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产品纵览 更多

上海振华港机:14年从"日立模仿者"到创新领航员

2007-08-17 00:37:50
    “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日本前首相中曾根的话让人回味。商誉无价,李嘉诚先生也说,品牌就是一个企业未列入会计报表上的那部分价值。上海的品牌曾撑起过中国品牌的大半边天,但曾几何时,上海的品牌衰落了,与上海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一如中国品牌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的不匹配。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上海品牌的结构和内涵正在发生转变。商务部“品牌万里行”为期四天的上海站活动于6月25日下午正式启动。本版推出的系列专题就是上海品牌正走向振兴的一个佐证。
  上海振华港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管彤贤
  “我们最初的产品也是从技术模仿起步,很多年前,日立是我们的老师,现在日立已经不生产集装箱起重机了。业内知名的三菱重工等在集装箱机械市场的份额也已远不如我们。”管彤贤说:“估计今后10年我们仍可以保持一定产值和市场份额,但再扩大则有难度,必须挖掘新的增长点延伸产业链,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
  在一台大型浮吊下,重达7000吨的“艾菲尔铁塔”被吊起,一位73岁的老者凝神看着这个精致的产品模型,陷入沉思。记忆的闸门仿佛在这一瞬间开启,“市场逼着我们学会不断自主创新,如果没有这些‘独门武器’,就不可能成功开拓国际市场。”上海振华港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振华港机”)总裁管彤贤回忆起公司发展的历程时,浓密的眉毛上扬,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
  “7000吨全回转自航起重船”,“双40英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这些看似艰涩的名词背后,却是振华港机自主研发的得以领先世界的科研成果。正是依靠这一个个“金点子”,从1992年创业之初到现在,振华港机的产品已经进入世界52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世界集装箱机械市场70%的份额。
  延伸产业链
  14年来,管彤贤用他的坚定告诉自己的团队,迎难而上就能实现最初的梦想———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港口,就应该有中国生产的集装箱机械在作业。
  英国行业杂志《Cargo System》2 0 0 5年发布的年度统计数据显示,振华港机在集装箱机械市场的占有率已近70%,是该行业亚军日本三菱重工市场占有率的近20倍。而振华港机日前公布的2005年年报显示,2005年,公司净利润逾12亿元,比2004年增长1.5倍以上。
  即使是面对这样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管彤贤依然冷静地说:“我们面临的挑战还很多,未来几年,要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他看来,当一个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时,未来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选择:企业是提高产品的价格还是延伸产业链?
  “我们预测,今后集装箱机械市场贡献的年产值不过20亿~30亿美元左右,这只是我们3万多员工吃饭、生存发展的基本市场。”管彤贤说,“估计今后10年我们仍然可以保持住一定产值和市场份额,但再扩大则有难度,必须挖掘新的增长点延伸产业链,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
  在管彤贤记忆中,去年11月,美国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率团对中国进行的访问,是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一个好机会。他寻求谈判机会,希望成为预期投资47亿美元的加州大桥钢结构主要分包商,从而打开世界大型钢构桥梁市场的大门。
  “大型钢结构桥梁市场每年至少有百亿美元产值,也是群雄逐鹿之地,目前我们的策略是‘国内练兵,国外大举’,这也是我们振华港机进一步打响品牌,提高知名度的机会。”管彤贤对未来的市场充满信心。
  随着能源紧缺形势加剧,各国进行海上石油开采的步伐也逐步加快,海上重型机械的需求随之上升,这也是目前管彤贤最为看好的一个市场———预计全球每年有500亿美元的市场需求。目前,振华港机正在建造两艘全回转巨型浮吊,起重量分别为4000吨和7000吨,而伊朗已经对一艘4000吨浮吊下订单。
  “尽管这是振华港机未来努力开拓的市场,但目前人才、场地等因素制约了此类巨型产品的生产能力。”管彤贤也心存忧虑。
  但管彤贤一直坚持的信条是在困难中前进。根据市场情况,振华港机初步确定了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管彤贤表示,希望到2010年实现产值300亿元(2005年产值为120亿元)。
  从技术模仿起步
  “用14年的时间,跨越了世界同行三四十年走过的道路。”管彤贤谈起创业的艰辛历程时,言语间透露着不经意的淡然,“当然,很多时候也是运气好。”振华港机总工程师符敦鉴,是当年跟随年届花甲的管彤贤一起创业的元老之一。他说:“振华港机是从困难中打拼出来的,管总就是我们的领军人,很有个人魅力。”在振华港机很多员工眼中,管彤贤是个十分随和的人,喜欢思考,还喜欢鼓励员工不断学习。
