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徐工集团首届管理创新大会在公司总部多功能厅举行。会上对2006年度徐工集团七项管理创新成果和获得管理创新优秀人物的张玉纯进行了表彰。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在讲话中对公司管理创新工作提出要求。
大会由公司副总经理李锁云主持。副总经理王岩松代表公司作了《徐工集团管理创新工作报告》。王岩松在报告中回顾了徐工集团的管理创新历程,总结了目前公司在企业管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并对当前和今后公司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了目标和措施,提出将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业务创新为基础,以管理创新为根本,重点围绕完善和提升公司技术创新战略、品牌战略、国际化战略的管理创新,促进技术升级、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形成以产品为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来支撑的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构筑完善营销体系,提高服务品质,规范管理、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管理创新,强化在行业的领先优势,集中力量突破企业持续发展的管理中的问题。公司将每年召开管理创新经验交流大会,在企业里形成人人讲创新,年年讲创新,使有发明、有革新、有创造的人受到奖励、得到重用、受到尊重的良好氛围。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格宣读了《关于表彰徐工集团2006年度管理创新成果和管理创新优秀人物的决定》。公司领导为获得管理创新成果奖集体代表和优秀个人颁发了证书和奖金。管理创新成果获奖单位代表重型机械公司副总经理孙建忠、徐工科技经济运行部部长王志东、重型机械公司潘荣生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获得2006年度管理创新成果的是:一等奖2项:《全面推进ERP计划管理,提高生产运作水平》(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提升公司战略执行力的管理实践》(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二等奖2项:《推行NC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实现管理升级》(徐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企业内部“市场链”,培育精业型质量文化促进品质提升》(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三等奖3项:《基于能力、激励和绩效的员工薪酬体系的构建》(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大力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提高整机产品的涂装质量和生产效率》(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三点一面”考评在制造型定额工人工资分配中的运用》(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管理创新优秀人物1人:张玉纯(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管理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各获奖金2万元、1万元和5000元,管理创新优秀人物获奖金1万元。
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在讲话中对公司管理创新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要结合学重型促进管理创新。在昨天的学重型报告会上,重型张总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们所有的经营者和管理人员都要认认真真地去学重型、学这个报告,对照重型寻找自己的差距,要学出真正的东西来。学重型的意义就在于所有的企业拉齐距离,我们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希望所有的企业都能并肩齐步往前走。这次七项创新成果重型就获得了五项,这说明重型在“做世界级企业、铸世界级品质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是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经营者、班子成员、管理者不管理好自己,这个企业肯定搞不好。要先想想自己与先进有什么差距,然后去落实。公司通过几年的内部改革,留下的都是精华,但是内部又出现了差距,有的企业差距很大,虽然今年有进步,但慢跑也是退步,不要只跟自己纵向比,要横向比差距。经营者眼睛要明亮,头脑要清醒,要不断地思考,不允许公司内部的企业在理念、作风、责任、追求上有差距。管理创新和改进要抓效率,要制定改进时序进度表,在规定的时间内见到成效。
三是在管理上正确处理“破”与“立”的关系。不破不立,要破除旧的、落后的、没有实效的东西,重型的起步,是不是破了很多东西?旧的东西根深蒂固,包括理念、制度、管理、机制等,如果不去破就迈不开腿。经营者就是要创造效率、创造效益、创造市场、创造财富。破字当头,我们这个企业还有很多需要破的东西,要加大力度改革,要创新,创造出有效益的东西,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四是管理上一要“用心”,二要“用力”。“用心”就是去学习、去探索,用心去找出企业最关键的毛病,找根源。“用力”就是要身体力行、凝心聚力地去推进管理,去抓紧时间落实,沤心沥血地去干。用心是一个理论的过程,用力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管理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表面上,要切合实际去做。管理是坚持不懈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践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有很多的困难和阻力,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心”和“力”的结合,掌握真才实学,真抓实干,取得真业实绩。
五是管理要抓细节,用数据说话。管理创新要讲效率、讲效益、讲效果,要看劳动生产率,要看效益,要用数据说话,要抓细节,特别是困难企业,每一分钱、每一台车都要去落实。我们要向一流去追求,每一项工作,都要像海尔一样,日清日高;像重型一样,出现了问题,马上去解决。在徐工的事业上,人人都应是管理者,人人做好自己的职责,谁干不下去,谁被淘汰。今年徐工集团管理的干部不行的要淘汰,集团总部要先淘汰管理者,考评用数据说话,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好。从公司级、分厂级、班组级都要有管理意识,都要提倡管理创新,有目标,有方向。小企业要思考怎么做大,怎么提升品质、提升效益、提升效率,千万不能随波逐流,没有追求。希望通过管理,一些落后的企业能够迎头赶上。
六是要加强管理后备人才的培养。要为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讲年龄不唯年龄,讲学历不唯学历,主要看实绩、看作风、看实力、看潜力。为管理创造一个好的平台,创造一个好的机制,创造一个“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氛围,严格在先,永远不变,严是爱,松是害,包括对技术人员队伍,是缺点就要提出来,是优点就要去发扬。通过管理涌现出一流的人才,创造出一流的产品,创造出一流的企业。
王民董事长强调指出,我们有很多机遇,也有很多的挑战,徐工是一个大有前途的徐工,我们集团领导班子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无往而不胜的徐工。各级管理者都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义不容辞地挑起这个担子,为徐工成为一个强大的、国际化、现代化的企业做出我们毕生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