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人物,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的确称得上日理万机。及至如约赴会,王民依然连连称“忙”。
王民说,现在集团的每个人、每个企业、每粒细胞都奔忙在各自的轨道上,这丝毫也不夸张。我们为两样东西在忙,一为市场和改革,二为明年及未来规划。
“忙”与“不忙”,是企业盛衰晴雨表。看来,宏观调控的巨波并没能撼动徐工集团坚定前行的脚步。徐工依然如一架永不生锈、永不倦怠的机器,昂扬着,轰鸣着,咆哮着,向前,再向前。
急行中打了个趔趄
往前回溯,2002—2003年全国工程机械行业都在发着高烧,热得烫手,持续“井喷”。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龙头的徐工集团,概莫能外。
2003年,全行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增幅在30%以上。徐工集团更是高于行业平均增速,月度最高增速达到了98.9%;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2.3亿元,增长59%;完成出口创汇3130万美元,增长6.7%。集团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也大幅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上一年提高20个百分点,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超百亿元大集团。集团两大公司徐工科技股份公司和重型厂销售收入都超过了30亿元,汽车起重机、压路机、装载机、消防车、摊铺机、拌和机、平地机、随车起重机等公司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装载机产销量甚至突破7300台,销售收入超过12亿元,成为全国装载机行业增幅最大的企业。
然而,亢奋从来都不是一个能够持久的东西。工程机械行业的好年景只惯性地滑行至2004年第一个季度。随后,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便开始彰显效应。铆足劲期待着继续疾跑、再次攀升的工程机械行业,急急打了一个趔趄。近两年来,该行业普遍存在的加班加点、奋战会战场景忽然间偃旗息鼓。各企业包括独资和合资企业纷纷调低今年总量,甚至出现裁员、开工不足、每周休息3天等现象。
面对宏观调控的森森冷意,徐工集团市场行情也骤然降温。今年1—10月份徐工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只有12%的增幅,而去年1—10月比前年同期的增幅高达58%。
宏观调控究竟是福是祸?徐工集团当怎样应对?
不惧之而更添信心
一提宏观调控,许多企业谈虎色变,怨天尤人。但王民却不惧之,不回避,反倒有笑傲江湖的洒脱之态。
物极必反,这句老话永远都不过时。王民胸中自有丘壑。
王民说,工程机械行业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行业,以抑制“投资过热”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必然直接影响快速增长的工程机械行业。况且,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连续数年火爆,即使不进行宏观调控,这种高增长的势态也不可能持久下去。徐工集团对此一直保持着十二分的警惕。
王民以为,徐工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抓住了工程机械这个主业核心,没有盲目扩张,没有多元铺摊,没有胡乱投资。因此,徐工没有受到重创。
王民甚至认为,宏观调控对徐工来讲,在稍稍受挫的背后,更是新挑战与新机遇的再次降临。是企业实力短兵相接的较量,是对近年来泥沙俱下的工程机械市场的重新洗牌,是行业间的大浪淘沙,也是强者更强的试金石,更是一场烈火铸金钢的过程,劣势企业终将淘汰出局,根基雄厚的企业则会获得一个更有秩序、更加阔大的发展空间。
他说,有些人错误地以为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能挣到大钱的地方,是一个有大批量需求的行业。恰恰相反,这是个多品种、小批量、高投入、高技术的行业,注定不好进入。工程机械要靠实力说话,是理性与力量的象征,绝不是一哄而上的“明星”。在国外,成气候的工程机械行业是掰着手指数得清的,而国内居然达到1000多家!相信宏观调控后,一批盲目上马、低水平重复的非理性行为将会得到有效遏制。
王民对待宏观调控,更多的表现是坦然。他说,即使工程机械市场只有10%的增幅,徐工集团仍然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原因有二,一是国家的重点项目仍将继续投入,如京沪快速铁路、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视农村农业的政策等等;二是徐工有很好的品牌优势,市场基础好,产品线宽,自主研发能力强,这是国内任何企业所不能比拟的。坚信经过重新调整后的工程机械市场,徐工集团将排除干扰,优势突出,雄风更劲。
是契机,不是挽歌。正寒冬,但冰雪下埋藏希望。作为久经沙场、见惯风浪的行业领军,徐工集团低潮中不低伏,逆境中不丧志。它一边敛羽自慎,一边寻求突围。于是,2004年,工程机械行业的冬天,徐工集团依然抒写了诸多惊鸿一瞥的神来之笔。
冷清中仍精彩纷呈
对于企业,不能满足简单地扒拉数字,更重要的是看素质,看质量,看产品结构,看市场基础与外延,看企业究竟在干什么。
徐工是一个经验丰富、内涵饱满的企业,它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接受过国家多次宏观调控的洗礼。处变不惊,是因为它有内涵。
