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和12月,铁建重工相继召开干部大会和第二次党代会。两次大会召开以来的一年间,新一届党委带领企业汲取改革之力,激扬创新之势,跑出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今起,我们推出《改革一年间》专题报道,从战略、改革、科技、党建等维度,讲述一年来企业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新探索、新举措,鼓励全体干部职工拥抱变化、迎接挑战、创造佳绩。
第一期,聚焦战略,看改革之上的战略创新。
深秋长沙,天高气爽。东七路88号和东十一路南段99号两座产业园,机器轰响,车水马龙,人流不息,生产车间热潮澎湃。
在长沙的工业地标中,这里是鼎鼎有名的大国工厂。
在中国先进制造业的版图上,这里是不可或缺的一极、是锻造大国重器的行业龙头。
看来时路,产品产业从0到1、从1到多,是自身的蝶变,更是行业的巨变;知何处去,坚持“两型三化九力”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向自身要效益,向市场要活力。
观澜过往奋斗之路,聚合未来前行之光,战略创新始终是我们乘风破浪的“金钥匙”。
在第二次党代会上,铁建重工党委致力“创新领先”,提出全力打造布局合理高效协同的“经营高地”、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科技高地”、精益智能安全绿色的“智造高地”、快速响应客户信赖的“服务高地”、体制机制创新创效的“管理高地”、融合赋能成效显著的“党建高地”。
深化战略创新,全力打造“六大高地”,推动企业全方面、多方位系统性优化,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拓开铁建重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六大高地”:战略优化 守正创新
战略创新要立足当下、锚定未来,重塑自我、奋力前行。
在“两型三化九力”战略引领下,我们一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从打造国家基建项目急需的战新产业,建成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龙头企业,到突破装备制造行业常见的中等规模陷阱,快速达到百亿级企业,实践证明,这个战略是成功的。
企业发展好坏,战略至关重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中,铁建重工怎么抓战略创新?
干部大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客观剖析了铁建重工的“八个优势”“七个问题”,结合内外部形势,谋略未来要做什么样的铁建重工。
这个时候的铁建重工,既有深厚的发展积淀,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时空坐标上——在坐标点从前往后看,一切都是变数;从后往前看,一切都有定数。
从干部大会对战略创新的思索,到第二次党代会“六大高地”的提出和部署,铁建重工新一届党委知重负重、勇毅担当,以战略的确定性,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战略创新引领实践创新,“六大高地”是“两型三化九力”的延续与升华,催生铁建重工改革发展新要求、新导向、新举措,三个关键字或可诠释“六大高地”独特内核。
——高。“六大高地”均不离“高”字,高地的“高”,字面意思是地势高的地方,内涵是对高新技术高品质高标准的极致追求。打造“六大高地”,是铁建重工党委心怀“国之大者”,推动“两型三化九力”具象化的新要求。
——优。“六大高地”首当其冲是“经营高地”,经营质量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从完善立体经营体系、明确产业主体责任,到稳妥有序拓展海外和专项经营、创新数字经营模式,经营正成为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优先级和新导向。
——广。“六大高地”覆盖经营、科技、智造、服务、管理、党建,构建了广覆盖、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战略部署,是铁建重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持续翻山越岭、劈波斩浪的新举措。
战略内涵:把握大势,乘势而上
差的环境下有好企业,好的环境下,也有烂企业。如何在环境差的情况下也能成为好企业?战略引领是关键。
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依托战略引领,铁建重工何以迎难而上,保持发展速度和质量,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发展难题?
