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产品纵览 更多

钢材市场需求预测及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

2007-08-17 03:32:3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2010年实现第一个翻番,中国需要多少钢?需要什么样的钢?支撑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条件存在哪些问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当前我国各地建设新钢铁企业和扩大原有钢铁企业规模的状况如何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调查研究,作出正确回答的问题。2003年2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理事(扩大)会议决定,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和2005-2010年中国钢铁市场消费需求预测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据此提出我国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战略的建议。

  第一部分市场调研部分

  为预测中国2005年、2010年钢材消费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和北京科技大学采用宏观法(数学模型法)分别用不同软件独立进行预测;组织协会科技环保部、市场调研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和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采用微观法(市场调研法)对8个主要用钢行业和ll个品种进行市场需求调研,除了调查钢材需求总量外,还了解了用户部门技术进步方向及其对钢材要求的变化,注重对潜在钢材市场的调研。

  一、宏观法(数学模型法)预测中国2005年、2010年钢材消费总量。

    1.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2005、2010年中国钢材消费总量

  为求得对未来宏观国民经济参数选取准确、合理,规划院与社会科学院合作,预测采用的宏观经济参数由社科院提供。为得到相对准确的钢材消费数据,选取实际钢材消费量,即从表现消费(产量十进口一出口量)去掉重复材因素。关于重复材计算的原则:(1)焊管及冷弯型钢全部看作重复材;(2)镀锌、彩涂板产量中,减去自供原料企业的产量,其它产量视为重复材;(3)无缝钢管产量中,减去自供原料企业产量,其它产量视为重复材;(4)考虑重复材成材率因素;(5)依据2002年钢产量、连铸比、进出口钢坯数量,连铸坯生产钢材的综合成材率采用94.5%,钢锭综合成材率采用88%,反过来校对计算重复材的准确性。依据上述原则,计算2002年重复材总量约1585万吨。

  规划院采用三种预测方法:

    方法一:时间序列回归模型法。使用Micro TSP软件,在对2005、2010年钢材消费预测中,规划院选取了大量的宏观经济数据(如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结构、一、二三产业产值、人均钢材消费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建筑业投资及增加值等),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通过测算,证明采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作为相关变量的显著性较好。预测结果表明:如果能够保持目前国内建筑业及工业的发展速度,预测2005年国内实际钢材消费量为2.3亿吨左右,表现消费量为2.5亿吨左右;预测2010年国内钢材实际消费量为29亿吨左右。

  方法二:趋势外推法。规划院分别对(1)钢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关趋势外推法;(2)钢材消费与GDP弹性系数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国内钢材实际消费量在2.14亿-2.4亿吨之间,取2.3亿吨左右;2010年国内钢材实际消费量在2.58亿-3亿吨之间,取2.8亿吨左右。

  方法三:专家经验综合预测法。"专家经验综合预测法"指即通过对受聘专家提出的预测参数汇总、整理,并经过多轮反馈综合整理,对整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预测结论。规划院多次组织院内有关专家讨论,充分利用了规划院长期从事钢铁工业规划研究的专家优势。

  经综合分析,规划院预测2005年国内实际钢材消费量为2.4吨左右;预测2010年国内钢材实际消费量为2.8亿吨左右。

    2.北京科技大学预测2005、2010年中国钢材消费总量。

  北京科技大学选择以回归分析法为基础、辅以国际强度比较法加以验证来进行预测。这主要是考虑数学模型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在众多的因素中选择最重要的因素以求得期望的结果。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引出了数学模型最大的不足,不能够充分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选择了回归分析的方法,选择多个指标的回归,这样既利用了模型的优点,又考虑到了更多的因素,使得预测结果相互验证,增加了预测的可靠性。

  北科大使用驻SOSS软件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1)反映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指标之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与钢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模型:Y=3732.29+0.0583X+6.55*10-5X2

  结果:Y(2005)=2.36亿吨;Y(2010)=3.60亿吨

  (2)GDP中,以第二产业与钢铁消费量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以第二产业产值为自变量,与钢铁消费量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模型:Y=3839.077+0.126X+230*10-5X2Xg

  结果:Y(2005)=2.5亿吨;Y(2010)=3.56亿吨。

  (3)经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钢铁需求归根结底是人类的需求,而在这中间,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是钢铁需求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因此以城镇人口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模型:Y=11974.883-0.6368X+1.5*10-4X2

  结果:Y(2005)=2.5亿吨;Y(2010)=3.15亿吨。

  (4)运用支出法中最终消费作为自变量进行曲线拟合回归;

