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到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拖拉机,中国一拖奏响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序曲,同时又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动者和见证者。
55年来,这是一首传唱不衰的“东方红”。
使命:装备农业
1955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在河南省洛阳市破土动工。当这一消息传遍四面八方后,中国一拖收到了2600多封慰问信。这极大地激励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拖建设者。大家只有一个心愿:加快建设速度,装备落后的中国农业。
当第一根钢桩打进这古老的土地,生长起来的不仅仅是厂房和流水线,还有六亿农民炽热而渴盼的目光。
黑龙江桦川县一个村庄的农民,把节省的1000多斤大米送到工地;南阳地区的群众把28吨碳,一捆一捆地从山上背下来以解燃眉之急;徐州无偿地送来1万多吨耐火土和大量砖石块;全国成千上万的“红领巾”,把拾废物换来的钱寄到工厂……
1958年6月30日,中国一拖生产出第一炉铁水;7月5日生产出第一批锻件;7月8日生产出第一台油泵;7月13日生产出第一台柴油发动机;7月20日,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披红戴花,在敲锣打鼓的人们护送下,隆隆地开出了厂门。
第一台拖拉机诞生后,大家都想给它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有一天,厂办副主任安道平听见剧团在排练陕北民歌《东方红》,猛然想到“东方红”这个名字不是很好吗?结果提议很快获得通过。
大家感到“东方红”最能体现翻身农民的无比喜悦的心境。千百年来,中国农民都是扛着锄头,迎着太阳;而现在,他们就要开着拖拉机,去迎接朝阳了。
1959年11月,谭震林副总理代表周恩来总理在洛阳出席一拖落成典礼大会。他在会上说,一拖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农民早已盼望的“耕田不用牛”的时代的开始,我国沿着农业现代化道路迈进的胜利开端。
中国一拖企业展览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到1962年11月,一拖生产的拖拉机超过3万台。从松嫩平原到华北大地,从黄土高坡到江南水乡,“东方红”遍及全国27个省区市。在当时,全国高达70%的机耕面积都是由“东方红”拖拉机完成的。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农业基本完成机械化进程,“东方红”拖拉机功不可没。
传承:“三个第一”
中国一拖是肩负发展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使命而诞生的。作为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厂,自然得到了举国关注。毛泽东主席亲自敲定厂址,周恩来、刘少奇、陈云、董必武、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先后到一拖视察。
从1955年10月1日破土动工,到1959年11月1日建成投产,一拖人用四年时间使一座现代化工厂在昔日隋王朝御花园旧址上拔地而起。
1959年10月12日,一拖建成投产前夕,周恩来总理视察一拖时表示希望,一拖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出中国第一的人才,创造中国第一的业绩!
老一辈创业者艰苦奋斗的实践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望,根植了一拖人追求卓越和高绩效的文化基因,成为一拖文化的源头活水。伴随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三个第一”始终是激励一拖人开拓进取、创业创新的前进方向和精神动力。
中国一拖董事长刘大功表示:“一拖因使命而诞生,因使命而发展,因使命而奋斗。50多年来,‘东方红’的名称始终和‘三农’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农民的小康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装备和成套解决方案,是一拖人永远的使命。”
2010年7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一拖视察时希望企业干部职工大力弘扬光荣传统,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适应市场新变化,努力创造一拖集团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