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资讯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产品纵览 更多

新一轮产业变革下潍柴路在何方?独家揭秘谭旭光“双轮驱动”战略

2022-01-10 16:21:35
语音播报 听新闻点击播放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经济版图,特别是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正加速全球能源变革步伐。中国顺势提出“双碳”战略目标,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寻求多元化能源转型。

1月8日上午,在山东济南举行的潍柴动力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柴油机发布暨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和“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运行情况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指出:“在‘双碳’愿景目标下,我国汽车和内燃机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蕴藏着转型发展的机遇。”

那么,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如何在科技革命的大潮中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国内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潍柴动力掌门人谭旭光,给出了自己的战略路线图——双轮驱动,在传统动力与新能源产业两大领域同时按下加速键。

柴油机技术挺进“无人区”

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其诞生对交通领域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内燃机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孕育了像潍柴这样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

几十年来,通过技术创新,潍柴大踏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型。一方面,全球行业率先打造了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支撑了我国自主品牌商用车占据国内市场99%以上份额,并实现了批量出口;另一方面,持续提升内燃机热效率,树立了全球行业标杆。

热效率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柴油机技术的综合实力,是柴油机诞生125年来全球行业的共同追求。座谈会上,潍柴动力宣布柴油机本体热效率再创世界新纪录,达到51.09%。而在2020年,潍柴动力发布了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0.23%的商业化柴油机,当时行业专家评价其“犹如人类史上首次百米跑进10秒”。如今,从50.23%到51.09%,就好比“百米赛道上跑进了9秒”,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全球内燃机行业的话语权。

“潍柴动力在全球首次将柴油机本体热效率提升到51%,具有世界影响力。因为实现51%这个指标,远远突破了我们过去在基础研究上做的工作,是综合系统的融合,包括一系列内在创新。我感到很自豪,我国柴油机能够在全世界走向首位。”万钢在座谈会上对潍柴充分肯定。

不可置否,新能源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柴油机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必须认识到,新能源技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无法实现对柴油机的全面替代。历史上,一种新的能源要渗透进能源市场、逐步达到可观的比重,往往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比如石油在全球能源市场的比重在1877年为1%,用了45年,这一占比才攀升至10%。因此,学界的主流判断是:柴油机行业未来仍大有可为。

在这个大有可为的领域里,潍柴已然甩开同行,先人一步,挺进了“无人区”,其每走出一步,都是一次对极限的自我超越。从过去跟着别人跑,到自己摸索着往前走,潍柴可谓中国企业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优等生”。

新能源全面扎根起势

氢能风口叠加“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许多企业纷纷加码氢能产业。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有望达到万亿规模,到2050年将达到4-5万亿的水平。

山东是工业大省、能源大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氢能、核电、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万钢非常关注山东氢能产业发展,对科技部和山东省联合启动“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他说,“面向未来,要积极构建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良好生态,构筑以骨干企业为牵引、高校院所联合攻关的创新联合体,持续推动氢能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

在山东氢能产业的大棋局中,潍柴C位出道、重担在肩。“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实施以来,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建立了以潍柴动力为核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的创新协同体,加快产业链技术瓶颈突破和产业化落地。

行业首款200kW级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国内首款大功率集装箱式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首款大功率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投入运行;中国第一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氢燃料电池雪蜡车,服务北京冬奥会;全国第一座“氢+5G”智慧绿色港口、全国第一条“车-站-路”联动的氢能高速、全国第一个氢能低碳工业园区……由此可见,以潍柴动力为牵头单位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在氢能推广应用中已经进入了“开花结果期”。

氢燃料电池技术被公认是重型商用车动力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潍柴在该领域布局,赶上了风口、踩准了鼓点。

2008年以来,潍柴累计投入50亿元布局新能源业务,聚集了近千人的研发团队开展新能源关键技术攻关,并建成了集氢燃料电池和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发设计、试验检测、生产制造功能于一体的燃料电池产业园。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业规模,潍柴都实现了国内领先、全球一流,为山东氢能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引领全球动力领域新变革。