  回归模型:Y=3603.864+0.115X+1.4S*10-5X2

  结果:Y(2005)=2.47亿吨;Y(2010)=3.40亿吨

  结论:2005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为2.5亿吨左右;2010年为3.4亿吨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

  (l)预测需要滚动调整。

  (2)北科大的预测是建立在如下几个假设基础之上的:中国在未来的8年内继续处于相对稳定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以比较稳定的节奏进行;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在未来的8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未来的8年内钢铁作为基础材料的地位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二、微观法(市场调研法)预测2005年、2010年钢材消费总量

  建筑业、机械制造业、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及天然气、家电、集装箱八个行业的钢材消费现状与2005年和2010年需求预测。

  1.建筑行业钢材消费现状与预测。

  建筑业包括房屋、矿山、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堤坝、电站、码头和线路管线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2002年城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021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占57.8%),用钢7435万吨,农村房屋建筑用钢475万吨。2002年房屋建设用钢合计7910万吨。

  矿山、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堤坝、电站、码头和线路管线等行业的用钢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推算。

  据有关部门了解,尚有10%左右的钢材消费量未能统计进去,考虑这一因素,不含铁轨和石油管线用钢,2002年全国建筑业用钢10520万吨,其中钢结构用钢830万吨左右。

  2005年我国城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预计可达134000万平方米,预计2005年城镇房屋建筑使用钢材10318万吨,农村房屋建筑用钢500万吨,建筑业使用钢材13924万吨(不含铁轨和石油管线用钢),其中钢结构用钢约为1160万吨。

  2010年我国城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预计可达160000万平方米,使用钢材12320万吨,农村房屋建筑用钢550万吨,建筑业使用钢材16640万吨(不含铁轨和石油管线用钢),其中钢结构用钢约为1720万吨。

  2.机械制造业钢材消费现状与预测。

  2002年机械行业(机床、重型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电力机械、石化机械、特种设备、基础件)用钢2750万吨。其中,机床行业用钢525万吨,重型机械用钢299万吨,工程机械用钢422万吨,农业机械用钢469万吨,电力机械用钢203万吨,石化通用机械用钢130万吨,特种设备用钢434万吨。

  2005年机械行业(机床、重型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电力机械、石化机械、特种设备、基础件)用钢4000万吨。其中,机床行业用钢666万吨,重型机械用钢604万吨,工程机械用钢563万吨,农业机械用钢722万吨,电力机械用钢245万吨,石化通用机械用钢189万吨,特种设备用钢595万吨。2010年机械行业(机床、重型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电力机械、石化机械、特种设备、基础件)用钢5000万吨。其中,机床行业用钢730万吨,重型机械用钢750万吨,工程机械用钢780万吨,农业机械用钢850万吨,电力机械用钢420万吨,石化机械用钢350万吨,特种设备用钢850万吨。

  3.汽车行业钢材消费现状与预测。

  汽车行业2002年用钢910万吨,其中整车用钢590万吨;2005年用钢1200万吨,其中整车用钢750万吨;2010年用钢1800万吨,其中整车用钢1100万吨。此外,农用车用钢(不含维修用钢)2002年为220万吨;2005年和2010年分别为200万吨,呈下降趋势。

  4.造船行业钢材消费现状与预测。

  造船行业2002年用钢223万吨,其中板材196万吨;预计2005年用钢380万吨,其中板材321万吨;2010年用钢510万吨,其中板材433万吨。

  近年来,低合金高强度钢在船舶建造中的用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如以沪东中华第三造船事业部(原中华造船厂)为例,出口船舶产品中低合金高强度船用钢在船用钢使用总量中的份额已达80%。

  5.铁道行业钢材消费现状与预测。

  铁道行业2002年用钢300万吨,其中铁轨130万吨,铁路车辆用钢板100万吨,车轮钢20万吨;预计2005年用钢320万吨,其中铁轨140万吨,铁路车辆用钢板110万吨,车轮钢24万吨;2010年用钢380万吨,其中铁轨153万吨,铁路车辆用钢板120万吨,车轮26万吨。

