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小丫):大家好!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国庆特别节目——中国式突围来自一线的报告。我们今天要关注的是中国机械制造业在金融危机当中的突围。在过去的一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当中,欧美制造业进入历史低点,由于上游产品能源短缺、钢铁的价格飞涨,下游的需求低迷,在内外交困的环境当中,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也大都呈现明显的减速,甚至是下滑的势头。危机当中,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如何奋起?未来的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能否装备产业升级的“中国制造”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的记者深入到机械制造的行业当中,带来了一份来自一线的报告。
解说:9月24日,当记者走进玉柴集团发动机东区仓库装卸作业区时,看到的工人正把前一天装配出厂的柴油发动机装载到货车上,准备发送到十堰、合肥、山东等地。
截至9月25日,企业单月总订单量达到42500台,同比增长47%以上,创历史新高,而在去年金融海啸袭来时,企业产品出口可谓是倍感寒冷。
今年前8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278.5亿美元,同比下降20.6%。
去年第四季度,国内14家柴油发动机主要销售大幅走低,其中玉柴2008年第四季度销量严重下滑,销售总额萎缩到51754台,同比下降了48.2%,生产工人采用四天工作制,以应对减少的订单。
黄蔚(记者):在流水线的一端,我们看到检查员每天都记录下这台流水线一天的成绩量,这里有一份数据,2008年的9月21日,一个夜班共生产84台发动机,而到了2009年9月21日,一个夜班生产量已经达到了256台。
解说:今年2月份起,企业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订单不断追加。
戴辉智(玉柴发动机一厂重机总装工段段长):现在都开足了马力,所以就是说拿个数据来对比,我们今年预计第三季度比去年的产量增长80%。
解说:针对金融风暴,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农机产品,降低成本等措施,拓展国内市场。
今年1到7月,企业销售发动机41.1万台,同比增长5.68%,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8.36%。
中国式突围(七):机械制造业再造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两位评论员是,一位是来自于玉柴集团的董事长宴平先生,您好,欢迎您。另外一位是我们的评论员刘戈。首先一个问题,我想请问一下宴董事长,我们都知道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几乎是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些冲击,大大小小不同而已,那么对于玉柴来说,这个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哪个时刻?
宴平:去年上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当时我们判断肯定对实业也会带来影响,但影响到什么程度,实际上当时来说我们这个判断还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认识,但是到了9月份以后,实业经济的这种冲击,按我自己形容,它不是一种缓缓的曲线,它一下子,从一个曲线里面一下子就掉到谷底去了。
主持人:急速地下滑。
宴平:急速地下滑,给我们,当时给我们感觉到我们有一句话叫做搞蒙了,这个蒙字主要是什么呢?就是说第一它还能下滑到什么程度,第二它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主持人:其实那个时候是不是心里没底的感觉?
宴平:就是没底,而且我没底到什么程度,我在董事会上,在我们经营层里面,在我们干部职工里面,我说我们要做好两年不分红,两年不盈利的准备,但是我当时有个底线,这个工厂是不能停工,毕竟是几万人的企业。我当时最担心的,就是我的核心团队不要散掉了,这是做企业家里面是最担心最担心的。实际上当时行业里面,很多的研发人员跳槽,高管的离职,包括有一些本来都不愿意移民到国外去的,他一看觉得没希望了,都跑掉了。
主持人:走了。
宴平:都走了,所以这种冲击,就是说当时大家还是看不到这种希望,看不到希望,非常的这种担心,非常担心。
主持人:其实作为董事长可能是从来没有这样的一个渴望,希望春天来临,很挣扎。
宴平:以前讲春天,可能还比较不深,我们讲了,现在再一次体会来看,当时讲这种春天,就是说受过寒流的人,受过这种饥饿的人,对于这种温暖,对于这种温饱可能感觉就是不一样。
主持人:是如此的渴望春风吹过来。
宴平:没错、没错。
刘戈:我有一个细节提供一下,就是我们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带回来的,就是当时有一个中层干部跟他们讲,就是在10月长假,就是“十一”长假以后上班的第一天,一个订单都没有,就是在整个他的职业生涯史上没有过这样的一个情况,所以当时从上到下确实是非常的这样的一个,就是蒙了的那种感觉,而且不光玉柴一家,整个这个行业,就是内燃机生产这样的行业,基本上面临的都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时候,一下子那个订单大幅度下滑,那么但是呢,随着今年2月份以后,春节前后,那么随着国家的那个刺激经济计划的这样的一种落实,那么这些企业慢慢地一些企业就起来了,但是还有一些企业,可能就在这样的一个打击下面的话,它就很难再有一个起死回生的一个,这样的一种机会了。
主持人:两年不分红,两年不盈利,只要工厂不关闭就行,但是在随后的时间当中,玉柴却是逆风飞扬,那么他们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解说:从2008的40亿元,到2009年的130亿元,普天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的扩大前所未有,推高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农机企业也迎来了历史最好机遇。
玉柴集团敏锐地发现市场空间,据估算,农民每购买一台农机具,平均补贴近30%,大型机械最高补贴达到20万元,按照目前企业农机市场占有率40%测算,全国市场每月将给企业带来5亿元的市场增量。
经过调研,玉柴确定了发掘农村巨大潜力的思路,将产品从城里卖到了乡下。
李天生(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上组织调研、分析、决策,在我们原来准备的产品比较丰富的基础上,我们马上进行市场细分,马上研发根据细分所需要的产品,我们很快的投入了市场。
解说: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把市场容量大,又有国家补贴的产品扩展到产品份额的30%。
今年前两个月,耕田整机销售量同比增长20%,瞄准内需,企业也在努力开拓海外市场,通过研发新品,再加上产品性能价格比的优势,企业在中东、非洲等地市场也受到欢迎。
此外,地方政府在科研人才、资金等方面也给企业助力。
韩元利(玉林市师长):我们还帮助玉柴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国家重点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资金3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