  在振华港机的高管层中,每个人手中都有管彤贤赠送的《中国通史》、《话说中国》等文史类书籍。“管总很喜欢送别人书,而且鼓励员工自己买书,实行定额报销。”一位振华港机的员工告诉记者,“公司重视文化培养,管总经常强调搞工程的人也要懂点文史哲、音体美。”
  管彤贤认为,企业能够不断前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员工要学会总结,善于向历史学习,向别人学习。管彤贤谈到学习的效果,眯眼一笑,说:“其实,我们最初的产品也是从技术模仿起步,很多年前,日立还是我们的老师,现在日立已经不生产集装箱起重机了,业内知名的三菱重工、三井重工在集装箱机械市场的份额也已经远远不如我们。”
  1992年,管彤贤带领着十余人的团队,以100万美元资金起家。创业初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什么知名度,品牌也尚未形成。“当时我们到国际市场参加招标,由于没有过硬的业绩,有时候连招标资格都没有,但是管总一直坚持鼓励、让我们坚定地走下去。”符敦鉴回忆起最初的艰苦创业经历时说。
  终于,1992年底,加拿大温哥华港给了振华港机第一份海外订单———这一台集装箱起重机成为振华港机开拓海外市场的“招牌”。2年后,美国迈阿密港又向振华港机购买了4台集装箱起重机,随后振华港机的订单纷至沓来,标有ZPMC几个字母的“钢铁巨人”也开始走向世界各地。
  “最初,我们是依靠价格取胜,同类产品比国外竞争对手低30%左右,而且这些产品的运输费用全部是我们公司自己承担,一台集装箱起重机的运费就要120万美元,我们的资金压力一直很大。”管彤贤说道。
  压力之下有了创新的动力,振华港机开始自己改造运输船。“没有自己的运输船,就等于没有脚,我们的产品走不出去。”符敦鉴提起当初的决定仍记忆犹新,“管总当时几乎是拍案而起,振华的产品运输不能受制于人,但买新船资金又不够,只能整个团队自己摸索前进,最后买了一条散货运输船自己进行工程改造,改造后的运输成本只有不到20万美元。”
  “企业就像一个厨师,得不断创新才能烧出好菜,”管彤贤十分形象地打起比喻说明创新的重要性,“企业生活在市场竞争的漩涡中,靠什么求生存、求发展?除去产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外,只能是不停地自主创新。”
  自2002年开始,企业产值以同比50%的速度增长。管彤贤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管理、技术、经营各方面实现自主创新,从而挖掘内部潜力,压缩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行伍”与“科班”撞出火花
  在管彤贤眼中,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怎样的管理方式能够留住人才,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振华港机为了鼓励创新,建立了重奖科技人员的制度,管彤贤介绍,每年公司仅在奖励科技创新方面的支出就达到近千万元。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实践,人越实践越聪明,要让我们的员工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这就是管彤贤一直极力主张的观点,对此,他也身体力行。“管总不喜欢过多依靠别人,很多事情都是亲自上阵,经常与研发人员一起探讨技术问题。”符敦鉴说,管总没有自己的秘书,每次出席各种会议的发言稿都是他亲自执笔。
  管彤贤个性很执著,坚持不要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与自己的下属们在一起办公,“看到管总的工作状态,大家都很感动,也肯定会感受到压力。”符敦鉴跟随管彤贤打拼多年,十分熟悉他的脾性,他说,“管总对技术创新的确情有独钟,每次他都能想出新点子,并且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尝试。”
  在振华港机,技术创新的人才队伍从来是“重学历但不唯学历”,目前,该公司已经有800余人的研发设计队伍。管彤贤介绍,这支队伍中,一类是科班出身的知识分子,有理论、能探索、能设计绘图;而另一类则是有热情、有动手能力但无学历的“行伍出身”人员,他们富有经验,不会想入非非,心中有数。
  “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忽视这批‘行伍出身’的干将,我的责任就是让他们和科班出身的科研人员互见短长,不然,这一台台令人惊叹的高达25层楼的钢铁巨人是做不出来的,”管彤贤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别有一番心得,他说,“生旦净末丑和跑龙套的一应俱全,才能唱好企业自主创新这台大戏。”
  振华港机的研发队伍很年轻,被业内称作“没有胡子的专家们”。管彤贤说,“创新就像一块磁石,能够吸引有志于此道者废寝忘食,我们注意为他们创造条件,选好领军人物,特别是研究外国同行的最新技术动态,技术创新说到底还是企业自身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而在管彤贤看来,有了人才,企业一切创新活动都要围绕市场进行,投入也要有保障,否则创新就是句空话。
  尽管已经是73岁高龄,管彤贤依然精神矍铄。“我每天休息多少时间是个秘密,但手机24小时开机,还能经常爬上起重机的高塔检查工作。”管彤贤笑着告诉记者,“我希望能够为振华港机做些事情,为继任者做些事情。”望着振华港机的产品展示厅内一项项即将投产的产品,他目光从容而坚定。
微信扫一扫,小程序中看资讯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
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资讯