  6.石油及天然气行业钢材消费现状与预测。

  石油行业用钢主要是两大类,一是油井管,二是管线用钢。2002年石油行业用钢290万吨,其中油井管表观消费量150万吨(套管占73%,油管占24%)。管线钢130万吨,其中进口管线管59万吨。预计2005年石油行业用钢480万吨,其中油井管110万吨,套管和油管的比例基本2002年相同;管线钢360万吨(需热轧宽带钢290万吨、热轧宽厚板70万吨)。预计2010年石油行业用钢490万吨,其中油井管120万吨,套管和油管的比例基本与2002年相同;管线钢360万吨(需热轧宽带钢290万吨、热轧宽厚板70万吨)。

  7.家电行业钢材消费现状与预测。

  家电行业分大家电和小家电,所消费的钢材中,板材(基本是薄板)占95%左右。2002年家电行业用钢455万吨,预计2005年525万吨,2010年630万吨。

  8.集装箱行业钢材消费现状与预测。

  生产集装箱所用钢材主要有热轧薄板、中板、型材和焊管等,其中以1.6-6.0mm的板材为主,约占使用钢材总量的96%以上。集装箱制造对各种规格板材的需求比例相对固定,例如,2.0mm。以下、2.0-3.5mm、4.0-6.0mm三种规格需求比例大致表现为2:4.5:3.5。这种相对固定的比例需求,是集装箱用钢与其它领域用钢需求较为特殊的地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用钢消费市场,约占世界消费量的70%左右。2002年,集装箱板的消费为180万吨。预计到2005年,国内集装箱需求达到20万TEU,对外出口量达到150万TEU,我国集装箱总产量将达到170万TEU的水平。对集装箱板的需求量将达到250万吨左右。2010年产量175万TEU,对集装箱板的需求量将达到270万吨左右。

  9.市场调研法预测中国2005年、2010年钢材需求。

  市场调研表明:建筑业、机械制造业、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及天然气、家电和集装箱个人行业是中国钢材消费的主要用户,2002年共消费钢材15853万吨,占当年钢材实际消费的80.88%。统计1998年-2002年5年数据,这八个行业消耗钢材平均占年钢材实际消费的8l.92%。

  根据这八个行业的发展规划,预计2005年钢材需求21280万吨,2010年钢材需求26130万吨。依据这八个行业5年平均占钢材实际消费的比例(8l.92%),推算出2005年和2010年全国钢材实际消费量分别为2.5亿吨和3.1亿吨。 

  三、预测结论

  规划院用数学模型预测V2005年全国实际钢材消费量为2.4亿吨左右,2010年为2.8亿吨左右;北科大用数学模型预测2005年全国钢材消费量为2.5亿吨左右,2010年为3.4亿吨左右;市场调研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和市场调研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用市场调研法,得出2005年全国钢材实际消费量约为2.5亿吨,2010年约为3.1亿吨。如果用表观消费测算,预测数相应都高一些。

  考虑到:与钢材消费密切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今年l-6月份增长31.l%,全年可突破5万亿元,30%以上的高增长可能不会持续,但今后几年投资会适度高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今年上半年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7.35万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1.93万亿元。上半年除房地产开发、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外的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长70.5%,可见今后两年钢材需求走势仍会旺盛。

  我们认为:从市场拉动的角度分析,预测2005年全国钢材实际需求(即扣除重复材)2.5亿-2.6亿吨(表现消费2.7亿-2.75亿吨);2010年钢材实际消费3.l亿吨(表观消费3.35亿吨)左右。折合成钢需求:2005年为2.7亿吨,2010年为3.3亿吨。2005年2.5亿吨钢材消费中,长材占55.48%,板带需求占43.46%,比2003年提高3.52个百分点。

  四、支持需求预测的两个基本判断

  1.市场需求对钢铁工业拉动程度的基本判断

  随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短缺走向过剩、从封闭走向开放,钢铁市场已由过去的生产拉动型转变为市场拉动型。经济增长是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短缺经济时,经济增长主要由生产能力决定;过剩经济时,市场需求则为主要矛盾。20世纪90年代后,决定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由生产能力转为市场需求。

  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一亿吨,今年钢产量会突破两亿吨。1996年到2002年的6年间,钢材实际消费增长102.3%,同期GDP增长50.8%(其中与钢材消费密切的第二产业增长5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1%(其中与钢材消费密切相关的房地产投资增长140.5%)。可见,经济发展拉动了钢铁发展,钢铁发展也支持了经济的增长。中国的钢产量从一亿吨到两亿吨,的的确确是市场拉动的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这是我们回顾钢铁工业从一亿吨钢走到二亿吨钢的历程,不难得出的结论。

