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产品纵览 更多

中国挖掘机配件本土化的出路何在?

2007-08-17 01:07:37
  中国的挖掘机市场一直是外资和合资品牌的天下,2003年以前,合资和外资品牌挖掘机的市场占有率在95%左右。近两年来,国产挖掘机有了新的起色,几个国产品牌的市场表现让人侧目。但是中国挖掘机配件体系非常薄弱,发动机、液压元件等主要配件用的都是国外品牌。作为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配套件体系的缺失,使中国国产挖掘机前进的道路更加扑朔迷离。主要配件对国外品牌的高度依赖,成为制约国产挖掘机发展的羁绊,那么,国产挖掘机配套件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如何实现挖掘机配件本土化的突破? 

  挖掘机配件本土化出路何在? 
  受制于人 
  国产挖掘机的核心配件采用的都是国外品牌,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自不必说,更由于配件供货周期问题给国产挖掘机制造商的市场开拓带来困难。对于一些专业的国外配套件品牌,由于目前国产挖掘机的生产量相对较小,所以在市场需求高峰期,往往先给用量大的国外品牌供货,中国的挖掘机企业却因为配件供货周期过长而错过扩大市场份额的最佳时机。 
  为了避免在供货周期方面受制于人,国内很多企业采用同时选择两个以上供应商的办法来降低风险。 
  目前,在中国挖掘机市场上,虽然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的竞争还不在一个级别上,但是,随着国产挖掘机品牌的市场表现越来越出色,中国企业的成长给国外品牌带来威胁的也会愈加明显。如果国产挖掘机的年销量达到5000台,或者,当有一天中国品牌的挖掘机和国外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同台竞争的时候,由配件产生的矛盾和摩擦就会更多。 
  挖掘机配套件本土化的瓶颈 
  (1) 精度问题。 
  挖掘机的作业工况决定了其配套件,特别是液压元件的精度必须很高。 
  挖掘机主阀是高压系统元件,属于精密机械,里面的沟槽、通道相当多,其开口的精度是以毫米来定位的,制造难度相当大,所以主阀的制造不纯粹是设计问题,更多的是质量控制得一定要好。川崎、小松等国外品牌的主阀精度非常高,故障率很低,而早年我国自主生产的主阀,10个成品就有1个精度达不到要求,更不用说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故障率了。挖掘机要求24小时作业不能有任何故障,尤其是不能出现液压系统故障,所以国产的挖掘机核心液压元件根本无法满足用户要求。 
  国产桥、箱等部件的制造精度基本上可以满足装载机的要求,其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但与ZF、德纳这些品牌相比,在品质、品牌和经营上还有相当的差距,国产轴承的制造精度也要差一些。 
  (2) 工业基础问题。 
  工程机械配套件的质量水平,取决于它的工业基础,铸造件的工艺水平、装配质量制约着配套件的品质,特别是铸造技术的水平,更是关键因素。主阀是配套件中的核心,对铸造技术要求尤其严格,因为在高压状态下有一个砂眼就会出故障,清洁度要求也非常高,挖掘机液压系统的主泵也是如此。而在中国,能做出高压泵、阀的铸造件的厂家寥寥无几。 
  (3) 资金投入问题。 
  工程机械液压元件技术研发需要不停的投入、研究和改善,国际知名品牌的配套件厂商背后都有很庞大的财团。如果有足够的资金,中国迟早也会形成完善的配套件产业,但是当前中国有经验的配套件企业自身的财力并不雄厚,用不起国际一流的设备,没有国际一流的人才,同时也找不到很好的配套件供应商。要想快速提升制造水平,只能借助外力: 
  ① 资本运作,合资生产。 
中国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随着世界500强企业对降低成本的要求,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并且带进来一部分技术。在不牵涉核心技术的时候,我们的配套件企业只要有资金,也可以引进一些非主流技术,进行局部替代。但在全球化越来越充分的时候,这样的投资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如此引进技术后,成本一定能比国外品牌低吗?同时,国外的配套件厂商对合资这种方式越来越不看好,他们更倾向于独资的方式。 
  ② 与主机厂联合开发。 
  业内也有人认为主机厂和配套件厂联合开发的模式也是提高挖掘机配套件发展水平的一个途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本土配套件企业在工程机械整个行业链中处于弱势,涌现出来的优秀者太少,而主机厂都希望找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因此,主机厂和配套件厂在实力上的悬殊导致这条路线少有人问津。 
  挖掘机配套件本土化的突破口——小挖 
  要保证国产挖掘机的品质,同时完善中国的挖掘机产业链,就必须发展本土的挖掘机配套件。挖掘机的核心配套件就是发动机、液压件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由主机厂开发,所以液压件是中国挖掘机配套件的软肋。 
  中国的挖掘机配套件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首先发展一些容易生产、技术难度不是很大的配件,先走外围。外围主要是液压系统的附件,像接头、胶管等等。 
  经过近几年的市场验证,小型挖掘机配套件很可能是中国挖掘机配件的突破口。20吨级挖掘机的液压系统压力大约是34.3MPa,最低也达到30MPa,小挖的系统压力也就20多MPa,对主机的工况要求也不是很恶劣,所以,小挖的油缸、液压附件、油管、泵、阀制造起来比较容易,用户的接受程度也较高。同时,从主机厂的角度来说,是不会拒绝质量好的液压件,但是从质量考核体制来说,要有一个很长的验证周期,通常是1年,所以对竞争特别激烈的机种,本土的配套件企业没有什么机会,小挖市场刚刚起步,同时技术难度相对较低,这是本土配套件企业切入的机会。浙江已经有企业在做小挖的泵、阀等液压系统,也有几家企业在做主阀。所以,中国配套件的突破口可能就是小型挖掘机,积累了经验、技术,再去生产高压的液压元件。 
  随着国产挖掘机产销量的不断上升,国产配套件会不断扩大生存空间。国产挖掘机液压件要想实现突破的话,大概需要5年左右,但是有些局部的零部件,可能很快会实现突破。 
微信扫一扫,小程序中看资讯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
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资讯

