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产品纵览 更多

一汽锡柴:自主开发赢得核心竞争力

2007-08-17 02:19:03
       目前我国内燃机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到2020年,汽车产量将要翻两番,相应的工程机械、铁道、轮船、电力等产业也会大幅增长,内燃机行业的增长机遇可谓是不言而喻。另一方面,节能和代用燃料的开发,已成为内燃机产业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高性能柴油机的广泛应用是当务之急。这就迫使国内发动机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以满足新法规的动力要求。

  更为严峻的问题是,随着2005年中国政府取消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配额许可证限制,国外众多内燃机强手势必挟产品和服务优势,加大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的力度。

  面对着依然不容乐观的市场形势,国内柴油机生产企业都做好准备了吗?等待他们的又将是怎样的考验?

  很显然,国内发动机产业的发展态势及未来的战略走向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第二届机械工业中国名牌战略论坛上,国内知名柴油机生产企业一汽解放无锡柴油机公司和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的发言,让记者深刻地感受到我国柴油机行业正在稳健地走出一条自主开发、自主创新、振兴民族品牌的道路。

  "十多年来,一汽锡柴从亏损大户到扭亏为盈,并保持持续高速的发展,直至行业的排头兵,其主要原因就是坚持走自主开发、自主创新、振兴民族品牌之路。"据一汽解放无锡柴油机分公司总经理钱洪荣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锡柴就针对如何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思考。

  振兴民族工业打造核心动力

  "振兴民族产业的强烈责任感,让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丝毫不敢懈怠。"钱洪荣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外洋品牌纷纷抢滩中国,掀起了洋品牌大战。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因国产发动机技术水平低,与国外产品相比至少相差20年,所以基本处于无力抗争的状况。业内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民族动力要么在两三年之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要么在两三年内萎缩甚至被淘汰。

  面对这种局面,作为中国内燃机行业的先驱企业之一,锡柴开始了深刻的战略思考。锡柴认为,如果没有自主开发的发动机,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民族汽车。锡柴理应发挥排头兵的作用,打造民族汽车的核心动力,为锡柴争气,为一汽争光,也为中华民族争荣。

  基于这一战略考虑,锡柴做出了自主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柴油机产品的战略决策。

  锡柴对中国市场的走势和自身的资源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大量调研,锡柴发现:第一,发展中国柴油机产业不能离开中国的国情。用户需要大吨位的车辆,就必然需求大功率的发动机。第二,我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对柴油机产业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中国对于发动机排放法规日益严格,从2000年开始实施欧I排放、2004年实施欧Ⅱ排放,到2008年实施欧Ⅲ排放,这就需要发动机不断的技术升级来满足排放的要求。第三,能源紧张的现实压力使用户迫切需要低油耗发动机。第四,用户对舒适性的要求,需要发动机振动噪音进一步降低。这些来自市场和国家政策导向的要求促使今后对大功率、低排放、低噪声发动机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

  在明确市场发展趋势之后,锡柴又对当今国际上发动机发展模式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钱洪荣将国际上现存的开发模式归结为三种:一是改进开发型,在原有产品上进行适当改进;二是测绘模仿型,这一类型随着中国加入WTO,会产生很多知识产权纠纷。国内也有一些发动机厂走这条道路,目前来讲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他们使用的不是自有品牌,而是国外品牌;三是引进消化型,短期内可以形成效益,但依然不是完全的自主开发。

  走自主开发之路提升体系执行能力

  经过分析,锡柴认为这三条路都不适合锡柴,从而确定了自主开发之路。从2001年起,锡柴开始了以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第三次创业。

  据介绍,由一汽锡柴完全自主开发的CA6DL奥威四气门大功率重型柴油机,2003年12月的批量下线标志着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最新技术的重型柴油机的诞生。这款奥威发动机具有大功率、低排放、低噪音、低油耗、长寿命等五大特点,功率覆盖191~235kW,排放达到欧Ⅱ标准,采用电控喷油技术,达到欧Ⅲ标准,并具有欧Ⅳ潜力;经5000小时全速全负荷耐久试验认证,大修里程超过50万公里。

