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产品纵览 更多

徐工:道路建养技术、装备及产业发展论坛启幕!

徐工 2024-07-23 17:00:22

7月20日上午,徐工道路机械事业部在镇江隆重举行徐工油面联盟战略研讨会,交通运输行业专家、事业部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20余位徐工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出席本次会议,会议分享与交流了四新技术创新与应用、油面设备技术创新、徐工道路设备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秘书处秘书长罗凯先生深入剖析了当前国家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政策导向,特别是针对油面设备领域的技术创新、绿色环保等方面的政策要求,为徐工油面联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重庆交通大学二级教授郭小宏先生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关于油面设备市场发展趋势的深度解读与研判。参会嘉宾结合自身运营情况在经营管理、市场趋势、设备需求、联盟发展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徐工道路机械事业部总经理、党委书记郭朝晖表示:本次会议不仅展现了嘉宾们对徐工油面联盟的深切期待和坚定信心,也为联盟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灵感,后续徐工道路将会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徐工油面联盟的发展壮大,为交通运输行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同日下午,第八届数字交通论坛分论坛——“道路建养技术,装备及产业发展论坛”在镇江举办。分论坛由徐工道路机械事业部与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联合主办,探索筑养护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瞄准世界绿色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前沿,加快筑养护机械行业战略性、颠覆性技术的研究与突破,为我国道路建养技术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原厅长、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副理事长、公路分会会长游庆仲致辞

 

游庆仲代表主办方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对徐工长期以来对学会的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预祝今天论坛取得圆满的成功。游庆仲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交通道路的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合作的平台。目前为提升传统行业的技术水平,数字智能技术被大幅引用。我们要把这种工具变成我们的发展能力,形成创新的产品。徐工道路这几年在装备的研发方面,在复杂的解决方案方面都提供了很多的示范和样板,口碑也是与日俱增,得到大家充分的肯定。江苏的交通发展在设计、科研、研发、装备、管理模式以及跨行业系统拥有完善的创新系统,未来在数字化的发展方面,更需要这样的一种系统。同时在数智产业的发展进程当中,一定要更多的提供应用的场景,才能更好的激发出创新的活力,更快的推出创新产品。

 

徐州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徐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理事长吴新福致辞 

 

吴新福指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紧紧围绕着“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服务保障。作为这次分论坛的主办方,徐工道路机械事业部始终秉持“让世界没有难走的路”理念,持续推动道路机械事业部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服务化转型发展。 技术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需要汇聚众智众力,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各位专家、各位业界的朋友们、能够进一步分享他们在技术创新中取得的经验,展示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交流思想、互学互鉴为本次论坛注入强大活力。

 

徐工道路总经理、党委书记郭朝晖致辞

 

郭朝晖代表论坛承办方对来访专家和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郭朝晖指出,面对科技革命对交通运输行业和公路建养领域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全行业深刻把握变革趋势和市场动向,以数智技术创新为行业注入了崭新活力。郭朝晖介绍,徐工道路作为徐工集团的“五大支柱”之一,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发挥“公路建养”和“自动化作业”两个交通部行业研发中心资源优势,探索“四新技术”创新实践,大力推广数智化施工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成为全球道路机械的首选品牌。郭朝晖表示,希望与会专家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开启智慧建养产业的新征程,为“交通强国”战略构想的实现添砖加瓦,共创交通事业辉煌的未来。

 

徐工道路副总经理、国内业务中心总监王锋主持会议


 

专家报告环节——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秘书处秘书长罗凯——《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及趋势分析》;

-

重庆交通大学二级教授郭小宏——《绿色智能建养装备产业创新与发展》;

-

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副总裁金光来——《道路结构健康状态“五位一体”快速检测装备与数据处理技术》;

-

外籍院士、苏交科集团交科院总工、南京宁通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春颖——《多源固体废弃物循环升级再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徐工道路副总经理、院长高亮——《数字化智能绿色施工装备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张江勇——《热风微波复合加热就地热再生技术研究及应用》。


 

徐工数智技术成套道路装备全场景解决方案发布


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道路建设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徐工数智技术成套道路装备俨然已经化身为道路施工界的“超级英雄”,凭借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强大功能,改变了传统施工方式,让道路建设和养护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

 