答案是:依靠战略引领,审宏观之时,度行业之势,成企业之事。
——审时:坚定履行“三大责任”,充分发挥“三个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新时代新征程国企改革的又一重大行动,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更好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有机统一。
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准确识辨出新一轮改革的“四个没有变”和“三个变”,并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公有制经济根本属性,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深入推进中国特色企业责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从理论到实践的企业责任新体系,通过坚定履行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世界一流企业。
——度势: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目光向外,看市场环境,全球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市场经济萎缩,基建投资增速放缓,行业复苏不及预期,制造业加快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目光向内,看自身生态,传统市场体量仍在,发展势头持续巩固,新兴市场需求增大,发展空间不断延伸。越到企业发展吃劲关头,越要步子迈实,着力点是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步步为营、拔节而上,蓄积高质量发展势能。
——成事:构建产业新格局,坚持走定制化道路。
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换挡期,我们要立足自身优势,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自身产业。
做强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进入新市场、新领域;
做优新增产业,丰富产品型谱,掌握关键技术,加快进口替代,迅速抢占市场;
做大战新产业,发力探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拓战新产业,打造未来产业;
做好海外市场,高质量落实“海外优先”战略,加快产品出口认证,完善海外融资渠道,扩大海外竞争优势。
战略落地:升级产业,迈向卓越
创新永无止境,战略一马当先。战略创新落到产品上,就是如何把产品产业做强做优做大。
对此,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指出,战略创新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产品战略,不管是产业定位、产品定位还是市场定位,都要对竞争对手、市场需求、市场价格、产品成本进行充分分析。
实现“世界一流、行业领先”、建设卓越上市公司总体目标战略蓝图,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更要在关键处落好子。
落“准”——
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提到,创新是企业唯一出路,不创新,是铁建重工最大的风险。要在应对挑战中弯道超车,在求新求变中抢抓机遇,对标一流,学习先进,始终保持“走在别人前面一点点”。
怎么保持“走在别人前面一点点”?我们要立足先进制造业,提升发展能级,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商产业定位,加快产品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全球化“六化”转型,打造市场所需产品+服务+全套解决方案,保持优势产业稳中有进,做大做强优势产品。
落“稳”——
推进“六大高地”落地,取胜之道是创造“三新”增长引擎,即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进入新领域,具体到产品上,就是要打造有生命力、有灵魂的高品质产品,争当“三者一家”,即——
领头者。掘进机产业要聚焦新市场、新工法、新产品,锻造新优势,铸强第一核心竞争力。
先行者。轨道系统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攻关重点产品核心技术,持续完善产品谱系,积极开发新产品新产业,扩大海外市场。
引导者。特种装备要对标铁路、公路、煤矿和非煤矿山装备行业,完善钻爆法产品库,覆盖国内外产业群,联动上下游产业,形成市场所需全品类到全生命周期的产品。
新玩家。不断提升高端农机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型谱,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加大高原空间站技术攻关,加快市场培育,加速厂区建设;优化布局物流租赁、新材料制品、机械加工配套产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落地。
落“准”,落“稳”,是为落出实效。深化战略创新,规划实施路径,更需砥砺奋进。
在当下的铁建重工,创新创造竞相发力,产品产业加速转型,有力支撑着“六大高地”战略实施推进,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铁建重工实践。
再接再厉、蒸蒸日上,我们的目标光明、可期。
党旗所指,就是心之所向;党建引领,即是行之所往。当下,铁建重工大力推进党建+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党建融入生产经营的体制机制。
4月13日,为期一周的德国慕尼黑宝马展落下帷幕,铁建重工在此次全球最大的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建筑设备博览会上。
4月14日,铁建重工党委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2025年第5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原原本本学习领悟习。
近日,由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岩石隧道掘进机(TBM)自动巡航系统,在北山实验室工程北山1号成功应用。
4月9日,在长江入海口的南通海门,由铁建重工、中铁十四局和铁四院共同打造的我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始发掘进,标志着目前世界最。
近日,由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在波兰利马诺瓦-克莱恰尼(Limanowa-Kleczany)隧道项目始发,标志着铁建重工首台出口波兰市场的。
会议现场4月7日,铁建重工召开人力资源系列制度讲解宣贯会,宣布基于丛林法则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做出重要修订。
4月7日,2025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建筑设备博览会(bauma 2025)开幕,铁建重工携高端装备制造与服。
在迈向世界一流现代化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新征程中,铁建重工服务人员身穿红色工装,走遍全球各个项目,践行着产品全生。
4月2日,铁建重工与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合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中煤矿建集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