bauma 2025圆满落幕,BICES 2025蓄势待发

bauma 2025圆满落幕,BICES 2025蓄势待发

德国当地时间2025年4月13日,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建筑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bauma 2025)圆满落幕。

2025-04-15
BICES 2025商务联谊会在德国慕尼黑成功召开

BICES 2025商务联谊会在德国慕尼黑成功召开

德国慕尼黑当地时间4月8日,BICES 2025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BICES 2025)商务联谊会在慕尼黑展。

2025-04-10
全球瞩目!bauma 2025盛大开幕,中国路面机械网带您共鉴机械盛宴

全球瞩目!bauma 2025盛大开幕,中国路面机械网带您共鉴机械盛宴

2025年4月7日,享誉全球的bauma 2025(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建筑设备博览会)在德国慕尼黑盛大开幕。

2025-04-07
第16届国际基建论坛暨展览筹备工作座谈会在澳门举办

第16届国际基建论坛暨展览筹备工作座谈会在澳门举办

为做好6月10-12日在澳门举办的第16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暨展览(简称国际基建论坛)的筹备工作,主办方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与。

2025-04-02
汇聚“微”光 点亮星“汉”:2025第七届微挖大会将在武汉举行

汇聚“微”光 点亮星“汉”:2025第七届微挖大会将在武汉举行

由机友会&中国路面机械网主办的2025第七届微挖大会暨小型设备大会,将于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召开。

2025-04-02
距离 2026 年 CONEXPO-CON/AGG 仅剩一年:领略更高层次的建筑创新

距离 2026 年 CONEXPO-CON/AGG 仅剩一年:领略更高层次的建筑创新

密尔沃基——CONEXPO-CON AGG,北美地区首屈一指的建筑贸易展,将于一年后的今天重返拉斯维加斯。

2025-03-31
2025CICEE“超级队长”组团有礼——用你的影响力掀起全球机械狂潮!

2025CICEE“超级队长”组团有礼——用你的影响力掀起全球机械狂潮!

抢占前30席位,赢超燃礼遇超级队长 组团有礼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展会而是一张属于你的未来工程机械版图!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2025CI。

2025-03-31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对工程机械行业产生哪些利好?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对工程机械行业产生哪些利好?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的深入实施,我国力争到2035年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

2025-03-31
中国路面机械网董事长方剑仙一行到访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中国路面机械网董事长方剑仙一行到访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2025年3月24日,中国路面机械网董事长方剑仙率领运营团队,专程拜访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2025-03-25
bauma 2025:巅峰盛会即将来袭!五大焦点洞见未来!

bauma 2025:巅峰盛会即将来袭!五大焦点洞见未来!

2025年4月7-13日,享誉全球的bauma 2025(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建筑设备博览会)将在德国慕尼黑盛大开幕。

2025-03-20
查看更多

今日头条

为您推荐

寻路

【寻路】美通筑机仇德胜:十八载栉风沐雨 守初心砥砺前行
【寻路】苏子孟:BICES 2019各项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寻路】王伟炎:国机重工品牌一体化锋芒凸显
更多寻路

中国路面机械网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