  经专家鉴定以及德国技术检验协会(TUV)的性能和排放检测,一致认为奥威柴油机填补了国内四气门重型车用柴油机的空白,样机性能达到并超过了设计指标水平,与康明斯、奔驰、沃尔沃等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处于先进水平。这台柴油机的诞生缩短了国内柴油发动机与世界同行间的差距,跨越了20年时空。

  "企业搞一个产品,并不能代表你的自主开发能力,关键是看有没有持续发展新产品、持续开发新技术的能力,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据钱洪荣介绍,在奥威开发成功后,锡柴并没有停步,凭借着他们在开发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开发队伍、开发流程与开发模式,目前锡柴正在进行9升机、12升机的开发,以及锡柴整个系列发动机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开发。2005年3月份,中国第一台四气门欧Ⅲ发动机在锡柴下线并批量投放,整车油耗、整机噪音均达到国内最低,是我国从传统机械式控制发动机向新一代电控发动机转型的重要里程。

  "竞争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最大意义在于自主开发,自主开发的根本在于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体系的执行能力。通过奥威的自主开发,锡柴进一步锻炼并提升了体系执行能力。"钱洪荣说,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培育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坚持自主开发这一经营法则。
微信扫一扫,小程序中看资讯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
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资讯

“工程机械后市场(湖南)私董会”在湘潭成功举办

“工程机械后市场(湖南)私董会”在湘潭成功举办

在万众期待的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5月中旬即将召开之际,2025年04月25日,工程机械后市场私董会全国第14场工程机械后市场(湖南)。

2025-04-27
乘势而上 智启新章——2025CICEE会刊第二期183家企业上刊发布

乘势而上 智启新章——2025CICEE会刊第二期183家企业上刊发布

乘势而上·智启新章2025CICEE电子会刊•第二期183家企业上刊发布当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聚光灯再次投向湘江之畔,2025CI。

2025-04-25
2025CICEE大会预告丨凝聚共识·行业赋能 —— 中租联2025中国工程机械租赁大会即将开幕

2025CICEE大会预告丨凝聚共识·行业赋能 —— 中租联2025中国工程机械租赁大会即将开幕

DATE凝聚共识行业赋能05 14———————中 租 联2025中国工程机。

2025-04-25
国家标准《雪场装备 压雪机 技术条件》审查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国家标准《雪场装备 压雪机 技术条件》审查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2025年4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在北京召开《雪场装备 压雪机 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审查会。

2025-04-25
关于召开“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六届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十二届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会议的通知

协会六届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十二届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即将举办

各会员单位、分支机构:兹定于2025年5月13—16日在山西太原召开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六届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十二届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

2025-04-25
向新求质,聚焦再生|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筑养路机械分会二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筑养路机械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河南省濮阳市举行

2025年筑养路机械分会年会暨筑养路机械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河南省濮阳市举行

2025年4月19—21日,以向新求质,聚焦再生为主题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筑养路机械分会二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筑养路机械高质量发展论坛在。

2025-04-24
未来已来,从新出发 | 写在2025CICEE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

未来已来,从新出发 | 写在2025CICEE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

倒计时 30天写在2025CICEE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未来已来,从新出发2025CICEE倒计时30天2025年5月,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目光将再度聚焦中国长。

2025-04-15
bauma 2025圆满落幕,BICES 2025蓄势待发

bauma 2025圆满落幕,BICES 2025蓄势待发

德国当地时间2025年4月13日,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建筑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bauma 2025)圆满落幕。

2025-04-15
BICES 2025商务联谊会在德国慕尼黑成功召开

BICES 2025商务联谊会在德国慕尼黑成功召开

德国慕尼黑当地时间4月8日,BICES 2025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BICES 2025)商务联谊会在慕尼黑展。

2025-04-10
全球瞩目!bauma 2025盛大开幕,中国路面机械网带您共鉴机械盛宴

全球瞩目!bauma 2025盛大开幕,中国路面机械网带您共鉴机械盛宴

2025年4月7日,享誉全球的bauma 2025(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建筑设备博览会)在德国慕尼黑盛大开幕。

2025-04-07
查看更多

今日头条

为您推荐

寻路

【寻路】美通筑机仇德胜:十八载栉风沐雨 守初心砥砺前行
【寻路】苏子孟:BICES 2019各项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寻路】王伟炎:国机重工品牌一体化锋芒凸显
更多寻路

中国路面机械网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