创新成果加速涌现:超高强钢结构成套技术,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纤维复材结构设计制造,行业首创国际领先;无人作业机群协同,打造智慧施工新生态;柔性黑灯工厂,智能制造谱新篇……中联重科正朝着工程机械“智造新时代”大步迈进。
▲中联重科塔机智能工厂
中联重科还成功实现了从输出技术和产品到输出国际标准的跨越。201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落户中联重科,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标准化秘书处,中联重科以此为依托,积极引导中国先进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据悉,中联重科累计制修订40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3项国际标准,目前有3项国际标准在研,充分彰显行业领军地位,有效提升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国际话语权。
20多年的创新发展,中联重科已从中国工程机械技术发源地成长为国际标准制定者、全球工程机械前五强。中联重科将持续加码研发创新,以“三高四新”战略为指导,以奋斗领跑行业技术进步,从装备制造领域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7月16日,中联重科在官网及公众号发布声明表示,公司关注到网上流传男子驾车连续变道险酿事故 下车竟然还如此嚣张 的视频。
7月13日,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工程历时15年的建设正式合龙。
7月13日,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工程历时15年的建设正式合龙。
稻浪起伏,阵阵飘香,眼下,湖南双抢大幕已经拉开。近日,株洲淦田镇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农机技能比武,中联重科多款水田农机装备驰骋田间。
000H7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的风电机组安装现场,在不需要辅助吊车帮助的情况下,智能一键自主起臂和自适应伸缩,成功将风机吊装到位,再次。
近日,中联重科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ZAT40000H7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的风电机组安装现场,在不需要辅助吊车帮助的情况下,智。
近日,在利比亚海边房建项目的工地上,咸湿的海风裹着热浪涌来;钢筋水泥建筑的城市中,一抹耀眼的极光绿为这酷热的夏日工地带来了一丝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