徐工数智技术成套道路装备可在土方、水稳层、沥青层、隧道、桥梁、匝道、市政道路、乡村道路、高原高寒、机场、水利、矿山道路等施工场景进行应用,技术融合了远程通讯、智能传感、智能决策、车辆控制、人机交互等功能,并且设备预留了多种接口,在面对未来道路工程更多、更复杂的施工场景时,都具备极佳的可扩展性,满足了客户的定制化开发需求。

 

徐工道路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仪式

 

徐工油面联盟签约仪式

 


徐工道路成套化数字智能施工装备已在几十个项目成功落地应用。通过北斗、5G、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施工过程中的监测、采集、分析与管理。大数据自主形成的施工决策可自动进行集群协同作业,保障施工安全,节约资源消耗,做到施工质量、施工效益双提升。


 


作为道路建养技术和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徐工始终站在产业发展的前沿,以国家智慧交通发展为导向,致力于推动道路建养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共同推动智慧交通产业的蓬勃发展。

标签: 徐工
微信扫一扫,小程序中看资讯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
新闻投稿:news@lmjx.net

徐工设备推荐

相关资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调研徐工集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调研徐工集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16日在江苏出席中国质量(南京)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2025-09-17 标签: 徐工
赋能轨交建设,徐工稳稳‘吊’打难题

赋能轨交建设,徐工稳稳‘吊’打难题

当钢筋笼精准吊入基坑当百吨刀盘平稳完成空中翻转当轨道在高架桥基上严丝合缝徐工起重机械,正以超强性能成为轨道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强力。

2025-09-17 标签: 徐工

【徐工道路维保知识库】XP305压路机维保注意事项

秋高气爽各工地施工火热进行中但在您的胶轮压路机大显身手之前请别忘了给它一次精心呵护本期徐工道路维保知识库为您带来XP305压路机维保注。

2025-09-17 标签: 徐工
混燃芯动 G续传奇!徐工绿色矿山方案助力贵阳

混燃芯动 G续传奇!徐工绿色矿山方案助力贵阳

一场品鉴会,狂揽3亿订单!徐工掘金猛兽登陆贵阳掀起新一轮效能革命9月14日,徐工混燃芯动 G续传奇——绿色化矿山施工解决方案品鉴之旅来。

2025-09-17 标签: 徐工
汉风楚韵 新潮“徐”来|新华社点赞徐工

汉风楚韵 新潮“徐”来|新华社点赞徐工

9月15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汉风楚韵 新潮徐来》其中特别提及徐工作为地方国企标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展现了徐州现代化建设的。

2025-09-17 标签: 徐工
徐工:G2黑科技加持!XCA200G8-1成盲区“吊装利器”

徐工:G2黑科技加持!XCA200G8-1成盲区“吊装利器”

钢铁巨臂,破空而立。青岛某楼顶钢结构框架吊装现场,徐工G2代起重机XCA200G8-1以卓越表现再次征服盲吊工况。

2025-09-16 标签: 徐工
徐工一周 | 适应数智转型趋势 助推企业重塑品牌

徐工一周 | 适应数智转型趋势 助推企业重塑品牌

过去一周徐工以创新为核、以全球为舞台获多家主流媒体聚焦报道展现出中国装备制造领军企业的综合实力与时代风采01创新驱动,锻造大国重器9。

2025-09-16 标签: 徐工
技能照亮成才路!这场省级示范宣讲在徐工开课

技能照亮成才路!这场省级示范宣讲在徐工开课

劳动托举梦想 匠心点亮未来9月11日,江苏省双进示范宣讲活动走进徐工,为青年学子带来一堂融合思想深度与实践温度的大思政课。

2025-09-16 标签: 徐工
初心不 “榆”!这场推介会徐工推出4款煤机新品→

初心不 “榆”!这场推介会徐工推出4款煤机新品→

9月13日,徐工能源举办 初心不‘榆’,智启未来煤机产品推介会,现场推介4款煤机新产品,充分展现了徐工在煤矿机械方面的全。

2025-09-16 标签: 徐工
查看更多

今日头条

为您推荐

寻路

【寻路】美通筑机仇德胜:十八载栉风沐雨 守初心砥砺前行
【寻路】苏子孟:BICES 2019各项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寻路】王伟炎:国机重工品牌一体化锋芒凸显
更多寻路

中国路面机械网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