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9日,央视《对话》“超级工程的背后”在CCTV-2播出。柳工集团曾光安董事长作为受邀嘉宾之一,畅谈在中国“超级工程”背后的柳工故事。
【曾光安畅谈中国“超级工程”背后的柳工故事】
柳工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领军者,柳工集团董事长曾光安认为,如果人类的发展没有工程机械,现今地球上所有的大型工程,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都会大幅度的减缓,所以人类的梦想是因为工程机械得到了实现。
柳工集团董事长曾光安介绍说,61岁的柳工,从1958年成立以来,参与过中国各个经济领域的建设。如今,柳工的装载机,累计生产销售超过40万台,而重点是,全球所有企业同行,还没有一个企业能达到40万台装载机销量。柳工还是中国唯一一个土方工程机械工程研究中心,土方工程机械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各种采集作业中必不可少的主流设备。
柳工是南极科考中亮相次数最多的中国工程机械品牌
谈到挑战,曾光安也很感慨,回忆起来柳工过去也经历过无数的挑战。例如在南极,一般的温度都在-30度以下,极寒的时候五六十度,而大部分工程机械的设备在温带地区和热带地区工作。极寒状况下,工程机械它不光是机器不能用,钢板都会开裂,那么厚的钢板都可能发生冷粹。柳工大概用了一年多时间,研究在零下50度以下的工程机械所需要的一些特殊的材料和技术。柳工的设备在极限低温下,依旧具备极高的稳定性、可靠性,既保持了“速度”又兼有“效率”。这也是为什么柳工设备敢描述为“极限工况,强悍设备”!
时至今年,柳工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合作已有11个年头。11年来,柳工先后派遣过15位技术专家参与中国南北极科考,共有装载机、挖掘机、汽车起重机、滑移装载机等6台柳工设备分别在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罗斯海新站大显身手,每一次均有出色的表现。
柳工品牌闪亮印度备受尊敬
在国际化征程中,印度作为柳工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要标注,始终是柳工海外战略的重要目标市场。柳工2008年在印度开始建工厂,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柳工印度的工厂就建成投产。十多年来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柳工成为在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在印度盈利的企业。柳工品牌在印度成为一个备受尊敬的国际品牌。
现在,柳工的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四大产品线在印度工厂生产。柳工先后获得印度政府颁发的最佳国外投资者和中印榜样企业。可见,柳工在印度的投资,已成为中国和印度企业相互投资的一个榜样。曾光安董事长表示印度柳工的成功是一种产业的精神,一种对产业的热情,包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柳工作为一个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品牌的一种情怀,驱使柳工在印度获得了成功。
柳工拥有全球丰富的高原施工经验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柳工就开始了对高原领域产品的探索,并在高原地区展开产品实地使用。此后几十年来,柳工派往高原地区的装载机数量,总计超过500多台。在漫长的时间中,柳工不断积累大量产品实际使用的资料,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2000年10月,柳工推出了专门根据青藏高原工况定制、全球首创的“高原型装载机”—ZLG50G型装载机。这是中国以及全球装载机行业的一次突破。
高原作业对机器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柳工的侧卸式装载机坚固耐用,使用的电控发动机与柳工自制的液力变矩器匹配好之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输出动力,能发挥出更大的牵引力和速度,而油耗相对降低。柳工对侧卸斗的研究有数十年的历史,在技术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柳工工程机械参与青藏铁路桑珠岭隧道建设
柳工强悍设备从容应对各种极限工况
柳工成立61年来为中国的“超级工程”贡献了无数的超级装备,各种极限工况都离不开柳工超级装备的身影。柳工专注品质,从万里冰封的北极苔原,到砂石肆虐的非洲沙漠甚至更严酷的环境,“柳工制造”皆表现出色。柳工是世界上少数几家能够提供行业最佳的全系列工程机械设备以及全面解决方案的制造商,完整的十九条产品线几乎覆盖工程机械所有领域,用户仅需与柳工一家强大而备受尊敬的企业合作,就能满足其对全系列产品的所有需求。柳工持续不断地倾听客户的声音,提升产品品质,一如既往地为全球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柳工工程机械在沙漠作业(本文来自柳工机械LiuGong)
2025年春夏,柳工高空作业平台以雷霆之势席卷全球三大顶级展会,在莫斯科、墨尔本和千叶的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中国高端制造的硬核实力。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一批国家标准。其中,柳工牵头制定的2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台班费一降再降,吊装人如何跳出低价竞争困局?广东霍老板一句话点破关键:降不了成本,就拼效率!拼别人干不了的活!霍老板是柳工起重机的。
施工困境 柳工破局近日,云南一工厂施工现场陷入了难题。工厂要搭建一组超50米作业高度的钢结构,施工方先是找了4桥底盘起重机。
7月9日,2025飞书无限大会盛大启幕。作为先进制造企业代表,柳工受邀参会,凭借 5G 远程遥控技术与全球化协同创新模式成为大会焦点。
在云贵高原的褶皱里,隐藏着一家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家族石场。老板陈总站在布满风化岩的山坡上,望着工地上轰鸣的破碎锤和穿梭的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