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如何在保证疫情有效防控的同时,积极高效地推进建设工程的管理和成本管控成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济南高新区就有一家名为“天星北斗”的企业,推出了工程卫士工程机械智慧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方式管理施工机械,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员接触,还可以切实提升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数字化管理工程施工已成建设行业新需求
建设工地点多面广,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是工地疫情防控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山东天星北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后称“天星北斗”)董事长杨涛看来,疫情对工程建设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项目人员流动受阻,材料也无法正常送达或成本增加,行业的供应链处于非正常状态;二是工程投资成本增加,停工损失、防控费用增加、人力、场地和机械设备租赁费用以及建材价格上涨等都会对项目的成本、投资效益产生负面影响;三是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疫情不仅考验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也考验着企业未来长期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要想破解这些难题,在杨涛看来,“数字化”是关键。
“疫情影响下,不确定性已经成为施工企业不得不面临的现状。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重新审视粗放式管理带来的成本风险和管理风险,增强对施工机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将管理方式由传统人工方式转变为数字化管理方式。”杨涛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数字化管理,用智能管理工具监管施工过程,让管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极大的减少人员接触。同时,机械使用成本一般占项目成本的10%-25%,通过数字化方式用好机械、管好机械,可以切实提升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远程监管工程机械人员少接触效率还高
杨涛精准洞察市场需求,带领公司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经过一年多的潜心研发,天星北斗的工程卫士工程机械智慧管理系统正式推向市场,并成功申请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悉,在天星北斗工程卫士工程机械智慧管理系统的远程监管下,工程机械进场后,管理人员即可在大屏上实时监测机群的动态,了解每台设备每时每刻的运行状态,自动采集机械的工作时长、工作状态等数据,提高统计分析效率,方便结算管理,切实提高了施工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以机械工时管理为例,以往的做法是企业要在项目部安排管理专员负责机械的进场、派工、工时统计与台班登记等事宜。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开始考虑我们提供的这种既能减少人员接触,又可以显著提高数据精准度和管理效率的解决方案。”杨涛说。
当前,天星北斗正积极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通过推进科技创新,持续推动工程建设行业转型升级,为建设智慧工地贡献力量。(本文来自齐鲁壹点)
第一季度开门红强势突围 | 全线突破 | 再创新高山东开泰认真落实邹平市委工作部署,聚焦走在前、挑大梁,成势2025,以更饱满的状态、更。
2月28日,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毂动力)包头展厅正式启用,包头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等政府部门代表及包钢股份、包头。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精准的对中技术对于工业领域旋转机械的稳定高效运行越来越重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公示了《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其中包括3项电机技术,盘毂动力轴向磁通电驱动系统轻量化节能高效技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