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转化运用连接创新和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发力点。作为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将创新研发的技术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产业化的典范。
从“零的突破”到“行业第一”
1985年6月8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份“振动桩锤”诞生于中联重科的前身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中联重科成立便身负创新基因,高价值技术成果不断深度融入产业链,并形成“研发—保护—应用”的闭环,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具有“从0到1”突破意义的“振动桩锤”
比如,101米碳纤维臂架泵车集120项技术于一身;国内首台3000吨级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拥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50余项,其中发明20余项;去年发布的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全球最大23800吨米塔式起重机、全球最高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全球最大混合动力矿卡等世界级标杆产品也都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多维度、严密的保护网。
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已累计申请近18000项,其中发明近8000项,PCT国际申请近600项,同时还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蝉联中国企业实力评分行业第一,发明被引用超过10 次的数量排名行业第一。并4次获中国领域最高奖项——中国金奖,排名行业第一。
▲中联重科4次荣获中国金奖
此外,中联重科累计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89项,行业及团体标准403项,制修订标准数量行业第一;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30多项,是行业内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并获正式出版发行的首家中国企业,也是发行数量最多的中国企业。
知识产权“护城河”助力发展未来产业
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和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联重科通过“技术创新-保护-标准固化-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持续引领行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升级,也构建起未来产业生态。
目前,中联重科在生成式AI、大数据、仿真技术、数字孪生、互联互通等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申请2500多件,其中发明近2000件,发明申请量行业前列,并获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中联重科正以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持续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
▲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智能工厂一景
一方面,中联重科积极将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与先进制造相融合,全面渗透各个生产环节,打造端对端的卓越智能制造运营体系,实现了从主机到零部件的全面智能制造升级。
另一方面,中联重科在AI大模型、具身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将产业边界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并在2024年已经推出了1款轮式人形机器人与1款双足人形机器人样机,已初步实现部分日常生活简单基本动作及工厂物流搬运、分拣等作业。
▲中联重科人形机器人在生产车间作业
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我们是本体和集成体同时进行开发的。2025年,我们还会推出多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并建立一个50个机器人的训练场,同时还会完成simtoreal仿真平台的建设。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中联重科的每个产品都有望成为一个‘具身智能设备’、实现‘机器人化’。”
从“振动桩锤”的星星之火到覆盖全球的矩阵,从工程机械竞争优势到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中联重科以高价值产业化转化引领行业创新,书写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跃迁的生动篇章。未来,中联重科将以更开放的创新生态,助力中国高端装备制造攀登全球价值链高端,为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日,中联重科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ZAT40000H7在辽宁鞍山市台安县的风电机组安装现场,成功将单机容量6 25MW的风机吊装到位。
4月15日至18日,中联重科多台高空消防灭火救援硬核装备正式交付温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其中包括72米登高平台消防车、36米举高喷射消防车。
近日,全球石材行业瞩目的第30届土耳其伊兹密尔国际石材及技术展览会(MARBLE Izmir Fair),在伊兹密尔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近日,一批中联重科谷王收获机抵达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并交付到当地热堆村村民手中,为这片广袤的雪域高原带来了丰收的新希望。
4月14日,随着中联重科2000吨履带起重机的精准落钩,华龙一号漳州核电3号机组钢衬里模块六吊装圆满完成,吊装过程安全、质量整体可控。
近日,一批中联重科谷王收获机抵达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并交付到当地热堆村村民手中,为这片广袤的雪域高原带来了丰收的新希望。
当地时间4月13日,德国宝马展(bauma 2025)在慕尼黑圆满落幕。展会期间,中联重科展区人气持续火爆,观众络绎不绝。
当地时间4月7日,德国宝马展(Bauma 2025)在慕尼黑隆重开幕。现场人气爆棚,签约捷报频传,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取得了辉煌的签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