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出海”订单火热,在此背景下,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又会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出口新机遇?
3月23-24日,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与《人民日报》接连聚焦三一重能,报道企业在风电装备智能制造、提速出海方面的最新动向。
定制化生产
我国风电出口有望进一步增长
在北京一家风电整机制造车间里,16条自动化产线正紧张有序地满产运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他们就已经进入了生产高峰期,比去年提前了四个月,产线也进行了升级改造,以更好地满足出口产品的定制化需求。
三一重能制造本部副总监 杨博:2025年我们整个海外项目的排产相较于2024年要翻了三番。可以兼容从3兆瓦到15兆瓦机型的柔性生产,目前已经可以做到三小时就可以下线一台(风机)的交付速度。
此外,出口的风机还要满足25年服役周期的国际标准。为保障出口风机的后续运维,从初期设计到试验测试,企业纷纷建起全链条的配套举措。
三一重能测试工程师 韩波:出口叶片,我们要进行25年(服役标准)的一个疲劳测试。一般(挥舞)的话我们是100万到200万(次),然后摆振的话,我们一般是300万到400万(次),保证它(运行)的一个可靠性。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到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也将再创新高,达到25GW。未来五年,全球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将达到680GW。业内人士表示,海外市场成为中国风电企业的主要增量市场。
中信建投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分析师 陈思同:后续中国风机出口的这种高附加值的海上风机的比例,以及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的占比会再进一步的提升。预计2025年我国风机的出口量以及出口的订单量还会再进一步增长,有望打开更多的出海空间。
突破定制化、高精度等挑战
高端装备智能化生产取得新进展
微风轻拂,矗立的风电机组悠然转动,送出源源绿电。这样的庞然大物是如何生产制造出来的?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叶片,其生产长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体积大、重量大、表面曲面复杂,往往要依靠大量人工完成铺层、灌注、打磨、喷漆等工序。
如今,走进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全智能辅助定位技术帮助塑造叶片主梁,形成叶片“脊椎”;规模化集中灌注技术,实现树脂材料进、存、用全流程自动化,打造叶片“肌肉”;机器人配合激光引导技术,自动完成叶片表面打磨、喷漆工作,完善叶片“皮肤”……只要一天,智能车间就能下线一支82米长的叶片。
“这样的效率,得益于智慧大脑与智能装备的完美结合,通过改善工艺流程,实现自动化生产。”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负责人彭海兵说,只要一台平板电脑,就能实时监测车间温度湿度、叶片打磨平整系数等指标,实现全流程精益化管理。
数据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制图:汪哲平
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智能化生产取得新进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有80多家机械企业入选我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研制周期平均缩短近30%;规上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0%。
“这一成绩的取得颇为不易。”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分会秘书长刘前军介绍,高端装备的生产制造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产品品类多、结构复杂,对智能化改造提出较高要求。
挑战之一,在于定制化需求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
高端装备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领域,这些产品往往是高度定制化的,每个产品可能有不同的规格。
“企业往往通过协作机器人、自动导向车等来实现产线动态调整,但大件柔性化生产仍难以突破。”刘前军说。
挑战之二,在于高端装备高精度与高可靠性的工艺要求。
不少高端装备的加工精度为微米级,传统自动化设备难以满足要求。复杂的工艺参数,也给智能化改造提出了极高要求。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4.2%,达55.6万套,再创新高。不少企业负责人期盼,随着智能制造装备的快速发展,高端装备工厂的智能化改造能持续突破。
“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有利于高端装备智能工厂实现高效柔性、敏捷响应、人机协同、动态调度的目标。”刘前军建议,要更好发挥国资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他们进行关键工序智能化改造的探索,为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同时,加强金融支持,通过制定差别化信贷政策与创新金融产品的方式,鼓励采用多种融资模式推进智能工厂建设。
风电出海订单火热,在此背景下,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又会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出口新机遇?3月23-24日,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
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狭窄街巷、拥挤工地、低矮地下室……这些传统机械难以施展的角落,暗藏着无数迫切需要解决的工程难题。
3月25日,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黄波率队到访三一集团,与三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举行会谈。
3月25日,三一重卡第一期营销人才训练营出征仪式隆重举行,三一重卡总经理罗畅国、副总经理周万春、人力资源本部助理副本监赵国彤、大客户。
3月19日,中国电建集团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建租赁公司)董事长沈沉一行到访三一集团长沙产业园,双方就深化工程机械销售与租赁业务、。
2025年最热的话题,莫过于AI人工智能的发展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的深水区。而事实上,机器学习早已在工业领域探索了多年。
近期,湖南省总工会、《湖南工人报》深入三一智联重卡超级工厂发布系列报道《超级工厂的数字密码》《世界级重卡超级工厂,有哪些超能力?》。
3月20日,三一重卡2025新员工畅谈会成功举行。本次座谈会以倾听新声,共筑未来为主题,为近半年入职的新员工搭建一个自由交流。
在三一服务体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专业丈量服务半径,以匠心守护设备生命,将客户第一的承诺化作点滴践行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