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了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能认识错误,及时改正错误,汲取教训。认错是言语,改错是行动,只有行动才是唯一能反映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当错误与我们不期而遇之时,超越它们才更有余味,改错虽如削肉刮骨,痛楚至极,但能祛毒,得到升华。
思考到这里,不禁想起20年前英达科技集团创始人施伟斌先生曾就此写下的《听其言,观其行》一文,让编者深知:我们不仅要有自知之明,更要有改进之勇。现在读来仍深有感触,不敢明珠蒙尘,再次转发,以飨各位。
旧文分享(2002.9.30)
在英国,你常常会听到人们说“对不起,我错了。(I’m sorry. It’s my fault)”人们坚持自己的“错误”,甚至不惜为此而吵个面红耳赤。我想这世上最有勇气认错的人,大概非英国人莫属了。
居住在英国的外国人中,流行着这样的一个笑话:在交通挤塞的道路上,甲车撞了乙车的尾部,两车都有些微损伤。甲乙车主把车驶至路旁,围观热闹的人(都是外国人)以为双方一定会因互相推卸责任而闹到警察局。出乎意料,甲乙车主下车后,连车的损伤程度亦不看一眼,就互相说:“对不起,我的错。”两人争着认错。
经过长期观察后,我发现英国大部分说“对不起,我的错”的人,大都言不由衷。他们的逻辑是,我既然那么勇于认错,你一定不忍再责怪我了。举个例来说说,如果你做错了工作,与其对上司说那些陈旧谎言,倒不如直接承认“我错了”。主管一般都能宽容对待坦白认错者,不会动怒。
确实,每个人都会犯错,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犯错的经验。有人说:“经验会令我们成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会使我们成长。”但是,如果只懂认错,不去改错,永远成熟不了、成长不了。
认错是言语,改错是行动。
无论何时,行动总是比言语更能令人信服。一个人的行为足以把自己的心意清楚显示出来。对于那些整天只知认错而不改错的人来说,言语只不过是水中气泡,丝毫不着边际,行动才是最宝贵,最能说明一切的。
言语与行动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古人说:“听其言,观其行。” 美丽的言语只能欺骗愚弄善良的人,但他的行为却无处隐蔽。
在企业内,知错不敢改,对症怕下药,就只有死路一条。改错的方法也许有很多,但有一个共通点——痛。任何改错的行动都不是舒服的享受,皆会带来痛楚。但痛总比麻木好,至少显示还有生命,还未死。知耻近乎勇,耻也是痛的一种,而勇气正是改错求生存的基本条件。
“知错不敢改,对症怕下药”的企业中人,不外乎受到习惯、惰性、私利、自满的绊。人性是好逸恶劳、舍难求易的,一旦养成习惯就不容易改,即使明知是坏习惯也难改。这也正是企业人生存的极大障碍。想要进步,便要挥刀斩断这些束缚,甚至要切除一些腐化的“骨肉”,才能再生。
改错确如削肉刮骨,痛楚至极,但惟有如此方能消除毒害,取得成效。
愿共勉之。
施伟斌
2002-9-30
4月10日,英达科技集团董事长、东南大学兼职教授施伟斌先生再次来到东南大学,带来以《公路医生+AI的中国力量》为主题的研究生人文与科学素。
英达团队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访港代表团合影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秦亚东率访港代表团赴英达科技集团香港总部考察调研,江苏省环保集。
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亲临英达展位,施伟斌董事长亲自接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费少云,省住建厅厅长王学锋等领导莅临英达。
2025江苏绿色低碳建筑国际博览会4月1日-3日,由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办的2025江苏绿色低碳建筑国际博览会将于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展,英达。
3月20日至21日,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召开,其中,由英达科技集团独家协办的低碳公路养护技术可持续发展。
摘要13月20日至21日,公路医生受邀参加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2公路医生老朋友,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原交通运输部。
施伟斌董事长与陈涛市长会谈施伟斌董事长赠送纪念品近日,施伟斌董事长率英达专家团队赴汕头市考察交流。
施伟斌董事长与南京市栖霞区区长王承江集团领导与考察团一行近日,南京市栖霞区政府区长王承江带队,栖霞区住建局局长周传明、区交通局局长。
大会现场为促进粤港经贸合作与发展,加深政商各界对在粤港企发展状况的了解,加强粤港各界交流沟通,香港政府驻粤办、广东省香港商会、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