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来社会上有种不好的现象,招人、用人动辄看学历、查背景,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好像用名校海归、聘名门高知就一定办好事情,得到完美的结局。
其实,学历、背景与成功没有必然关联,君不见旧时叱咤商界的“晋商”、“徽商”考察掌柜皆是以“人品”为要。正如英达科技集团创始人施伟斌先生在《学位之外》一文中指出:“学位之外的文化及心性修养是企业人必备的先决条件,也是基础条件。既是最先要具备的,也是最后不可或缺的。”天寒闭门阅读佳季,再度将此文转载,与各位读者共勉!
旧文分享(2004.3.31)
中国读书人,古今往来皆受中国文化的滋润,气质风骨在不知不觉间养成。然而,却从来就没有用学位确认文化修养、心性修养的。
当今的学位基本上是知识的学位。就算是较为通识的学科(如人文科学),也是一种知识掌握上的确认。虽然人文科学的内容已相当注重文化性,其学位的本质也不在学者本人的文化修养及心性修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不但是中国读书人的胸怀,也是其它国家知识分子的抱负。但是,没有学位能确认这种抱负情怀。
我认为一个人可以缺乏正统教育下的知识,但绝不可以缺乏心性修养。心性修养的主要养料就是文化,而成果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当今企业界不断追求高学历的员工,这本是一件好事,因为企业中人不可以不具备专业知识。但专业知识只不过是工具。中国自古就有才与德之论述:才指的就是专业知识,德指的是心性修养。而才德兼备之士方可任大事。
不少人误以为谈文化修养及心性修养是唱高调,对企业管理来说不切实际,而我认为事实却正好相反。
企业人的文化及心性修养不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也不是一般人所谓“发财立品”。好像是有了钱之后,才可以谈文化心性,把文化及心性修养变成了装饰品。
文化及心性修养是企业人必备的先决条件,也是基础条件。既是最先要具备的,也是最后不可或缺的。
试问:有什么企业管理学科专门培养企业人的大局观?有什么学位可以保证持证人具备处忙不乱、处变不惊的定力?有哪一间学院的毕业生一站出来就有大将风度——品格的修养,意志的锻炼,为人的通达?
我不是故意贬低学位的地位,只是再三强调技能与知识的掌握不等于胸襟气魄的培养。成功的企业管理者,确实必须具备领袖的风范气度,这一切取决于文化及心性修养。
事实上,缺乏心性修养的企业人,确实难以日理万机而游刃有余,置身人事纷杂之中而仍从容自在。
文化及心性修养,就是让企业人能够掌控全局,不致于故步自封、画地自限。
有谁不愿意与令人如沐春风的人相处共事呢!
与大家共勉。
施伟斌
2004-3-31
近期,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香港商会会长、英达科技集团董事长施伟斌先生三次受邀来到南京大学授课,围绕大家关心的创业、创意与创新,带。
编者按骊风晚送,碧草斜阳,毕业如歌,又一批优秀学子迈出大学校门,踏入社会的大门。毕业生们怀揣着满腔热血,渴望在社会舞台上大展拳脚。
▲2025年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现场7月3日,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主办的2025年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暨产学研对接会在南通市成功举办。
施伟斌董事长与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理事长李彦武、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会长游庆仲等领导合影考察团与英达专家团队合影6。
▲英达科技集团与广东省公路事务中心技术交流6月17日,英达科技集团与广东省公路事务中心开展技术交流会,聚焦公路养护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女士、路政署署长丘国鼎、副署长伍展鸿等领导莅临英达展位,施伟斌董事长陪同施伟斌董事长向陈美宝局长。
广东省佛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丁锡丰一行考察团到访英达近日,广东省佛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丁锡丰率考察团一行6人莅临英达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