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南装备制造企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融入全球产业链,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上半年,装备制造企业三一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2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0%。
在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的产线上,100多名工人,在200多个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每6分钟就有一辆新能源重卡可以下线。相比燃油重卡,一辆新能源重卡每公里可以节省运费2块钱,按年行驶10万公里计算,每年可以减少运营成本20万元。
随着国家“两重两新”政策的落地,工程机械行业内的新能源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三一新能源重卡销售1.11万辆,同比增长195%。
三一重卡事业部总经理 罗畅国:随着全国范围内的以旧换新的政策相继落地、电动重卡的经济性越来越强,我们观察到整个电动重卡的渗透率已经达到30%左右,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原来可能是短途,现在中长途已经慢慢有了。
三一新能源重卡的爆火,不是风口上的运气,而是企业水滴石穿的长期坚持。早在2021年,三一集团在企业燃油重卡销售正火爆的时候,宣布不再进行国内燃油车的生产研发。为此,企业累计投入资金超300亿元,用于开发电池、电机、新能源专用车桥等核心零部件。
就在上个月,三一重卡发布了行业首款全场景电动重卡专属底盘平台——“魔磐”。相比传统底盘,“魔磐”底盘减重200千克,综合能耗降低6%。同时,它上面80%的零件固定且通用,就如同一块可插拔、可积木、可进化的主板,方便维修和更换。
三一重卡事业部总经理 罗畅国:同一个零部件,同一个品类零部件,可能会很多这种厂家。那我们进行整合之后,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对于我们售后的这一端而言的话,能够更快地帮客户修复故障。
国内市场复苏的同时,国际市场也增长迅速。就在7月中旬,来自沙特、埃及、墨西哥、越南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国外客商,跨越万里专门来到三一集团考察设备。在三一泵送新城,59台三一路面机械设备依次排开,以智能化、无人化为卖点的崭新设备,吸引客商们争先试驾。
沙特阿拉伯客户 纳赛尔:我使用三一的设备已经有快三年了,这次来看到无人驾驶的技术应用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将对我们工作效率的提升起到很大作用。
早在2002年,三一集团就已开始全球化布局,经历了从出口销售、海外建厂、并购到本地化运营的多个阶段。2023年,企业将此前的“国际化”战略升级为“全球化”,进一步推动本土化,把产品出口变成了产业出口。
在非洲,三一的产品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备保有量超过2.4万台,位居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非洲首位。从赞比亚瑞达矿山的光伏储能项目,到便携式太阳能发电设备;从尼日利亚的高速公路建设现场,到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挖机装配工厂。今年上半年,三一在非洲地区的销售额超过36亿元,同比增长50%。
三一非洲大区事业部董事长 郭瑞广:我们在整个非洲,我们有将近40% ~ 50%的员工是非洲本地的员工,我们用三一过去的生产经营制造的经验,来带给非洲更多的就业的机会和发展的机会。
如今,三一集团已经在全球建成了46座智能工厂和46个研发中心,产品销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接近超过50%,每年保持着15%以上的增速。
三一集团高级副总经理 郑慧:下半年,随着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等重点项目开工,对工程机械的需求会持续增长,新能源产品的渗透率也快速提升,形成新的增长点,我们判断下半年国内行业将延续增长,同时,欧洲、非洲、亚澳等海外新兴市场快速发展。
暑气蒸腾,盛夏已至,在物流、港口、钢铁、冶金等高温作业场景中,电动叉车普遍面临严峻挑战:电机和电控系统因长时间高温运行易引发过热保。
7月29日-30日,三一重卡召开电动化供应商服务大会,携手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绿控传动、朗高电机、汇川电控、三环车桥、方盛车桥。
7月30日至8月2日,三一集团2025年电智产品和绿色成套设备规划评审及重工研发半年度会议在张家界琵琶溪宾馆成功举办。
储能行业规模加速扩张,三一作为最早为储能集装箱定制吊装方案的企业,凭借高效率、低能耗、高安全、高舒适成为储能行业的首选。
8月4日,湖南卫视新闻联播半年经济微观察特别报道中,深度聚焦三一集团在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斐然成效,三一新能源重卡以卓越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