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产品纵览 更多

“智造”好房子,垒知“技”高一筹

2025-07-29 16:34:50

什么是真正的“好房子”?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缺一不可。但建筑业产业链条长、参建方众多,难免形成“蝴蝶效应”,将微小的风险放大多倍。

建“好房子”,需要和新科技相互成就。当前,住建部已将智能建造列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它正从建材供应、施工管理、成本控制、技术创新等领域,深度重塑着产业链生产方式。

深耕建筑领域四十余年的垒知集团,从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科之杰聚羧酸减水剂),到参与装配式标准制定,到“垒知造”AI拿下华为认证,随着看得见的实体制造与看不见的数字模型深度融合,也逐步构建起一个AI应用覆盖建材、勘察、设计、施工、检测、运维等建筑全链条的智能建造新生态。

 

 

01

看得见的实体升级

让建筑更可靠

 

一眼看过去,“好房子”的标准在哪儿?它该有坚实的墙体、安全的构造,更要经得起岁月考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离不开智能建造对材料、工艺和建造装备的优化升级。

近年来,在垒知•科之杰的产品销售构成中,低碳减水剂占比已高达80%,每年应用于超3亿立方米混凝土中,每年为行业节约水泥用量800余万吨,碳减排约600万吨。

如何让每一方混凝土都精准达标?垒知造LetsRobot MI(新拌混凝土远程质量控制系统)给出了答案。通过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算法,它不仅可以实时监测到从载料、运输、卸料、清洗等运输中的各环节,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远程操控混凝土状态、外加剂投放量,“一键式”智控服务实时判断材料质量,解决传统人工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

上海垒知科创园

装配式技术推动了建筑从“粗放制造”向“精密智造”的转变,也让速度、成本与品质不再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上海垒知科创园,15幢建筑均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项目单体预制率超50%。项目使用的“套筒灌浆导气及补浆技术施工”及“水平缝坐浆技术”均为垒知技术,能有效避免装配式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隐患,依托“BIM+”技术运营模式,实现了建筑施工过程可视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垒知筑智慧工地,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智慧工地解决方案,通过整合现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让工地实现可见可控,降低现场管理风险。使用了“垒知筑”的施工现场,没有成堆的泥沙、刺耳的响声,工人数量明显减少,工期更短、碳排放更少……预制构件起落升降,智能检测保驾护航,“好房子”拔地而起。

 

 

02

看不见的数据驱动

让建造更“聪明”

 

摸得着的真材实料、能管控的建筑工具筑起了“好房子”的躯体,而无形又无所不在的数据流动,则赋予了建筑“智慧”的生命力。

让建筑“聪明”起来,意味着让建造过程的每一个决策更精准、每一次协作更顺畅。垒知集团旗下的建研家商城,围绕撮合交易、自营模式、供应链金融、采招服务等板块,汇聚起超6000家商户、万家会员企业。这种无缝的产业链协同,降低了采购交易成本与沟通耗时,也缩短了决策流程,从而压缩了项目周期。

垒知•科之杰智慧工厂,以BIM为数据核心,以数字化工艺设计、自动化生产系统、智能化供应链、信息化作业流为支撑,实现人、机、料、法、环等各生产要素深度融合,节省人力成本45%,单位产品能耗下降20% 。凭借自建平台全面开放供应链赋能,致力做外加剂行业的“共享工厂”,助力行业智能升级。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垒知科技作为垒知集团研究AI应用的“大脑”,依靠数字孪生核心技术,打造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垒知AI审图能够快速实现BIM模型的精细化“数字解剖”;垒知AI设计提供从项目评估、环境准备到项目部署、二次开发、模型训练、模型优化再到上线运行指导的定制化部署全流程解决方案;垒知星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环节数据共享与追溯;垒知沃整合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核心要素,为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体系;垒知营聚焦建筑投入使用后的智慧运维,通过数据分析持续优化建筑性能和用户体验……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数据驱动”的决策闭环,让经验判断逐渐让位于精准预测和科学管理,也将“智慧”渗透到了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

垒知星

应用场景

垒知沃

应用场景

LetsBIM

应用场景

这样的“智慧”还延伸到了城市级的安全守护。由垒知•健研检测自研开发的房屋体检安全评估系统、结构健康监测与运维管理云平台、城市道路检测与安全预警系统、桥梁检测系统等信息化平台,让基础设施隐患无处遁形,宛如为城市织就了一张“从建筑到路桥”的智能防护网,也让“住有优居”的安全基因贯穿每一寸土地。

 

 

03

从参编标准到深耕模型

让智造更可期

 