王民说,多年来工程机械的高热,使我们整日为产能提高、赶交货期而疲于奔命,销售收入年年攀新高。但是辉煌的业绩后面也有隐忧。如今,宏观调控带来的减速,反让我们得以总结、休整、蓄锐,扎扎实实练一番内功。这个时期太难得了,太重要了。王民称之为大战前的寂静。真正智慧的企业永远清醒、自省。
执着名牌战略。市场从疯狂转入理性,许多企业开始转型,从规模战走入品质品牌战。徐工科技股份公司研制、开发、生产的徐工牌LQC240拌合站、RH210铣刨机均以优良的品质、及时的服务和突出的性价比,力挫同业群雄,并取得了参与沪、宁高速公路全程400公里的改扩建项目工程的通行证。徐工重型推行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端用户、大吨位的“三高一大”产品战略,以先声夺人的气势,推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吨位全路面汽车起重机,占领了中国工程起重机市场的制高点。
与质量管理较真。8月,徐工随车起重机公司顺利通过中国航天机电集团二院206所质量专家的第二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继续保留作为206所的合格供应商资格。11月,徐工科技顺利通过北京国环认证中心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徐工重型机械厂也籍此对2003年以来的营销、技术、管理、生产全面清点,对机构建设、网络信息、价格体系、技术标准、核心技术研究、生产工艺单元优化等细细梳理,并开始了大规模专业化培训,以提高价值链素质。培训对象除全体员工,还针对供应商、配套商及用户。其中,全国巡回用户培训,全面提升了用户使用维护能力,使徐重产品获得市场最充分的表现,赢得一片叫好。
强势出击市场。1、2月份的市场,尚处于狂热上升的弥留阶段,徐工重型却悄悄开始关注大客户,准确抓住了信贷规模压缩、市场资金向有实力有资信的用户集中的先机。当4月市场增速减弱、总量下滑,徐重的批量销售合同反倒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在市场上,徐重总是先声夺人,棋高一着。10月3日,还在国庆假日之中,12台新产品便从徐州重型厂威风凛凛地开出,分赴南北两线。半月时间,于长春、天津、广东、武汉举办4个展会,宏大的气势震惊全国。行程7400公里,吸引了四个区域近800名客户,达成百余台总价值逾2亿元销售合同的奇迹。更重要的,徐重成功为业内用户重新建立起中国当代工程起重机的领先标准概念,激活了用户需求动能。徐重还高高祭起“环保、安全、可靠、先进”的大旗,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占有率拉升至50%以上。可以说,由于品牌的威力、前瞻性的预测以及成熟老道的运作,徐重的市场愈益坚不可摧。据悉,徐重在宏观调控的紧缩中,1—10月依然实现30%的增长。
抢眼博览会。11月中旬,徐工在上海宝马国际博览会强势亮相,抢足风头。2160平方米的庞大展位上,26台崭新产品整齐排列,蔚为壮观,为博览会上展场面积最大、产品最多、技术最先进的企业,充分显示了徐工在国内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上具有的无可争议的领军地位。短短3天,徐工展位接待上万人次,其中澳大利来、阿根廷、印度等国外客商160多人次。展会期间,旋挖钻机、装载机、大吨位全路面汽车起重机、新型全液压压路机被当场订购,并达成多项销售、代理和出口意向。
出口创历史最好。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国内市场的冷却,使徐工转而投向被长久忽视的国际市场,而世界经济正在复苏,工程机械需求不断加大。徐工迅速重建出口服务体系和备件服务体系,结果,产品出口全线飘红,许多产品实现出口零突破。产品技术含量高、适应性强,被老外看重。除了原有周边国家地区、非洲、前独联体等老市场外,更是首次打开了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市场。今年1至11月份,徐工集团出口创汇已达4746.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70%。
荣誉喜讯频传。今年7月,“徐工”商标被国家工商管理局评为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徐工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25位,比上一年大幅上升28位;“徐工”牌装载机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徐工”牌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徐重获得“全国质量效益先进企业”殊荣。工程厂压路机连续15年被用户推荐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徐工25吨全路面汽车起重机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徐工荣登“2003年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榜首。宏观紧缩的空隙,徐工将“内功”练得炉火纯青,无数荣誉接踵而至。
据悉,预计今年徐工集团营业规模将达到170亿,工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35亿,利润也有很大增长。王民说,这个数字虽然没有达到年初目标,但仍实实在在增长约13%,大约高于行业增幅5个百分点,是一个比较满意的速度。在这个速度下,我们有效地改变了以前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快速反应能力较低以及尚有某些传统计划经济弊端遗留的痼疾,真正从管理和科技上得到了坚实的效益。同时拿出精力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规模重要,效益更重要,质量最重要。做成百年老店,企业必须追求稳健和较快速度的增长。尽管明年的宏观调控仍然继续,徐工仍希望有一个质的提高,有一个好收成。
