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工程机械从业者
是一个令人骄傲的职业
这不仅是一种挣钱的方式
更是见证
这大江大河变美变好的历程
动态黑色音符
就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
这位亮相央视的徐州小伙
从牛蒡种植“跨界”道路机械
他压平的是别人的致富路
铺就的也是自己的人生路
“我就是村里第一批靠牛蒡种植致富的人!”
在央视财经《走村直播看脱贫》首站直播中,徐工道路机械用户王迪坤笑着走进镜头,并顺势拔起身边一棵牛蒡,把他通过牛蒡种植,而后经营工程机械以突破贫穷困境致富的故事娓娓道来。
徐工大客户王迪坤向主持人热情介绍他的奋斗故事
7月2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主办的大型融媒体行动《走村直播看脱贫》首站来到徐州丰县范楼镇齐阁村。
为何聚焦这里?原来这不仅是美丽的“牛蒡之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
除了当地农户、牛蒡深加工生产经营主体、当地政府领导亮相直播, 由牛蒡发家,在工程机械行业摸爬滚打20年的王迪坤也率性出镜。全国观众通过直播看到以王迪坤为代表的勤劳致富的徐州人民,也看到从牛蒡种植“跨界”工程机械,极具徐州特色的“致富路径”!
把家乡的“牛蒡”带出去
1998年,王迪坤退伍返乡。由于当时家里经济困难,回到家乡的他看中了牛蒡种植的产业。
“
刚开始种植牛蒡先是试种两亩,那时七八元一斤,后来发现是个好路子,我就扩大了种植规模,通过牛蒡我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王迪坤带领着兄弟姐妹以及全村人民走上了牛蒡种植之路。村里考虑到他踏实能干,特别派他外出学习,内容就是如何把牛蒡推广出去!
在工地上亲自监督设备保养的王迪坤
去外地培训学习时的王迪坤,无意中看到一台正在施工的徐工压路机。
“
村里都是泥土地,下雨后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日常同行都很困难。如果我来修路,也是支持牛蒡产业的一种方式,要想富先修路。而且自己的家乡就是工程机械之都,身为一名农民,既要发展牛蒡产业,也要支持家乡的交通建设!
”
王迪坤前后20年的变化
利用牛蒡赚得的第一桶金,王迪坤购买了第一台压路机就是家乡的“徐工牌”。他开始对牛蒡基地的路进行修整,方便牛蒡向外运输。
好酒不怕巷子深,经过村民们不懈的努力,齐阁村的牛蒡陆续推销至苏鲁豫皖等省市。
把家乡的“XCMG”带出去
自2000年起,王迪坤便正式转战工程机械行业。
他将业务开拓重点放在了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湖北省,成立了鄂州市立德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通过与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很快就在当地的道路施工领域内崭露头角。
从拥有第一台,到如今拥有四十余台徐工设备。与徐工合作20年,王迪坤的业务目前延伸到湖北、湖南、浙江、贵州、广西和云南等地。王迪坤直言道:“徐工高可靠性的产品和全身心的服务是我成功的重要保障!我助家乡父老脱贫,家乡牛蒡和徐工助我脱贫!”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奋斗的脚步最铿锵
祝愿所有像王迪坤一样
和徐工一同成长的交通建设者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春意渐浓,气温回升空调即将进入高频使用期!看似轻柔的柳絮实则是空调的慢性杀手!悄悄堵塞设备、降低效能……滤网被堵成毛毯?外机散热片。
在中东烈日灼烤风沙肆虐一座宏伟的世界杯主场馆正破土而出沙漠深处的建造挑战作为2034年世界杯最先启动的标志性场馆工程,它不仅承载着世界。
当地时间4月1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吉隆坡,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邀请,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
近日,数十台徐工XG2 8×4 EX690T充电版自卸车交付浙江客户,为当地绿色运输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历经数月跋涉跨越千山万水徐工全心托付、永不止步服务万里行圆满收官服务25个省份与地区以脚步丈量责任用技术传递温度为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
近日徐工高空作业机械在美洲市场动作频频批量发车 亮相展会 工厂开放日活动以三箭齐发之势彰显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北美备受认可丨伸缩臂叉。
北京时间4月13日深夜,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奥运会——第34届德国慕尼黑宝马展落幕,所有参展机械鸣笛向盛会作别。
顺应智能化、绿色化趋势徐工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吨位电驱水平定向钻XZE16000在虎林 - 长春天然气管道穿越项目中穿河不扰土、施工不伤田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