  2002年以来,钢铁行业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保持在17%-20%之间,但是拉动钢铁工业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高达24.1%-32.8%,比钢铁行业高出7-12个百分点。2002年出现了汽车、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消费品等一批高增长行业,市场需求拉动了钢铁生产。没有房地产、汽车等一批高增长产业需求的拉动,就没有这一轮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2002年钢材产量比2001年增长了18.9%,这是很快的增长速度,但与拉动钢铁的高增长产业相比就显得"低"了,汽车产量的年增长率为38.5%,房地产投资额增长21.9%,空调产量增长30%。我们回顾一下西方的经济发展史,不难发现经济增长过程中会相继出现一轮又一轮的高增长产业群,尤其是汽车和房地产,当汽车走进西方国家的家庭和房地产兴起时,带来了西方几十年的经济持续发展,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汽车和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我们赞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同志的观点:从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以一批新的高增长产业的出现和持续强劲增长为标志,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周期。以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龙头的一批新的高增长行业推动了国民经济进入一个较快增长周期。经济快速增长就依赖于这些新的高增长行业。

  2.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与钢材消费峰值关系的基本判断

  在“中国究竟需要多少”的讨论中,见仁见智,大家对下述基本判断已有一定的共识:(1)钢铁生命周期的规律;(2)接近峰值时,投资扩大产能要慎重。尚未取得共识的是:当前中国钢材消费所处阶段的判断,是到了峰值?还是接近峰值?还是离峰值还有一段距离?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日本、前苏联钢产量到了一亿多吨后都开始下降了,中国钢产量都到两亿多吨了,已经到了峰值或接近峰值,也该下降了。

  分析世界各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的确,美国、日本、前苏联钢产量达到一亿多吨后开始下降,但是德国钢产量的峰值在5323万吨(1974年),而英国、法国、比利时钢产量峰值均在2700万-2800万吨(1970-1974年),瑞典甚至597万吨就是钢产量的峰值。可是韩国钢产量到了4570万吨、印度到了2700万吨也没有达到峰值,巴西(1660万吨)、墨西哥(1560万吨)和阿根廷(447万吨)等国也没有进入饱和期。

  可见,不是钢材消费达到某一数量比如(一亿吨)就到了峰值,就开始下降,要看工业化进程,完成工业化的国家,钢材消费达到峰值;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钢材消费还有增长的空间。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金属矿产人均消费量与人均GDP呈"S"形有序变化",反映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后工业经济矿产资源消费的基本特征。

  国际钢铁协会于1974年发表了一篇著名文章《钢消费强度和国民经济总值结构》,提出了钢材消费强度的概念,指出了钢消费与国民经济的关联性。钢材消费量与该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与该国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有所不同。在工业化初期,由于国家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水利、能源、建筑、通讯等)建设刚刚开始,对钢材需求量大,因而钢材消费量增长速度高,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基础设施逐渐完备,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迅速增高,而这些产业消耗钢材较少,因此钢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就会减缓以致出现负增长。

  可见,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与钢材消费峰值(饱和点)有内在的联系。研究表明:钢材消费与国民经济总量相关,钢材消费与国民经济结构相关。我们按三个产业细分GDP,钢材消费量与第二产业的关系最为密切。钢材消费增长率与第二产业(工业,主要是制造业和建筑业)增长率基本同步变化。中国提出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第二产业将从2002年占GDP总量的51.9%增长到2010年的54.9%,这与美、日、欧第二产业走势下降不同。当然,钢材消费走势也不会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中国与欧美、日本处于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中国现处在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中期,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钢铁工业还有发展空间。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表明:工业化就是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快速积累社会财富,迅速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国工程院张寿荣院士研究世界范围人均财富与人均钢产量的关系,我们从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与八个完成工业化国家在财富和资源积累上的差距,反映了工业化进程的差异。

  八个完成工业化国家钢材消费峰值时的人均年钢产量均大于500公斤,而我国2002年仅为141公斤;完成工业化国家钢材消费峰值时的城市化率为65%-94%,而我国2001年仅为37.7%;美国在钢材消费峰值时,千人在用汽车拥有593辆,德国为298辆,日本为171辆,而我国2005年的目标仅为13辆;比利时在钢材消费峰值时,农村千人拥有拖拉机180台,德国104台,而我国2001年为1台。这些数字足以证明中国现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不能想象:人均财富在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钢材消费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就达到钢材消费的峰值。所以,2010年前中国钢材消费不会达到峰值,钢材需求仍呈增长态势。

