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临沂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闪耀在挖掘机上的大数据》的文章,深入介绍了临工数字化转型之路,引发了众多关注。
数据参数:为“智造”输送“脑灵素
如果说工业“智造”靠的是“智脑”,那么大数据就是输送给“智脑”的“脑灵素”。
在山东临工科技中心远程遥控驾驶大屏幕前,驾驶员坐在驾驶座椅上,通过5G网络与生产现场车载终端相连,实时操控远在100公里之外的无人驾驶挖掘机进行采矿作业。
据临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张建介绍:“借助大数据打造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可穿戴设备,打造身临其境的远程驾驶体验,临工研发的远程智能遥控挖掘机实现了复杂环境下的自动作业。”
大数据登场,历史性地改变着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模式,不断托举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数据精灵”:灵敏捕捉市场需求
临工科技中心大厅大屏上,红蓝黄等多种颜色的光标在地图上闪烁,显示出某一市场区域内挖掘机作业的实时数量。
临工信息技术管理本部长王鹏说:“根据这些实时数据,可以分析出当地一个时间段的开工热度,对挖掘机市场需求作出精准的研判。”
在这里,大数据就像一个“市场精灵”,灵敏地捕捉市场需求,成为产品销售部门的“指挥棒”。
对订单排产作出快速响应,最大化缩短订单交付周期,大数据的贡献可圈可点。在用户体验方面,打通客户数据,加强用户协同,与客户建立高频互动,推进服务过程“全透明”,客户可实时了解服务进度及服务人员位置,提高沟通效率,客户服务评价的效率提升了20%。
远程协同:大数据重塑价值链生态
前不久,技术人员在浏览后台数据系统时发现,一台正在内蒙古施工作业的挖掘机发动机转速过高,马上给客服部门发出故障维修指令。维修人员通过可视化系统对这台机器进行远程“诊断”,快速给出解决方案,避免了机件受损。
远程“诊断”只是远程监测功能的其中之一。临工大数据系统功能的开发,还为售出的机械产品送去“全生命周期”关怀:订单可视化让产品交付周期大幅提升,远程“诊断”让售后维修服务24小时修复率提高20%,服务整体耗时降低50%。
大数据从“后台”走上“前台”,改变的是企业的整体运营生态,为临工的“纵深掘进”提供了更为清晰的价值链路径。
大数据开发空间无限,目前在临工掀起了一场产业链模式创新的冲击波。“通过服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争做‘后市场’盈利的掘金者,推动临工加快形成全价值链盈利格局。”对于数字化的推进态势,山东临工总经理助理宋晓颖如是评价。
每一次出发,都奔向创新的星辰大海;每一次相聚,都迸发行业的思想火花。2025年,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BICES)将再次点亮北京的天空。
2025年9月17日,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矿业及工程机械盛会——2025印尼国际矿业展览会在雅加达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场工程机械领域的盛会即将于华夏大地璀璨启幕。2025年9月23日至26日。
从临沂到乌海,从云端到现场,我们因信念而携手,因信任而共赴。还记得2023年10月,山东临工在临沂成功举办了首届全球客户节。
9月5日,山东临工与泰国TCC集团在曼谷Impact Forum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合资销售与融资公司开业仪式,标志着山东临工在东南亚区域本土化运。
内部消息(偷偷说)这个9月,山东临工要搞大事情不仅有水泥矿山峰会还要参加北京展(BICES 2025)更重要的是还有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活动真是。
近日,天津某建筑材料公司管理团队专程到访山东临工,开展深度考察与技术交流。自2011年建立合作以来,该企业已多次采购临工多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