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铁建重工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境外新签合同/中标额同比增长34.65%。
2023年上半年,面对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下行调整期,叠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项目有效开工率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铁建重工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领跑行业大势,实现逆势增长。
科技创新成果涌现
2023年上半年,铁建重工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推动企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铁建重工下线全球首台大坡度可变径斜井TBM“天岳号”、全球首台大直径双护盾土压组合式掘进机、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鮀岛号”、 全球首套“高原空间站”(高原装配式智能建筑)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引领地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升级。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蝉联、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隧道钻爆法施工智能成套装备”“智能型大断面巷道快速掘锚成套装备”“超大直径盾构机”三项科技创新成果入选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
全球首台大坡度可变径斜井TBM“天岳号”
全球首台大直径双护盾土压组合式掘进机
全球首台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顺槽40平方米级超大断面掘锚一体机
公告显示,铁建重工持续强化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攻关力度,突破一系列地下工程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品“革故鼎新”。公司突破了主轴承高性能材料、高可靠设计、高精密制造、高可信试验等全生命周期关键核心技术,复刻了主轴承在软土、硬岩、软硬不均等地质下的工况模拟试验,系统验证了自主研制主轴承适应复杂严苛工况的长寿命服役能力,自主研制的多规格掘进机主轴承已通过工况模拟试验验证,进入了批量工程应用阶段。
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直径7.6米主轴承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铁建重工新增授权306件,累计授权为2400件,获奖5项,“隧道清淤机器人”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获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大赛(中施企协奖)特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达7.97%,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达33.08%,研发人员占比和研发投入两项指标均居行业前列。
海外市场成绩亮眼
铁建重工坚定实施“海外优先”战略,海外市场成果丰硕,为公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报告期内,铁建重工进一步优化海外经营、渠道布局,中标意大利高铁、泰国天然气管道、几内亚力拓西芒杜铁路、沙特阿拉伯隧道项目、几内亚马瑞巴亚港至西芒杜矿区铁路等海外项目。公司境外新签合同/中标额由2021年1-6月的3.99亿元,上升至2023年1-6月的12.15亿元,海外市场保持强劲增长。
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承担的使命日益重要。报告期内,铁建重工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释放企业活力。
2023年上半年,铁建重工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新疆公司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进一步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实施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序推进“科改示范行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专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获评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度“科改示范企业”标杆,公司改革创新经验材料分别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行动简报》和《国资工作交流》。
北京东六环隧道建成通车4月20日凌晨4时,随着信号灯由红转绿,社会车辆从原六环路驶入东六环隧道,由铁建重工、首发集团、中铁十四局联合打。
党旗所指,就是心之所向;党建引领,即是行之所往。当下,铁建重工大力推进党建+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党建融入生产经营的体制机制。
4月13日,为期一周的德国慕尼黑宝马展落下帷幕,铁建重工在此次全球最大的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建筑设备博览会上。
4月14日,铁建重工党委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2025年第5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原原本本学习领悟习。
近日,由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岩石隧道掘进机(TBM)自动巡航系统,在北山实验室工程北山1号成功应用。
4月9日,在长江入海口的南通海门,由铁建重工、中铁十四局和铁四院共同打造的我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始发掘进,标志着目前世界最。
近日,由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在波兰利马诺瓦-克莱恰尼(Limanowa-Kleczany)隧道项目始发,标志着铁建重工首台出口波兰市场的。
会议现场4月7日,铁建重工召开人力资源系列制度讲解宣贯会,宣布基于丛林法则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做出重要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