  我们对2010年前中国钢材消费趋势持乐观态度。对中国钢铁工业来说,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五、钢铁工业规模扩张的风险

  1.高增长产业区波动给钢铁行业带来的风险

  2003年3月24日中国钢铁协会代表团访问美国时,《世界钢动态》杂志社的皮特·马科斯先生提出关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的钢材消费特征问题,他认为:钢材需求受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如果经济年增长率为2%,钢材需求通常没有变化;当经济发展平稳时,钢材需求可能要下降3%;但是,如果经济增长7%,钢材需求可能就会上涨10%。这也就20世纪90年代初期远东地区和中国钢材需求量迅速上涨的原因。2003年5月8日,韩国浦项经营研究所代表团访华期间也提"经济高速发展期,钢材需求与经济发展初期不同。"

  英国A.P.瑟尔沃在《增长与发展》一书中,介绍了卡尔多增长规律,即各国工业增长与GDP增长的关系,可以回归成一条直线,它与45度线相交的点,给出一个平均的增长率;它把各国分为两类:一是工业份额在下降和增长缓慢的国家;另一类是工定份额上升和增长迅速的国家。我们用同样的思路,将30个国家近10年的钢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数据,回归成一条直线,得出的数据与美国《世界钢动态》的结论相符: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GDP7%),钢材需求增长率可能会到10%。但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事情的另一面,各国数据表明:GDP增长率降低会引起钢材消费增长率的大幅度下降。为什么会这样?钢铁行业本身也是钢材消费大户。钢铁行业对钢材消费有同向叠加效应:钢材市场需求上涨时,推波助澜,使之上涨得更大(因为有建设周期,时间可能长一些);钢材市场需求下滑时,雪上加霜,使之下降得更多(时间上可能很短)。实际上,不仅钢铁行业是钢材消费的"倍增器",基本建设或多或少都是钢材消费的"倍增器"。这就是为什么一旦经济增长减速(GDP下降),钢材消费降低的更大的原因。钢材是受投资拉动敏感的产品,这一属性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很可能对钢铁企业是致命的。关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的钢材消费特征:经济快速增长(GDP)7%)期间,钢材消费增长可能超过10%;但是,一旦经济增长减速(GDP下降),钢材消费降低的更大。所以今后一段时期内,钢铁行业的市场风险在于对钢铁拉动作用显著的高增长产业群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钢铁行业要密切关注房地产、汽车等高增长产业群的发展动向,国际市场变化,以及政府、金融等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部门对其政策的变更。因为他们的波动是钢铁的风险。2.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给钢铁行业带来的风险。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上海、北京2001年人均GDP大约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如波兰、智利、马来西亚等)相当,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河北、新疆、湖北、吉林、海南、内蒙古大约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如土耳其、埃及、菲律宾等)相当,甘肃、贵州等省大约与世界低收入国家(如赞比亚、苏丹、塞内加尔等)相当。经济发展不平衡,用一条曲线来描绘中国钢材消费是很难准确的,用几条曲线分别代表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几组地区,这几条曲线的叠加可能更真实地反映中国钢材的消费。近几年,北京城市建设开工面积1亿平米,今后3-4年不会低于这个面积,这大约是整个欧洲的3倍,但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临近,北京市大规模城市建设将告一段落,与建设相关的长材和中厚板需求会急剧下降,与制造业相关连的板带可能会增加,但数量上会降低,这是否意味着北京在2008年前后到达钢材消费的峰值?上海世博会前后会不会到达钢材消费峰值?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达到钢材消费峰值后,西部地区钢材消费量还不足以补充北京上海需求下降的数量,这对刚刚把产能搞起来的中国钢铁工业来说,又是一个风险。钢铁企业要考虑如何适应我国经流总量的快速发展、结构的快速变化,同时,也要考虑地区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国内钢材市场需求的波浪式增长这一事实。

  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钢铁与用户一同成长

  市场调研表明: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在于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而不是总量的简单增长。通过调研,我们体会到:市场调研要调查用户部门走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用户部门新的思路、技术进步新的动向,进而了解对钢材新的要求,只有在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上,钢铁才能与用户找到共同语言,找到共同利益,找到合作机会,钢铁行业才能与用户一起成长。"21世纪是钢结构世纪",建筑行业大量使用钢结构,对钢板的耐蚀、防火、抗层状撕裂提出要求;轿车行业对使用新型高强薄板、激光拼焊、镀层钢板提出要求;铁路货车因为提速、加大轴重对车辆用高强钢板提出要求。我们要重视重点工程(如西气东输工程、三峡工程)用钢的突破和潜在用钢市场的开发跟踪(如石油储备库、城市铁路建设等)。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受到市场的震撼力量,感受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巨大力量。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作为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家,对钢材的增长需求,将在可预见的2010年前的历史时期存在。这就是市场调研的结论。

