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每日电讯》等中央主要报纸转载了新华社文章《“软”技术革新“硬”制造——湖南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化转型一线见闻》,其中以中联重科为典型案例,对外介绍湖南工程机械行业积极推进智能化转型的成果。以下是文章节选。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
在位于湖南长沙的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备料车间内,智能切割机正加紧作业,激光与钢板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展现着工程机械行业的“硬核”气质,而这背后有一股智能化的力量尤为引人瞩目。
近年来,在工程机械制造大省湖南,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智能化转型,用“软”技术加速“硬”制造的革新,让人们印象中笨重的工程机械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联重科智能制造中心负责人奉华说,工程机械零件种类多样,如何对每一块钢板合理切割、减少材料浪费是关键。为此,中联重科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开始研发相关算法技术。2022年,中联重科自主研发的超级排料人工智能算法正式投入使用。
“以前一块钢板可能只是用于一个生产计划的零件生产,现在依托算法可以实现‘一板多用’,做到生产计划和材料利用率的最佳平衡。”奉华告诉记者,在计划排产时,算法会自动分析客户计划需求所对应的钢板的最优规格和数量,将多客户、多机型的生产计划进行合理排产,提升生产效能。
据了解,中联重科通过研发超级排料人工智能算法等多项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材料利用率比同行业平均水平提升15%、年节约成本20%以上、年减少碳排放逾6万吨的效益。
(据新华社长沙1月6日电 记者余春生)
近日,30台中联重科TE100联合收割机从安徽芜湖出发,它们将被运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交付埃塞俄比亚当地客户,为当地即将到来的。
近日,30台中联重科TE100联合收割机从安徽芜湖出发,它们将被运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交付埃塞俄比亚当地客户,为当地即将到来的。
7月24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随着巨大的叶片与机舱在140多米高空上精准对接,由中联重科研制的全球最大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顺利完成毫。
当前,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以下简称雅下水电工程)建设已经展开。作为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联重科泵车、搅拌车、搅拌站。
性能强劲8节主臂全伸90m,最大起重力矩840t m,全伸臂最大吊重10 2t;副臂的最大起升高度可达到122m,最大吊重8 5t,副臂最大变幅角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