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北京郊区,一群身穿蓝布工装的工程师围着一台瘫痪的德国摊铺机,工具箱散落着上百个未能匹配的国产零件。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却照不亮中国道路建设机械受制于人的阴霾。正是这次失败的维修尝试,催生了我国首个高端摊铺机自主品牌——天顺长城的破茧而出。
【时代烙印:被扼住咽喉的道路基建】
当全国众多高等级公路开建,彼时中国道路机械市场呈现戏剧性反差:
• 施工前线:德国ABG、福格勒等品牌占据95%市场份额,单台设备售价超300万元(相当于当时200套北京四合院)。
• 维修困境:北京机场高速施工因液压阀故障停工47天,等来的德国工程师时薪高达2000马克。
• 配件依赖:维修配件需提前3-4月订货,价格奇贵,延迟供应常导致停工。
【创业基因:在卡脖子处开刃】
1988年,时任中国农机院液压技术研究所(天顺长城前身)所长的前辈钱广绪受北京市政公司请托,开发摊铺机配件,排除摊铺机故障。
1988年为北京市政公司开发摊铺机配件
【历史性一幕】
1989年第一次为北京市政公司排除摊铺机故障
【破冰者宣言】
天顺长城三大创业信条:
1. 技术穿透:将研究所机电液技术移植到摊铺机维修。
2. 服务革命:建立"摊铺机维修服务中心"模式。
3. 生态突围:配件国产化是解决摊铺机维修的根本途径,构建本土化供应链。
【结语】
三十年后回望,天顺长城的诞生不仅填补了技术空白,更重塑了中国基建装备的话语体系。正如创始团队的誓言:"共筑中国路,共圆中国梦。"这或许就是对"天顺长城"最深邃的注解——顺天时应国运,筑万里如长城。
---
尊敬的筑路行业同仁们,在筑路机械的世界里,设备的维修与再制造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几内亚的施工现场,一群默默无闻的筑路人正以他们的双手和汗水,塑造着这片土地的未来。
在遥远的大西北,新疆的辽阔土地上,有一群人,他们用双手和智慧,将梦想铺成现实的道路。他们是筑路人,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近日举办的2024中国市政创新发展论坛上,北京天顺长城公司的路机总设计师杨一男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道路养护施工工艺的前沿技术分享。
目前,广西首条新建双向八车道南横高速已全面进入沥青摊铺阶段。多台天顺长城鹰击系列摊铺机正在进行沥青摊铺,为年底顺利通车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