可靠的材料与聪明的系统共同构筑起建筑的“躯体”与“神经”,垒知集团也在将这些创新突破从企业能力转化为行业共识,反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深耕者,垒知集团依托自身在智能制造与工程实践的丰富经验,主持或参与编制了近20部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为行业扫除了数据协同的关键障碍,让“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有了可落地的操作手册。

由厦门建科院主编的福建省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标准(送审稿)》通过专家审查 

真正的行业引领者,也是技术突破的探路人。近日,垒知造混凝土AI模型成功通过华为昇腾应用开发技术认证,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的背后,是垒知集团几十年行业数据沉淀与深度学习算法的双向赋能。

实际上,混凝土AI、BIM审查等场景级大模型的相继推出,恰恰验证了垒知集团作为行业技术创新探路者,在建筑行业大模型技术上的深度积累,其孕育出覆盖项目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LETS AI+”产品体系,也推动了智能建造从技术应用向生态协同的升级。

产业变革的核心,在于构建算法定义建筑的新范式。目前,垒知集团已组建跨学科研发团队,持续加大投入用于AI技术研发。未来,将携手更多行业伙伴,通过“平台融合、方案共创”的智能建造生态,让更多“好房子”从图纸走进现实。

微信扫一扫,小程序中看资讯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
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资讯

徐工一周:主流媒体点赞创新实践与区域协同

徐工一周:主流媒体点赞创新实践与区域协同

从国家级试点入选到全球技能赛事启幕从高端装备认定到产业联盟成立……上周,多家权威媒体以不同视角记录徐工赋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

2025-07-29
徐工:“村超”重启,我们一起“回家”

徐工:“村超”重启,我们一起“回家”

一个月前235 71米的洪峰10分钟就吞了村超球场一个月后8000平方米绿茵重铺,村超重启邀请救援队伍回家深情致敬在特大洪水中挺身而出的他们7。

2025-07-29 标签: 徐工
柳工农机登上央视财经频道,“智”造实力闪耀荧屏!

柳工农机登上央视财经频道,“智”造实力闪耀荧屏!

7月27日晚,央视财经频道(CCTV-2)《中国经济大讲堂》栏目播出《农业新质生产力:精耕智作新农机》。

2025-07-28 标签: 柳工
铁建重工召开2025年所属单位负责人研讨班

铁建重工召开2025年所属单位负责人研讨班

7月28日,铁建重工召开2025年所属单位负责人研讨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

2025-07-29 标签: 铁建重工
跨越千里焕新颜|山推建友搅拌站改造再立新标杆应用慧坪高速建设

山推建友搅拌站改造再立新标杆应用慧坪高速建设

新标杆应用慧坪高速建设近日,经过山推建友专业搬迁改造,由陕西搬迁至广州的2套E5R-120混凝土搅拌站在使用8年之久后,不仅外观焕发新生机。

2025-07-29 标签: 山推建友
徐工:热ྂ热ྂ热ྂ热ྂ无惧酷暑 基建狂魔助力合肥新坐标建设!

徐工:热ྂ热ྂ热ྂ热ྂ无惧酷暑 基建狂魔助力合肥新坐标建设!

烈日炙烤 热气蒸腾机械轰鸣不息合肥各大重点项目建设正酣徐工高空作业平台助力大湖名城打造一个个新坐标超级工厂 大显身手近日,在总投资。

2025-07-29 标签: 徐工
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代表团来中国一拖参访

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代表团来中国一拖参访

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代表团参观东方红智创空间7月26日,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代表团来中国一拖参访,科威特驻华大使贾西姆·纳吉。

2025-07-29 标签: 天顺长城
全球最大投产,三一参与!

全球最大投产,三一参与!

7月26日,全球最大单体绿氨装置——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白城举行。

2025-07-29 标签: 三一重工
中联重科起重机吊装国内最大抽水蓄能机组座环

中联重科起重机吊装国内最大抽水蓄能机组座环

近日,在中联重科450吨履带吊的精准牵引下,湖北潘口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座环从数十米高空平缓吊入机坑就位。

2025-07-29 标签: 中联重科
中铁装备党委前往洛阳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地践学活动

中铁装备党委前往洛阳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地践学活动

7月28日,中铁装备党委前往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第三期)暨。

2025-07-29 标签: 中铁装备
查看更多

今日头条

为您推荐

寻路

【寻路】美通筑机仇德胜:十八载栉风沐雨 守初心砥砺前行
【寻路】苏子孟:BICES 2019各项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寻路】王伟炎:国机重工品牌一体化锋芒凸显
更多寻路

中国路面机械网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