“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是什么?现有的产品要不断升级和提升,未来的产品要不落下,这样才能形成稳中有进的产业转换,这就叫变革。”万钢一针见血指出了产业变革的深刻内涵。变革,不是一刀切,把传统消灭掉,而是“既要做好当前的事情,又要做好未来的事情。”

潍柴就是这种稳中有进、有序“变革”的成功实践者,一手推动内燃机技术不断攀登行业最巅峰,一手发力新能源业务迅速扎根起势。双轮驱动,“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专注主业的潍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必能开辟产业变革与企业转型的新境界。

微信扫一扫,小程序中看资讯
广告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
新闻投稿:news@lmjx.net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称呼:
     

    配套推荐

    相关资讯

    累计交付超3000套,盘毂电驱动方案成新能源搅拌车行业“爆款”

    累计交付超3000套,盘毂电驱动方案成新能源搅拌车行业“爆款”

    新能源搅拌车已经成为行业新宠。终端上牌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我国电动搅拌车市场渗透率逐步逼近50%。

    2025-05-25
    以硬核科技驱动产业变革,盘毂工程机械天团长沙亮剑

    以硬核科技驱动产业变革,盘毂工程机械天团长沙亮剑

    5月15日至18日,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吸引了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高度关注。

    2025-05-18
    加速绿色能源产业落地新赛道,盘毂动力与青岛交科院达成项目合作

    加速绿色能源产业落地新赛道,盘毂动力与青岛交科院达成项目合作

    5月9日,青岛市交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青岛交科院)与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毂动力)在青岛综合立体交通产业示范园举行项。

    2025-05-12
    1.36度/公里,盘毂驱动新能源重卡运营新范式盘毂动力

    1.36度/公里,盘毂驱动新能源重卡运营新范式盘毂动力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新能源重卡迎来爆发式增长。终端上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重卡累销30298辆。

    2025-04-30
    超过2035年目标3倍!从21kW/kg,开启新能源汽车电驱动颠覆与重构的产业革命

    超过2035年目标3倍!从21kW/kg,开启新能源汽车电驱动颠覆与重构的产业革命

    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创新能力正在重新定义电驱动技术的演进路径。2025年上海车展,盘毂动力重磅展示了两款具有超高转速。

    2025-04-30
    艾里逊变速箱深耕中国,以强大网络驱动发展

    艾里逊变速箱深耕中国,以强大网络驱动发展

    上海,2025年4月30日 - 作为全球商用车推进解决方案的领军者,艾里逊变速箱始终将卓越性能、可靠品质以及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

    2025-04-30
    鲁企担当 创新领航 | 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董事长王瑞国荣膺“2024山东财经风云人物”

    鲁企担当 创新领航 | 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董事长王瑞国荣膺“2024山东财经风云人物”

    开泰抛丸机械董事长王瑞国接受表彰(右四)4月29日,第二十二届(2024)山东财经风云榜创新案例展示项目发布会在济南隆重举行。

    2025-04-30
    智润全球丨奥特科技携Lubmann重磅亮相bauma 2025

    智润全球丨奥特科技携Lubmann重磅亮相bauma 2025

    4月7日-13日,作为全球工程机械集中润滑领域的创新引领者,奥特科技AUTOL携旗下国际品牌虏伯曼LUBMANN,以智慧润滑· 驱动未来为主题,强。

    2025-04-10
    相约BAUMA 2025 !泰凯英场景化轮胎方案闪耀欧洲主机舞台

    相约BAUMA 2025 !泰凯英场景化轮胎方案闪耀欧洲主机舞台

    2025年慕尼黑宝马展(bauma 2025)于4月7日火热开幕!在这一全球工程机械与矿业装备的顶流舞台上,泰凯英以协同共赢,细分领先为主题,携。

    2025-04-09
    查看更多

    今日头条

    为您推荐

    广告

    寻路

    【寻路】美通筑机仇德胜:十八载栉风沐雨 守初心砥砺前行
    【寻路】苏子孟:BICES 2019各项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寻路】王伟炎:国机重工品牌一体化锋芒凸显
    更多寻路
    广告

    中国路面机械网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