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11月26日在北京正式开幕。在这次展会上,清洁能源产业链是一大看点。央视《新闻直播间》走进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探索中国风电装备产业链的“智造”魅力。
报道原文
总台央视记者 唐蕾: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中国定制叶片,中国的生产速度已经达到了一天下线一只叶片。
在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的“灯塔工厂”里,所有的生产车间都在满负荷在运行。
这位是负责人彭海兵,厂里刚刚接到一批印度的紧急订单,要在一天内赶制出一只82米长的叶片。
总台央视记者 唐蕾:铺层,就是打造叶片的骨架,这是叶片生产的第一站。在这个巨大的叶片模具上,这种像“布”一样的特殊材料叫玻纤布,铺在上面既能保证叶片足够轻,强度也足够的高。中间的位置再铺上主梁,就能够塑造叶片的脊柱。
现在,这些关键工序已实现全智能辅助定位,不仅精度提高了,时间也缩短三分之一。
总台央视记者 唐蕾:“灌注”就像输液,就是把树脂采用真空灌注的方式注入整个骨架,然后通过管道渗透到玻纤布,在5个小时之后就能凝固成坚固的玻璃钢,形成叶片的“肌肉”。
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负责人 彭海兵:通过这个平板电脑可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时反馈我们车间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对生产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至少提升20%到30%。
总台央视记者 唐蕾:82米长的叶片真的太大太大了,相当于150个成年人站成一排,它的重量有20多吨,你能够想象吗?这么大一个巨无霸竟然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
一天一只叶片的背后是我国风电制造智能化水平的高效,还有整个供应链的完善协同。在很多地方的风电产业集群,风机制造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都能够快速集成,甚至形成了一个3小时的供应链。就在距离这里3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主机生产线。
三一重能郴州智能工厂工艺工程师 唐辉:在这个供应商平台里面,我们一共有2447家我们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之间库存的数据是可以共享的,采购的进度可以直接展示,订单制作周期会缩短24%左右,人效也会提升23%。
在这里,每3小时就可以生产出一台大兆瓦风电主机。正是在这种智能化产业链和高效协同的供应链支撑下,现在我国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生产了全球60%的风电机组,64%的叶片和70%还要多的关键零部件,出口达55个国家。
通过为全球提供质量好价格优的风电产品,带动全球风电每度电的发电成本快速下降,也加快了各国绿色能源发展的步伐。
近日,三一非洲大区事业部第三届大客户峰会隆重举行,来自南非、尼日利亚、安哥拉、坦桑尼亚等36个国家的182位客户代表齐聚中国,展开为期。
为加快推进智能化施工技术应用,提升技术骨干在无人摊压机群领域的专业能力,湖北长江路桥有限公司于5月19日-22日组织近20名技术骨干在三一。
5月25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怀宇率代表团莅临三一印尼工厂调研,与三一集团党委书记、轮值董事长向文波等高层举行会谈。
数据显示,全球正在使用的叉车超过200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占据700万台。令人关注的是,这些设备中实现无人化操作的不足2%。
5月25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三一集团等多家单位协办的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风采展示及颁奖活动在三一魔豆仓创新中心圆满举行。
5月26日,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穆嵘坤率考察团莅临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三一集团副总裁周万春等领导接待并座谈。
5月22日晚间,三一重工披露公告称,公司已于当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
2025年5月22日,三一桩机在北京产业园举行精耕细作,笃行智远——SDC125双轮铣与SR275E电动旋挖钻全球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