  第二部分产能调研部分

  产能调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弄清我国钢铁工业生产能力现状和发展情况,为此,建立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发展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调研过程一是以钢协「2003」38号文及补充函的形式请各会员单位填写本企业的各工序生产能力及今后的发展情况。二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冶金项目部牵头,组成三个调研小组,分别对重点企业所在省,及民营、合资合作等企业发展较快的省进行调研,尽量多地走访各有关企业。三是与有关设计研究院核对近年来设计咨询过的建设项目设计能力。

  三个调研组分工是,中钢信冶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织调研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甘肃、新疆、天津、陕西等共11个省、市、自治区的钢铁企业;北京方圆恒信冶金品种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织调研上海、安徽、江苏等3个省市的钢铁企业;中钢集团金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中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湖北、湖南、山东、江西、广东、浙江、福建、广西、云南、四川、河南、重庆、海南等共13个省、市。自治区钢铁企业。

  产能调研过程中还分别与有关省市冶金协会(公司)联合进行了地区钢铁企业的调研工作。请有关钢铁设计研究院介绍了2000-2003年设计咨询的重大项目情况。

  本次产能调研范围包括全部会员单位及其他企业共240家(以生产企业为单位),其中会员单位企业94家、其他企业146家。拥有炼铁、炼钢的企业共175家,独立的钢材加工企业共65家,独立的炼铁、炼焦企业下包括在本次调研汇总范围内。

  在汇总过程中,遵照以下原则:

  1.现有工艺装备能力,分工序、分单体工艺装备填写产能及技术经济指标,以判定该装备能力的可靠性。

  2.在建、拟建项目能力,必须有具体项目,必须有项目的预计建成(竣工)时间,必须有较具体的设计阶段和设计内容,才计入生产能力。

  3.由于各工序项目建设不同步,造成铁与钢、钢与材能力不完全平衡。

  4.未完全考虑由于技术经济指标提高、操作水平改善等而增加的能力。另外,由于时间紧张,本次调研并未与各企业征求反馈意见。

    5.新建和淘汰工艺技术装备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调研。

  一、2005年、2010年国内炼铁建设项目规模调研

  1.2003-2005年两年间,高炉炼铁设计能力增加9400万吨

  2003年末全国钢铁企业将拥有高炉487座,总容积21.6万立方米,年产生铁能力2.186亿吨;其中协会会员单位拥有高炉347座,总容积19.1万立方米,年产能力1.79亿吨。

  2005年全国钢铁企业将有高炉599座,容积30.0万立方米,年产生铁设计能力3.13亿吨;其中协会会员单位将有高炉403座,总容积25.54万立方米,年产能力2.42亿吨。

  2010年国钢铁企业按照部分企业目前的规划,将有高炉652座,总容积35.9万立方米,年产生铁设计能力3.91亿吨;其中协会会员单位将有高炉化434座,总容积30.1万立方米,年产能力2.98亿吨。

  2.高炉炼铁能力将更分散。

  强劲的市场需求给钢铁工业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人们期盼钢铁工业能"在总量扩张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发展总量",在炼铁高炉建设上,现实与要求有距离。2003-2005年两年间,全国高炉炼铁能力增长43%,规模大的会员企业增长35%,而非会员企业增长78%,高出会员企业43个百分点。这样,两年后,高炉炼铁能力将更加分散,会员企业占总能力的比重将从2003年的82%下降到77%,降低5个百分点。

  3.全国高炉产能增量的地域分析。

  2003-2005年增加高炉112座,增加年产能力9400万吨;按区域分析:华东占增量的48.1%,中南占18.6%,华北占9.l%。2005-2010年增加高炉53座,年产能力增加7800万吨。按区域分析:华东占增量的39.7%,华北占23.4%,中南占22.85%。

  4.全国高炉按容积分析的产能变化。

  2003-2005年全国钢铁企业增加生铁产能9400万吨,我们按高炉容积大小分析其结构:增量中最多的是300-500立方米的高炉,增加产能3114万吨,占总增量33.12%,1000-2000立方米高炉增加产能2545万吨,占27%;2000-3000立方米高炉增加产能1540万吨,占16.4%。2005-2010年全国钢铁企业增加生铁产能7800万吨,我们按高炉容积大小分析其结构:增量中最多的是2000-3000"立方米的高炉,增加产能3385万吨,占总增量的43.2%,1000-2000立方米高炉增加产能2128万吨,占27.2%。

