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比亚迪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中国创新科技盛典》(以下简称 央视“科晚”),向全球展现中国汽车科技的磅礴力量。
作为继 “春晚”“秋晚” 后的央视第三大 “金碗”品牌,央视“科晚”聚焦于硬核科技与创新技术成果展示,为观众带来一场“科技跨年”的视听盛宴。央视“科晚”嘉宾阵容强大,汇聚了来自多个前沿科技领域的国家院士、顶尖科学家及产业领军人物,聚焦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分享量子信息、脑机接口、人造太阳等前沿科技的魅力。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出席此次盛典,深入分享了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与应用,生动展现出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历程与原因,让大众直观地感受到科技赋能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巨大飞跃。
在央视“科晚”现场,王传福向观众介绍了比亚迪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同时深入解读了比亚迪技术研发背后的理念与思考。比亚迪所掌握的众多新能源汽车技术从萌发到落地,都是以提升用户安全、改善生活体验为初衷,切实从用户需求出发,全力打造极致技术体验。诸如易四方技术的应急浮水功能、易三方技术140km/h高速爆胎稳定控制功能等,王传福表示:“希望用这些颠覆性的技术,让大家就算面对突发情况,也能从容、安心”,深刻诠释了“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这一理念。
回溯比亚迪的发展历程,一系列开创性的技术成果,一方面源于对技术创新的长期坚持与投入,截至2024年3季度,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超1600亿;另一方面得益于在科学领域的深耕与布局。其中在基础科学领域,早在 1997 年,比亚迪便前瞻性地成立了中央研究部,专注于基础科学研究。王传福认为:“如果说技术是'树干',那科学就是'树根',只有'树根'扎得越深,'树干'才能长得越高。”重视基础科学,既是追求卓越技术的战略布局,更是对工程师文化的深刻践行。
推进产业创新,人才是决定因素。王传福现场分享了一组比亚迪的数据:“我们现在拥有近100万名员工、11大研究院、近11万名工程师,是世界上研发人员最多的车企,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的高达32项。”
当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凭借技术链和产业链优势,在全球竞争中掌握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话语权。王传福感慨道:“几百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为大家带去了茶叶、丝绸、瓷器,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几百年后,沿着这条新航线再次出发,这一次我们带去的是更具有创新精神和科技含量的现代新能源产品,我们正在开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大航海时代’!”
不仅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中国将有更多的产业走向世界。比亚迪也将继续以创新的技术和产品,用中国科技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满足全球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工厂车间、物流仓库、港口码头,叉车曾经是钢铁巨兽的化身——柴油燃烧的轰鸣声中,油污与尾气交织,巨大的能耗与碳排放成为工业文明难以。
让每一吨木浆轻盈起舞让每一卷文明净无可染让效率与环保不再矛盾比亚迪叉车以锂电之笔勾勒造纸行业绿色画卷指尖按键轻松操控定制卷夹轻拢千。
这个夏天,我国河南省多地连续强降雨,房屋被淹、电力中断、人员被困 极端天气的频繁造访,不断冲击着各行业的稳定与发展。
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正如恩格斯所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
全国低碳日——是为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参与,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于2012年9月19日举行的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