不固步要一往无前
中国永远是一个有工程机械需求的市场,每年都有约40亿美元的产品进口。如果这个数字再继续增大,国内企业承受不了。王民说,我们必须取而代之。因此,徐工从明年开始将全面突出技术主题。
技术规模、技术效益、技术领先;没有技术,一切免谈。王民说,由于多年的白热化竞争,对手们基本棋鼓相当,在一个平台上切磋。如果不能保持技术高度领先,就不能保证生产和效益。2005年,徐工将加大研发力度,重点在试验分析设备的投入和中间试验条件的投入,改变以往产品装出来就卖的粗放式现象。徐工会选择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路线,密切与国外公司、国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以及共性的关键技术合作,将最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王民意味深长地透露,2005年会是徐工技术研发上有新突破的一年,是蓄势待发的一年,是产品开发水平更上层楼的一年。
王民说,国内市场终将对外资全面开放,中国企业应有很深的危机。徐工,绝不能满足,不能傲慢,不能打盹,更不能怠慢。徐工的最终目标,就是做国际化企业。
国际化战略,徐工从来就没有动摇过,这是徐工内生的需要。王民说,宏观调控才刚刚开始半年,国际市场的巨大魅力已经更加充分地彰显,企业只盯着国内是远远不够的。值得庆幸,我们籍此实现了这一认识上的飞跃。徐工将在抓牢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快国际化进程,以加速度冲向国际市场,与国外强敌一试高低。
据悉,近年来徐工产品已经频频出现在美国、德国、南非等著名国际工程机械展会上。2002年美国拉斯维加斯工程机械展和今年德国慕尼黑工程机械展,徐工不仅有样机参展,还组成了一支百余人的庞大代表团赴会,与国际同行及基础零部件生产商广泛交谈、洽谈合作,并获取了国际上最新行业信息。目前,徐工产品出口美国、欧盟等40多个国家地区。
谈及技术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王民不觉提到了目前外界传得沸沸扬扬的徐工改制大举措。他说,工程机械产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作为一个国有老企业,徐工还无法完全适应。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徐工的肌体还不够健康,如果仅以现状,也许很难进入决赛。因此,必须通过改制,彻底锻造一个新徐工,引入金融与产业战略投资者,加速技术创新步伐,给它一个合适的、有生命力的产权制度,一个优质高效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适应竞争。否则等到国内市场完全开放,徐工就会痛失竞争的强势。未雨绸缪,永远都不会有错。
王民说,徐工有最坚实的主业核心,最优秀的团队,最具头脑的领导决策层,徐工有理由有实力飞得更高、走得更好,改制将使徐工真正脱胎换骨。
据悉,徐工改制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目前正积极稳妥规范地运作。虽然资产量大、人员众多、包袱沉重等会形成一定牵绊,但改制势在必行,而且箭已离弦。王民说,全集团上下已形成共识,我们正在加快步伐,争取明年上半年有一个明朗的局面。阵痛在所难免,但徐工从来都不畏惧,而且会一往无前。
有人说,宏观调控太残酷无情。但宏观调控更是熊熊烈火,企业置身其中,方能百炼成钢。
后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向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任何市场风云,都是对企业抗力与韧度的校检。能纵能敛并借力飞翔,方为企业的“人中之凤”。市场不同情弱者,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宏观调控中的徐工集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牌企业不平凡的特质:处变不惊,沉着应对;高瞻远瞩,制胜全局。
(郑薇 刘刚)
紧急求助!喜鹊强占起重机,这巢拆还是不拆?春节刚过,正当我们开展复工清点时,发现XCT80起重机臂架上竟出现了一个鹊巢雏形!——短短几。
2月18日徐工智慧施工技术成套道路装备发车仪式隆重举行!数十台道路装备整齐排列,蓄势待发即将交付全国多家重点合作企业发车!随着一声令。
百米风机叶片刺破云层千吨炼化装置凌空起舞徐工起重组建典型吊装场景解决方案团队,深入施工一线,加强与吊装工艺专家互动交流,精准定位各。
家人们"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童哪吒没错,就是他!《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成为国漫之光荧幕外,神话的涟漪仍在荡漾乾坤圈缚。
2月18日绿焕新能 智赢未来——2025年徐工集团开工节暨全系产品批量发车仪式在工程机械之都徐州隆重举行超千台总价值10亿元的各类工程机。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企业新媒体指数榜单揭晓1-12月作为工程机械&商用汽车装备。
今天,inJiangsu 我苏客户端携手江苏发展大会秘书处、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发布长篇海报《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江苏企业家。
今晚路再不通的话,孩子上学就受影响了,真的感谢政府组织这么大的力量推雪抢通!2月15日21时30分,刚刚冒雪通过独龙江公路赶到云南省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