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团作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最为完善。目前,徐工集团以其技术委员会领导下的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主体,以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实施载体,并联合国内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以“三高一大(高端市场、高科技含量、高可靠性,以及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等共性
技术)”为创新战略,形成了我国最完备的工程机械自主创新体系。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徐工集团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机械领域产品系列最全、品种最多、最具竞争力和整体优势的大集团,12大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行业第一。2008年该集团总收入达到408亿元,在世界工程机械
市场排名第15位,并计划2015年实现
销售收入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前五的目标。
中联重科因为近几年在国内外
市场的几笔大交易而声名远扬,并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在了其他工程机械企业的前面。自2008年收购意大利赛法之后,该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产能最大的混凝土机械生产企业。中联重科对
技术和
业务的拓展侧重于整合收购。公司董事长詹纯新把中联的各个产品门类划分成各大事业部,实施“借船出海”战略,要给每个事业部都寻找到一个最佳的海外合作者,最后形成一支“联合舰队”。
相对中联重科来说,三一集团的走出去战略,更强调自己建厂、建立国际研发中心。三一已在印度和美国各投资6000万美元建厂。在印度,是为了与跨国
品牌抢夺新市场;而打入美国,则是“到霸主的故乡去,贴身感受最高端
市场的脉搏和心跳”,本质上是为了“去理解最强大的对手”。而2009年初,三一集团斥资1亿欧元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更是其试图利用国际资源实现
技术创新的又一大手笔。
走向世界
其实,我国的工程机械企业更多的是将上述三种方式结合实施,以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围绕着如何解决制约我国工程机械发展的瓶颈,走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在柳工,“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研究开发模式,使其成功推出了中国第三代装载机产品的佼佼者———G系列轮式装载机、填补世界空白的高原型装载机,以及6~10吨的大型轮式装载机。近年来,柳工保持着每年持续推出新产品近20个的纪录。与此同时,在大中型挖掘机领域,柳工卧薪尝胆,近两年无论从核心
技术上,还是
销售网络上都取得较大突破。随着国内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在挖掘机这片中国工程机械最后的失地上,柳工竖起一面民族
品牌的大旗。
同样,
山推的发展之路,也是坚持创新之路。作为一个有着浓厚国企底蕴的公司,山推始终坚持以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为先导,不断在体制机制、
技术水平、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从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山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具专业化的
推土机生产企业,该公司的产品已经连续六年占据
市场榜首,我国出口的推土机近八成来自山推。同时,山推一直将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生产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履带底盘、液力变矩器和变速箱的开发制造均为国内领先水平,产品不仅应用于国内也应用于国际主机厂家。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走到今天,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虽然与欧、美、日、韩等工程机械强国依然存在差距,但随着我国企业的一次次探索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产品将会在世界
市场上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上一页 [1] [2]
新闻投稿:
中国路面机械网是工程机械行业主流、权威的传播媒体。中国路面机械网的新闻资讯是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媒体的新闻源提供者,中国路面机械网所刊登的新闻将同步显示在以上媒体的新闻搜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