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柳工王晓华:柳工产品链一直在整合

//www.lmjx.net 2008-7-21 10:02:38 中国路面机械网 
        日企不打价格战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主持人:目前,重型机械行业的价格战很严重,再加上原材料持续涨价,有人说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薄到快和家电差不多了,柳工感到寒意了吗?

  王晓华:柳工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价格战。成本上涨是大趋势,去年年底,在原材料上涨的压力下,行业达成了一些共识:不能像钢铁巨头那样动不动就涨价,要从成本内控、工艺技术改进方面控制成本。价格当然也要和市场接轨,我们也适当的涨了3次,每次涨5000元,消费者也能接受。柳工的毛利水平基本和去年相当,成本上涨了10%,价格上涨5%,成本内控抵消掉一部分。

  但目前我们的出口也遭遇到很残酷的价格战,国内重型机械企业在国外打价格战。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企业的一些做法,日本国内凡是出口的产品都有统一的出口,比如伊藤家、丸红公司等。

  其实日本在15年之前也遭受过类似的状况,国内成本上涨,日元增值,外贸生意不好做,当时他们采取的方法是:海外投资,转嫁国内成本;自主创新,技术增加附加值,后来也是因为技术绝对领先所以才反败为胜。

  主持人:市场环境不是一个企业可以改变的,而且柳工的处境也不是很理想,国内有徐工在前,国际上的竞争对手逼得更紧,柳工在夹缝中如何求变?

  王晓华:坦白说,我很想做一些行业整合方面的事情,希望把装载机统一起来,再加盟一二家,或者更多。但目前的问题是每家企业都想做老大。真正要想整合一个产品线,可能需要借助行政手段,由政府给予政策支持。柳工等机械企业曾联合倡导过行业整合,包括出台相应行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以使行业市场集中度更高,避免恶性竞争,并规避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运营成本过高、出口竞争力下降等现象,但是该倡议尚无结果。

  自主创新让柳工在夹缝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柳工的今天。柳工之所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在其规模有多大,关键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柳工发展到现在,那些尖端的、关键性的技术只有依靠自己,单靠合资取得技术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了。

  主持人:融资租赁新业务也是创新的内容之一?

  王晓华:我认为这个行业今后的竞争是服务。融资租赁作为提供给客户一种解决方案的重要模式、途径,通过银行按揭,法律、风险控制等都是最完整的,对客户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目前国内工程机械的租赁还比较少,但国际上这已经是一个大的市场了,很多跨国公司的营业额在30%以上,甚至50%的都是按揭。卡特彼勒融资租赁公司成立于1981年,2007年卡特彼勒在全球销售300亿美元,但其金融服务公司管理的资产已超过250亿美元,拥有9万个客户。

  卡特彼勒在融资租赁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在于他们有产品,有服务,有理念和标准,这是值得国内企业学习的地方。

  合资合作这条路不好走

  主持人:7月9日晚间,徐工科技发布的关于公司拟受让非关联方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60%的股权的消息让整个重型机械行业备受关注,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这吹响了重型机械行业整合的号角,柳工近期可有类似的打算?

       王晓华:柳工其实一直在做类似的整合工作。重型机械行业的特征是多品类、小批量,企业有多少产品线决定着企业未来一定时间段的竞争力。而有些产品线自己做起来一是资金需求大,再者市场竞争态势也不允许自己关着门摸索,并购整合是很好的途径。企业发展无非通过三条路:自主创新、合资合作、收购。无数事实证明合资合作这条路不好走,柳工希望自主创新一部分,并购一部分。

  这个行业大概有17个品类,排在前6位的品类包括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等柳工都要涉及,其中装载机目前柳工已经是国内第一,而挖掘机95%被外资垄断,其他没有基础的叉车、压路机等都需要通过并购实现。

  主持人:按照你的说法,柳工接下来几年的主要动作就是并购整合了?

  王晓华:事实上,柳工的并购整合从2000年就开始了,以后也会有很多。2000年8月18日,柳工股份以1130万元控股江苏江阴交通工程机械厂,将压路机补到产品链上。2002年,柳工正式收购上海叉车,又把柳工的产品单上添上叉车一栏。半年后,柳工取道扬州,“先控股、后整体并购”将扬州建机纳入麾下。

  2003年夏末,柳工又花了2亿元入驻镇江,组建小型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今年2月,柳工全资收购了安徽蚌埠市振冲安利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由此进入汽车起吊架领域。最近我们在天津投资新建“柳工北方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投产后实现各类工程机械销售10000台,销售收入50亿元。

  主持人:这些频繁的并购整合尽管给柳工带来了新的机会,但也招来了非议,有些人说你好大喜功,并没有真正的实力整合这些企业?

  王晓华:柳工选择相关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是基于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及自身实现超常规发展的考虑。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进入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公司只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充分享受市场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我们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销售收入才达到100来亿元,而卡特彼勒却高达400多亿美元。从经济总量上看,我们还是一个中小公司。如果不走产业多元化的道路,仅仅依靠装载机一种产品,那么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至于有没有整合实力,现实可以说话。今年,安徽柳工起重机公司的起重机产销将可能突破1500台。我早就为柳工的扩张设定了三个原则:一是任何扩张行为都必须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扩张必须在整合、盘活、优化存量资产的基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必须坚持以工程机械为核心,向相关产业实施多元化、低成本扩张。在总体策划和三个原则指导下,柳工完成了一系列扩张手笔。对在扩张中进入集团的企业,柳工不仅注入资金、技术、管理等硬资源,还将品牌、企业文化等软资源整合其中,让这些企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并产生应有的效益。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经营报

    
讨论区
查看
查看本文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