  二、2005年、2010年国内炼钢建设项目规模调研

  1.2003-2005年两年间,炼钢炉壳能力增加11900万吨

  2003年全国钢铁企业炼钢设计能力(转炉+电炉)2.47亿吨;其中协会会员单位2.1亿吨,非会员企业3700万吨;

  2005年国钢铁企业炼钢设计能力(转炉+电炉)3.66亿吨;其中协会会员单位2.83亿吨,非会员企业8300万吨;2010年全国钢铁企业炼钢设计能力(转炉+电炉)4.45亿吨;其中协会会员单位3.4亿吨,非会员企业1.05亿吨。

  2.电炉钢产能比例继续下降。

  2003年全国钢铁企业炼钢能力2.47亿吨。其中转炉324座,产能2.12亿吨;电炉195座,产能0.35亿吨。2005年全国钢铁企业炼钢能力将达到3.66亿吨。其中转炉448座,产能3.26亿吨;电炉205座,产能0.40亿吨。2010年全国钢铁企业炼钢能力将达到4.45亿吨。其中转炉493座,产能4.03亿吨;电炉210座,产能0.42亿吨。产能调研表明:炼钢能力的增长主要是转炉能力增加,电炉产能比例将进一步降低。2002年钢产量中电炉钢比例16.73%2003年电炉钢生产能力占炼钢总产能的14.25%;2005年电炉钢生产能力占炼钢总产能的10.89%;2010年电炉钢生产能力占炼钢总产能的9.4%。

  3.炼钢能力集中度分析。

  2003-2005年两年间,全国炼钢能力增长48%,企业规模大的会员企业增长35%,而非会员企业增长122%,高出会员企业87个百分点。这样,两年后,炼钢能力将更加分散,会员企业占总能力的比重将从2003年的84.9%下降到77.4%,降低7.5个百分点。2010年会员企业占总能力比例将再降低2.2个百分点。

  4.全国炼钢炉壳能力增量的地域分析。

  2003-2005年炼钢生产能力增加1.19亿吨。按区域分析:华东4650万吨,占产能增量的39%;华北增加2750万吨,占23%。5.转炉炼钢能力按炉容结构分析。2003-2005年全国钢铁企业增加转炉产能1.14亿吨,按炉容大小分析其结构:增量中最多的是100-200吨转炉,增加产能4335万吨,占总增量的38%;50-100吨转炉增加产能2880万吨,占25.3%;30-50吨转炉增加产能2620万吨,占23%。2005-2010年全国钢铁企业增加转炉炼钢能力7695万吨,按炉积大小分析其结构:增量中最多的是100-200吨转炉,增加产能4394万吨,占总增量的57%。

  三、2005年按铁钢平衡后的炼铁、炼钢规模

  根据目前调研情况,按各钢铁企业生铁和钢的平衡情况来看,到2005年全国可形成生产能力分别为生铁3.09亿吨、钢3.33亿吨,分别比2003年底将增长生铁能力8900万吨、钢能力8320万吨。

  2005年供需分析:2005年按照钢材实际消费2.5亿吨,推算需要钢2.66亿吨,铁2.28亿吨。按照铁钢平衡后的2005年产钢能力达到3.33亿吨,即现有生产能力加上在建项目设计能力全部释放,将比需求多出6700万吨;按照铁钢平衡后的2005年产铁能力达到太阳亿吨,即现有生产能力加上在建项目设计能力全部释放,将比需求多出8100万吨。这说明,当年的市场并不需要这样大的建设规模第三部分支撑条件调研表明,当年铁矿石资源也支撑不了这样大的建设规模。所以说:2003-2005年在炼铁、炼钢领域存在一定的盲目投资倾向。

  2005年铁钢生产能力按大区分布情况。

  到2005年,钢生产能力按大区分析,华东地区钢生产能力将达到11792万吨,占全国钢总生产能力的比重约35.4%,华北地区钢生产能力可达到9334万吨,占28.1%,中南地区钢生产能力可达到5033万吨,占15.1%。

