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路面机械网 独家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下,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农村道路总里程已达464万公里,但其中87%为窄路或破损道路,路况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物流效率、旅游资源开发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为破解这一瓶颈,国家层面正加速布局:仅2024年计划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万公里,未来五年农村公路路基工程投资总额预计突破1.5万亿元。这一政策红利不仅为筑养路机械行业注入强劲动能,更标志着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跨越式转型。
制度保障:1.5万亿投资“有法可依”
近日正式发布的《农村公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万亿级基建项目提供了顶层设计支撑。作为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农村公路发展的行政法规,《条例》明确了三大核心原则:
政府主导,多元筹资: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的“资金池”,鼓励通过PPP模式、资源置换等方式吸引企业投资,破解地方财政压力;
标准升级,全域覆盖:新建公路须符合技术等级标准,现有不达标的县道、乡道、村道将分阶段改造,偏远地区路网延伸工程被纳入重点;
建管养运并重:强化县级政府主体责任,推行“路长制”,日常养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吸纳农村劳动力,优先录用脱贫户,实现“建好一条路、带动一方富”。
值得关注的是,《条例》首次提出农村公路与国道、省道“无缝衔接”,并鼓励结合产业园区、旅游景区规划道路,为“交通+电商”“交通+文旅”等融合模式铺平道路。该法规将于2025年9月15日正式实施,标志着农村公路建设进入法治化、标准化新阶段。
市场爆发:筑养路机械需求井喷
1.5万亿投资蓝图下,筑养路机械行业迎来结构性机遇。据行业专家分析,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将直接拉动以下设备需求:
路基施工设备:压路机、平地机、推土机等需求量预计增长30%以上,尤其在丘陵山区,小型化、灵活型设备将成为主流;
路面养护机械:沥青摊铺机、铣刨机、灌缝机等存量市场更新需求旺盛,智能化养护设备(如无人巡检车)渗透率有望提升;
绿色节能装备:电动化压路机、太阳能道路标线机等低碳产品符合“双碳”目标,或成政策倾斜重点。
以山西省为例,其2024年农村公路改造计划投资超200亿元,明确要求“新改建道路须配套智能交通设施”,直接带动当地筑养路机械企业订单激增。而西藏自治区则聚焦“高原特色公路”,对耐低温、抗缺氧设备提出定制化需求,为技术型企业开辟新赛道。
地方行动:多省项目密集落地
政策东风下,地方政府迅速响应。截至目前,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西藏等省份已发布年度农村公路建设清单:
山西省:计划投资218亿元,改建“四好农村路”1.8万公里,重点提升旅游公路等级;
河南省:启动“百县通村入组工程”,2024年新增1.5万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对沥青搅拌站、水泥滑模摊铺机需求旺盛;
西藏自治区:安排资金45亿元,实施边境地区公路提质改造,推动高原型多功能养护车研发;
湖南省:结合“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规划跨省农村公路1200公里,带动摊铺机、压路机跨区域租赁市场繁荣。
行业展望:从“规模竞争”到“价值竞争”
面对万亿级市场,筑养路机械企业需把握三大趋势:
技术差异化:针对农村道路“窄、弯、坡”特点,开发轻量化、模块化设备,如无人驾驶压路机、3D打印路缘石机;
服务增值化:从单纯销售设备转向提供“设计-施工-养护”全生命周期服务,例如三一重工在湖南试点“智慧公路管家”平台;
区域深耕化:跟随地方政策导向,在产业集聚区布局本地化服务网点,如徐工机械在山西设立“农村公路设备租赁中心”,降低客户使用门槛。
结语
1.5万亿农村公路基建不仅是“修路造桥”的民生工程,更是激活县域经济、推动城乡融合的关键支点。随着《农村公路条例》落地及地方项目加速推进,筑养路机械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企业唯有以技术创新为矛、以服务下沉为盾,方能在这场“下沉市场”的攻坚战中抢占先机,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平地机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平地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5年6月当月销售各类平地机763台,同比下降11 2%,其中国内销量141台,同比增长。
【中国路面机械网 独家文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为统筹城市发展全局、明确未来建设方向的重要会议,其部署的城市工作七大重点任务,为工程。
平地机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平地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5年5月当月销售各类平地机649台,同比下降3 28%,其中国内销量112台,同比增长。
据海关数据整理,2025年4月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53 7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进口额2 26亿美元,同比下降2 2%;出口额51 52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