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一哥来给大伙讲讲三一商标的故事。
图丨三一创始人合影
1986年,梁稳根等四位年轻的知识分子从国营企业辞职后,创建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也就是三一集团的前身。
为什么叫“三一”呢?
刚创业的那年春节,梁稳根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创建一流企业,下联是:造就一流人才。当时一位省领导在视察时,提出可再加上一句——做出一流贡献。这一建议被梁稳根采纳。
商标的设计图出自娄底市一位美术老师之手,设计费是一百块,相当于当时唐修国2个月的工资。
拿设计图的那天,唐修国驾着摩托车冒雨开了31公里,从涟源赶到娄底市区,他把用信笺纸画的设计图裹进衣服里,带回去给大伙看。
唐修国给梁稳根说,设计图带回来了,蛮好的。我们的商标用三个“1”把“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贡献”的企业目标设计进去了。
大家围着设计图讨论一番,都觉得挺不错。这个设计方案当场就被定了下来。
图丨三一1988年申请的第一枚商标
1988年,涟源焊接材料厂作为申请主体,成功注册了第一枚商标。
今天,我们在商标局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它的模样。虽然图片很模糊,但沿用至今的“圆 + 三角”经典样式已基本呈现。
商标主体部分由三个“1”造型首尾相扣,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对称结构体现工业感及稳定感,传达出“ 打造三个一流 ”的企业愿景。商标下方的宋体字“三一”也十分引人注目。
2004年,该商标转让至三一集团名下。
图丨三一1993年申请的第二枚商标
1993年,公司在原商标基础上增加了英文字母SANY,注册了中英文组合商标。
整体样式变成了时髦的镂空设计,从现在的眼光看,左右下角的“三一”和手绘风的“sany”显得有些出戏,但折射出企业创始人那个年代超前的国际化眼光。
图丨三一1994年申请的第三枚商标
1994年,三一重工成立。公司去掉了下方的中文和英文文字,将单独的图形商标进行注册。
同年,我国第一台大排量、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在三一重工下线。当时,设备机身上就用的是这个标。
图丨三一1999年申请的第四枚商标
1999年初,公司在原有组合商标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形成了图形加英文的组合。
该组合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也成为了全球客户最为熟悉的三一经典标志。
图丨沿用至今的三一核心圆形商标
2002年,三一的拖泵、泵车成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并首次打开海外市场。视野更开阔的三一,也开始加大对商标权益的保护。
同年,公司将“三一”、“SANY”以及上面的图形商标在全部45个类别进行了注册保护,并针对关联商标、立体商标等领域加强布局,巩固权利。
事实证明,公司对商标的全面布局前瞻性地确保了此后在金融、保险、互联网、房地产等方面渗透的知识产权基础。
图丨股权分置改革大会上,醒目的三一商标组合
之后三年,三一迎来了高速发展。
这段时期,多个“世界第一”的产品与施工纪录在三一诞生。2003年,三一重工成功在A股上市,还成为了“中国股改第一股”。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先后视察三一,对企业给予了高度评价。
由于出色的市场和品牌表现,2005年,三一的中文商标和图形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和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而在2006年,发生了一件在三一,乃至中国企业发展史上不得不提的事。
当时,三一正在英国申请注册商标,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向英国高等法院提起“三一商标侵权其三叉星商标”的诉讼。
在接到诉状后,三一迅速应诉答辩,同时向法院提起反诉,请求部分撤销“三叉星”商标在英国和欧盟的部分指定商品。历时三年,公司提交了大量详实的证据,坚决维权。
2009年,法院最终判决驳回了起诉方的诉讼请求。该案的审判结果意味着三一重工与这家企业的商标之战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此案也被外界称为“中国知识产权国际胜诉第一案”。
截至目前,三一图形商标已经在超过100个国家获准注册。
2011年,三一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成功迈入了“全球市值500强”高地,产业遍布五洲四海。
当时,三一率先开启了数字化发展道路,并同步申请注册了“iSANY”商标。
图丨久隆保险开业
2016年后,“久隆保险”、“魔豆仓”、消防车系列、卡车系列、三一云谷等一系列新的商标先后注册。
这些独具特色的独立品牌和商标样式,标志着三一在创新发展领域迎来了“百花齐放”。
图丨三一商标使用规范
知微见著,极简的商标发展史,随处可见的品牌LOGO,却足以窥见三一30多年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铭记企业历史,共筑美好明天。
图丨三一商标常见使用组合,请规范使用
近日,新华社发布了一篇题为《经济大省挑大梁|上海: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报道,其中对上海先进制造业代表性企业。
数据显示,全球正在使用的叉车超过200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占据700万台。令人关注的是,这些设备中实现无人化操作的不足2%。
5月20日,三一集团与永卓物流百台新能源重卡交付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双方在绿色物流与新能源应用领域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