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来搭把手,咱抓紧把这些备件装箱,前方客户急等着用呢!”“好嘞!”
这是56岁的王昌民日常工作的一个瞬间。
虽然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身为徐工海外服务工程师的他,干起工作来那叫一个风风火火。
下苦功:攻克语言“拦路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王昌民只是徐州工程机械厂的一名装配工。凭着一股子勤奋好学的闯劲儿,很快他就在老师傅的带领下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并在调试、服务等多个岗位锤炼摔打。
1999年,34岁的王昌民成为了一名徐工的海外服务工程师,他第一次跨出国门来到美国,空有一身技能本领却无法施展。他发现,语言不通是工作中最大的“拦路虎”。
从简单的识词到读写,重修一门外语并不容易。王昌民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这一难题。
已经工作近20年的王昌民在工作之余重新当回了“学生”,他在身上时刻带着一个小本子,随时把单词记下来,有空就翻出来学习、记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半年时间,他就能与客户进行简单的设备故障和维修服务沟通,服务工作也变得更加顺畅了。
由于工作关系,王昌民又先后辗转东南亚、非洲、欧洲、中东等数十国。白天干活,晚上学习,不断跟自己“较真儿”,现在的他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甚至学会了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非洲当地土著语言,令同事们刮目相看。
用真心:赢得客户信任
海外服务工作看似风光,其实却充满了艰辛。
中东卡塔尔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气温最高能达到近60摄氏度。海风吹过沿海的沙漠带来的不是凉爽,而是难忍的闷热。
“汽车引擎盖上烫得都能摊鸡蛋。”王昌民笑着说到,“干不了10分钟,一身衣服就湿透了。”
在卡塔尔某项目服务期间,王昌民通常凌晨3点多就起床,4点开始工作。每当用户遇到问题,他总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并及时处理好。无论走到哪里,用户对他的评价都是高度认可。“只要咱们真心为海外客户做好服务,客户就会信任我们,就会信任徐工。”40年的徐工生涯,近30年的服务工作,王昌民就这样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在海外坚持坚守,无怨无悔。
回首向来萧瑟处,人间正道是沧桑。40年工龄丈量了平凡的生命刻度,更见证着无悔的人生坐标。今年王昌民荣获了徐工五星年功奖章,这枚奖章更像是一枚沉甸甸的军功章,激励着他“继续发光发热,用一根筋精神为咱徐工站好最后一班岗!”
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举办。大会集中展示大国工匠和广大职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
BICES 2025 开展首日专为解决新能源工程装备 补能难 而来的徐工HDS6000EV 纯电动移动换电车引发行业高度关注作为针对新能源工程装备补。
近日,徐工起重智能制造基地内再度迎来XLC15000M(1100吨级)履带起重机的发运时刻。数列板车整装待发,即将驶向重大清洁能源项目。
近日,厦门补水工程攻坚正酣徐工XZ1600F水平定向钻机动力强劲、钻进精准单根钻杆施工仅需3分钟,日均进尺超百米以高效、稳定成为项目推进的。
9月23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会(BICES 2025)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盛大启。
万里奔赴,因客户需求而启60座城市,3000台设备徐工走访团队怀揣着对客户的承诺与责任以定制维保+专项培训+运营优化组合拳护航环卫机械平稳。
近日,徐工集团与澳大利亚福德士河集团(Fortescue)在北京隆重举行绿色采矿设备解决方案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