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并机直播的《朝闻天下》,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题,报道徐工挖机生产线边上的“创新工作室”,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案例。
生产线边上的“创新工作室”
央视的镜头走进徐工挖掘机生产车间进行了3分20秒的报道
工程机械是徐州的一大优势产业,如何让优势产业走向未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徐州。
在徐工挖掘机生产车间,一个特别的空间吸引了央视记者的注意。一面白板、几张会议桌,这个出现在生产线旁边的小空间,被大家成为“创新工作室”。无论是研发成果的验证,还是生产线上的难题,都能在这里第一时间解决。
工作室的成员们正在为焊缝监测系统做升级,这套新型系统就像挖掘机的“数字医生”,可以通过在线3D扫描,把挖掘机的动臂在焊接过程中的缺陷智能识别出来。而成员们的创新成果,主要都集中在一个不到巴掌大的探头里。
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工艺技术部部长方荣超:别看这个小小的探头,里面集成了60多个晶片,相当于60个小的微型传感器,能够对焊缝内部质量进行实时动态检测。有了这项突破性技术,现在的智能检测与人工相比,效率提升了120%,检出率也从80%提升至100%。但创新的路从来都不好走。
“当时国内没有一家供应商愿意承担这个设备的集成工作,过程中项目经理顶不住压力更换了5个。如果外面不行我们就自己来集成。我们反复验证了上百组试样,全过程都可以实现无人化。”方荣超说。
创新的成果还体现在一个个小细节里,记者看到,重量相差30吨的动臂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智能化改造让这些“大块头”也能柔性化生产。记者还发现,每个零部件上都有一个二维码,这个专属的“身份证”让他们有序组装。每8分钟就有一台挖掘机下线,生产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让团队里的成员对创新充满信心。
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工艺技术部焊接工艺师李利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研发、落地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最终我们成功了,为以后公司在更多制造方面的转型,提供了参考意义。
在工厂内部,像这样的工作室还有6个,他们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目前,企业已经获得了超过800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创新的背后还有数字技术的强大支撑,通过5G技术和云服务平台,产品从一块钢板到最终下线,全生命周期都可以监测和追溯。
更创新、更智能
不断擦亮
中国工程机械“金字招牌”
徐工,好样的!
编者按思想破冰行动突围,凝聚共识提质增效。陕煤集团提出的四种经营理念为陕建机股份管企治企提供了管用实用好用的宝贵经验。
在陕建机股份铆焊车间,有这样一位钢铁裁缝:30年如一日,手持焊枪在弧光火花中淬炼匠心;23载班长生涯,带领团队攻克数百项技术难关,把活。
8月2日伴随着一声响亮的鸣笛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发出第1000列铁海联运班列这辆班列满载着49车办公家具等洛阳制造的产品,向东出海,直达。
8月2日,大家期盼已久的三一重机暑期夏令营如期开营啦!这一次,来自全国200余位小朋友大朋友共同走进三一重机昆山产业园,加入这场充满科。
8月1日,西筑公司召开2025年上半年市场经营工作会议暨区域中心审计整改部署会。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编者按7月30日,公司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
编者按7月26日至27日,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议在中交大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