  四、2005年、2010年国内板带产能分析

  2005年中厚钢板需求3600万吨,中板轧机产能2850万吨,热轧宽带钢轧机可以生产厚度4mm以上的中板卷,按产能25%计算,中板卷产能1844万吨,合计中板4694万吨。产能比需求多出1000万吨,能力富裕30%。当然这部分中板卷能力很容易用来生产薄板。

  2005年需求当量热轧薄板6270万吨,热轧薄板轧机产能8876万吨,但如果扣除25%能力生产中板卷,就只剩下5532万吨,略显不足,但考虑到2005年进口钢材中主要仍是薄板,所以产需总量上可以认为基本平衡。结构上还有待于细化后,作出分析。2005-2010年还将有3672万吨热轧宽带钢能力规划建设。

  2005年需要当量冷轧薄板4020万吨,冷轧薄板轧机产能2868万吨,能力仍显不足,需要指出的是一大批没有调查到的单机架冷轧机有可能填充这块空缺。2005-2010年还将有1930万吨冷轧薄板能力规划建设。

  2005年需要当量镀锌钢板1260万吨,目前不完整的机组能力已经达到1571万吨,镀锌机组的激烈竞争到2005年开始显现,由于目前镀锌机组中一般水平的机组偏多,随着用户要求的提高,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机组仍将是结构调整的任务。

  2005年需要彩涂钢板450万吨,届时机组产能至少达到730万吨,这个领域不宜过度投资,但是需求与产能技术结构上的矛盾将日益突出,随着用户需求的升级,会有一批水平较低的涂层机组淘汰出局。

  在板带工序产需分析中,还应注意中宽带钢轧机的建设,到2005年将要形成1000万吨以上中宽带钢的产能,窄带、中宽带和宽带钢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



    作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微信扫一扫,小程序中看资讯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
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资讯

石家庄部分区域将禁止国三工程机械设备入场

石家庄部分区域将禁止国三工程机械设备入场

5月3日,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度会,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2024-05-14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工程农业机械分会秘书长于东科一行到访中国路面机械网

工程农业机械分会秘书长于东科一行到访中国路面机械网

5月11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工程农业机械分会秘书长于东科、机床工具分会副秘书长郭慷虓、祖旭一行莅临中国路面机械网,与中国路面机。

2024-05-11
河南省建筑起重机械生产安全研讨暨观摩会在长葛市召开

河南省建筑起重机械生产安全研讨暨观摩会在长葛市召开

5月10日,河南省建筑起重机械生产安全研讨暨观摩会在长葛市河南庞源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召开。

2024-05-11
绿色创新 数智联通 第15届国际基建论坛将于6月19-21日在澳门举办

绿色创新 数智联通 第15届国际基建论坛将于6月19-21日在澳门举办

【中国路面机械网 现场报道】5月10日,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国际基建论坛)组委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15届国际基建。

2024-05-10
2024年各省城市更新和“三大工程”建设任务梳理

2024年各省城市更新和“三大工程”建设任务梳理

三大工程成为今年中央首次提出的关键词,并在重要会议中被多次提及。住建部已对三大工程作出了具体任务阐述:2024年2月16日。

2024-05-09
重要部署!国家发改委发声 大规模设备更新蕴藏着巨大市场潜力

重要部署!国家发改委发声 大规模设备更新蕴藏着巨大市场潜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6日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第2次专题座谈会,与天能控股集团、西。

2024-05-07
工程机械行业国内、国际上市企业2023年年报出炉!

工程机械行业国内、国际上市企业2023年年报出炉!

【中国路面机械网独家整理】截止到2024年3月31日,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上市企业陆续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受基建和房地产等领域项目开工下降及。

2024-05-06
CIMESE2024,热辣滚烫启新程!

CIMESE2024,热辣滚烫启新程!

CIMESE[2024 长沙国际智慧矿山装备暨国际矿业服务业博览会]马上开启全国智慧矿山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2024长沙国际智慧矿山装备暨国际矿业服。

2024-04-30
2024第六届微挖大会火热筹备中,招商工作全面开启

2024第六届微挖大会火热筹备中,招商工作全面开启

以聚力同心 逐梦向新 为主题,由机友会&中国路面机械网主办的2024第六届微挖大会暨小型设备大会,将于2024年9月下旬在陕西西安隆重召开!这是工。

2024-04-29
查看更多

今日头条

为您推荐

寻路

【寻路】美通筑机仇德胜:十八载栉风沐雨 守初心砥砺前行
【寻路】苏子孟:BICES 2019各项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寻路】王伟炎:国机重工品牌一体化锋芒凸显
更多寻路

中国路面机械网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