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产品研发手段
2002年徐重加快推广三维设计,逐步引入PRO/E软件及ANSYS分析软件,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开发水平,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同时,引入博士后工作站,加大企业超前研究的力度,加强产品基础理论的研究。
当年开始积累形成企业自己的一整套起重机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标准。
规范产品创新管理
出台《重型机械厂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将专利申请纳入技术开发总体规划,成立了专门机构;建立了专利信息的收集、管理、运用机制;制定了新开发课题的规定;提出了由基础专利衍生的专用专利、后续专利的要求,调动了广大技术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开始大规模技改
实施省2900万《扩大举高消防车出口技术改造项目》及1.38亿《举高类消防车和高空作业车技术改造项目》国债项目,开始了企业大规模的工艺技术改造。
随后五年来,企业共实施1个国债技改项目,7个省经贸委技改项目,新征土地112亩,投入近4亿元新建厂房5万平方米,新增和更新设备400多台套,添置大型国际尖端设备数十台,引进了最先进的ORACLE公司的ERP系统,完成了从下料到总装各个制造环节,从工艺流程路线到管理方式手段的系统化、现代化升级,将重型月最大产能从300台提升到1000台,支撑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产品品质的提升。
泵车的快速起步
2002年泵车产品调入重型,重型组织专业技术队伍进行学习研究,由于图纸资料还是沿用80年代末引进PM的图纸,自己就没有一套完整技术资料,图纸资料无法指导生产,而且自制产品开发没有跟上,技术明显落后行业,
3、2004年 “履带吊”
2002至2003年,鉴于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履带吊项目暂缓实施,技术资源充实到大型全路面起重机研发项目之中。2004年重启履带吊研发进程,开始研制的QUY300正式开启了徐重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的大门。
QUY300塔臂防后倾是塔臂安全作业的关键,为了攻克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多方调研,按国内外成功的资料,制定方案进行研究,分析,试制塔臂防后倾安装位置,要用辅助吊车吊起撑杆,在2米多高的桁架臂上操作、调试,技术人员每天爬上爬下十几次,其难度及危险性可想而知,调试不理想,分析研究再改进,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工作,终于实现了可靠的防后倾机能,并已申报专利,为随后开发的220、260、450T履带吊产品奠定了基础。
300吨项目进入产品试制后,企业联合大连理工大学,快速开发履带吊大吨位产品,220、260、450三个项目研发同时推进。企业集中优秀技术人员形成专题开发项目小组,展开了重型历史上最艰苦、难度最高的技术攻坚战。一年多的时间里,许多的技术人员放弃全部休息时间,一心扑在研制任务上,甚至没有时间照顾出生不久的孩子,在烈日炎炎的调试厂,在每一道关键工序,技术人员深入研究,悉心听取一线工人的意见,及时改进优化设计。至2006年,QUY300通过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300吨履带吊填补了国内空白。
至2007年,履带吊发展出50、100、150、220、260、300、450吨系列产品,全面进入市场,并积极引领大吨位、高技术的潮流,抢占市场的高端空间。
4、2005~2007年 高端推进,产业拓展
确立基础研究体系
2005年起,结合产业发展的根本需要,企业确立了产品设计技术、工艺制造技术和试验检测技术三个研究领域,逐步归类至结构优化分析、电气控制技术、液压控制技术、底盘传动技术、结构件焊接技术、产品涂装技术及工程试验室七大持续研究课题体系。企业合理配置技术专家,正式联合吉林大学、大连理工,上海交大等院校和机构,开始持续推进基础研究。
继续挺进高端
2005年启动240吨、300吨全地面、68米登高平台消防车研发项目,2006年底产品试制成功,全面推向市场。
启动高空消防车系列化、升级化进程,扩充C系列产品至32米、40米,新拓展 20米、25米、32米、42米四种型号高空喷射消防车。
2007年初启动400吨、500吨全路面起得机、450吨、650吨履带吊研发项目。
推进老产品整机优化
05年起,开始利用大吨位产品研究过程中的积累技术,按照“环保、安全、可靠、先进”的产品定 ,全面推进常规产品的整体优化,全过程三年共实施改进项目400余项,新拓展了QY30K、QY35K5、QY40K、QY60K、QY80K等新产品,形成了结构密集,整体性能优异的实力产品型谱。
创建全新制造基地
2007年中,企业正式启动金山桥大型履带吊制造基地,新基地与老基地相同,将集中徐工重型全部小批量,大型化产品。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