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路面机械网 现场报道】我国公路交通正经历从大规模建设向精细化资产管理的历史性转变。面对这场深刻变革,高远路业集团——国内首家公路养护技术专营企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载者已经完成战略储备。集团董事长刘廷国深刻指出:“这一转变不是阶段性特征,而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未来发展的新常态。”近日,刘总就行业新常态下的发展布局接受专访,揭示高远如何通过技术突破与产业整合,成为公路养护领域的 “科技先锋”。
中国路面机械网总经理方雨霞专访高远路业集团董事长刘廷国
双轮驱动,推动行业战略升级
通过深入贯彻“十三五”“十四五”发展纲要,高远敏锐地把握到行业升级的核心在于“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其中“机制创新是根本,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乘法因子”。高远率先推动养护模式从“应急处治”、“工作量论高低”向“预防性维护”、“中长期绩效考核论高低”转型,彻底走出“大修大干吃饱饭,精修细养饿死人”的怪圈。
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高远路业集团董事长刘廷国
为此,高远构建了行业领先的“检测评价-设计工法”全链条服务体系。其核心成果——QGY“全过程公路养护技术系统”,在项目实践中显著提升了路面病害预测准确率,有效降低了全周期养护成本,有力验证了以中长期效益为导向的科学资产管理模式的巨大价值。
技术创新,四位一体锻造硬核实力
高远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独特的“工程、材料、机械、研发四位一体”的企业架构与交叉互补的科技攻关模式。
针对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特性,高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技术体系:重轴载多普勒激光动态弯沉(DDL)技术、道路结构连续性(CSE)检测技术、路面透水性(HDS)检测技术(检测效率显著提升)与数字全息三维检测技术共同应用。这些技术填补了国内在结构性病害和功能性病害检测方面的空白,并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融合全球智慧,让无征象的隐形病害被量化,为公路养护精准决策奠定基石。
高远深耕常温施工技术二十余年,其设计工法子系统的核心是新材料与新装备,构建了综合绿色常温处治体系。冷法复合功能层施工技术固废排放极少,施工周期大大缩短,碳排放降到最低,已在全国多省市高速公路广泛应用,有效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最新突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改性铺装技术”更实现了高价值路面材料的原位改良和完全循环利用,将绿色、经济、高效推向了新高度。
高远圣工作为高远集团全资子公司,依托“工、料、机、研”深度融合的先天优势,其预防性养护装备集群涵盖多款国家级首台套产品,在技术上保持领先,有力推动了养护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依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远的科技化成果不断涌现,刘廷国表示:“我们不仅要做好技术创新的‘先锋队’,更要成为行业进步的‘推动者’。”他强调:“企业科研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接地气’,能让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以沥青混凝土改性铺装技术为例,它集材料、装备、数字化于一体,实现了科研成果快速直接的转化。
民营企业的国家担当,在转型中重新定义创新力量
作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廷国带领高远将技术创新与行业使命深度绑定。“养护行业的未来,属于能为资产创造长期价值的创新者。” 刘廷国坚定地表示,“高远将继续聚焦‘公路资产保值增值’核心目标,依托国家级平台,打造从技术研发到产业服务的完整生态,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坚实的创新力量。”
荆州长江大桥位于二广高速,日均车流量高达3 6万辆,长期重荷载、大流量运行使桥面出现一些坑槽、拥包、车辙等病害。
8月2日,河南省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召开202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全面复盘上半年工作成效,深入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剖析问题短板,重。
7月31日,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公路学会承办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公路交通主题专家论坛在浦。
7月9日凌晨,高远路业长晋高速日常养护项目部在对管养路段进行夜间巡查时,发现一辆小客车停靠在应急车道,司机在车内昏睡,车内酒气浓烈。
大约50年以前,我们的汽车多是进口货,道奇、雪福来、吉尔、嘎斯车五花八门,都是些又老又破的旧世遗存和战争缴获,趴窝抛锚是家常便饭。
7月18日,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河南省总工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度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焦作成功举办。
7月16日,高远路业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校企合作签约暨校企协同育人基地揭牌仪式在集团总部举行,交通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