第三批308家采购商加入CIMESE2024!领航行业采购,矿业全产业链全球采购“超级平台”来了!

第三批308家采购商加入CIMESE2024!领航行业采购,矿业全产业链全球采购“超级平台”来了!

6月26日,备受瞩目的2024长沙国际智慧矿山装备暨国际矿业服务业博览会(以下简称CIMESE2024),组委会再次带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新一批共308。

2024-06-26
鲁湘两省携手打造工程机械行业盛会——2025CICEE“十国百城千企品牌万里行”全球推介会第14站走进山东

鲁湘两省携手打造工程机械行业盛会——2025CICEE“十国百城千企品牌万里行”全球推介会第14站走进山东

一场聚焦于创新与未来的国际工程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盛事,一个致力于行业企业高效对接、深度合作的国际平台!6月26日,2024(第五届)。

2024-06-26
2024第六届微挖大会将于10月15-17日在西安召开

2024第六届微挖大会将于10月15-17日在西安召开

以聚力同心 逐梦向新 为主题,由机友会&中国路面机械网主办的2024第六届微挖大会暨小型设备大会,将于2024年10月15-17日在陕西西安大秦温。

2024-06-26
2024(第五届)鲁湘两省工程机械发展合作交流大会在济南召开

2024(第五届)鲁湘两省工程机械发展合作交流大会在济南召开

【中国路面机械网 现场报道】掀开时代工业大幕,中国工程机械的版图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世界。

2024-06-26

海南:2025年基本淘汰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

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海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

2024-06-25
北京建筑大学发起成立“中国-埃塞俄比亚土木与交通工程国际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北京建筑大学发起成立“中国-埃塞俄比亚土木与交通工程国际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揭牌仪式6月20日,中国-埃塞俄比亚土木与交通工程国际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成立。

2024-06-24
召集令丨CIMESE《智慧矿业 服务全球》电子专刊火爆来袭,快来抢占最后的名额!

召集令丨CIMESE《智慧矿业 服务全球》电子专刊火爆来袭,快来抢占最后的名额!

首刊仅限500家企业 媒体上刊CIMESE 2024免费将您的宣传信息精准传达至行业内每一位客户名额不多·不可错过CIMESE《智慧矿业 服务全球。

2024-06-24
绿色转型 智能升级——2024新能源工程机械大会在淮安隆重召开

绿色转型 智能升级——2024新能源工程机械大会在淮安隆重召开

大国重器描绘锦绣河山,绿色能源助力行业发展。6月18—20日, 2024新能源工程机械大会在江苏淮安隆重召开。

2024-06-24
第15届国际基建论坛举行闭幕新闻发布会

第15届国际基建论坛举行闭幕新闻发布会

6月21日,第15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余雨生。

2024-06-22
第十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在澳门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在澳门成功举办

6月20日,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承办的第十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在澳门成功举办。

2024-06-22
查看更多

今日头条

为您推荐

寻路

【寻路】美通筑机仇德胜:十八载栉风沐雨 守初心砥砺前行
【寻路】苏子孟:BICES 2019各项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寻路】王伟炎:国机重工品牌一体化锋芒凸显
更多寻路

中国路面机械网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