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温总理的嘱托
打造世界级企业
《中国联合商报》:据悉“十一五”期间,温家宝总理曾先后3次来到三一重工视察。虽然每次地点不同,但期望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把三一重工办成世界级企业”。请问作为三一重工的掌门人,您是如何遵循总理的嘱托,把三一重工办成世界级企业的?三一重工的国际化战略和路径是什么?
向文波:从2005年到2010年,总理先后3次来到我们三一视察,特别给我们提出希望将三一重工发展成世界级企业,稳稳站在世界之巅。我们不会辜负总理的期望,力争把三一重工办成世界级企业,为此我们把国际化看作是第三次创业。
就国际化发展路径而言,我相信国内的许多企业也在探索,我个人认为通过兼并和重组的方式不能说不行,但是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把经营风险看得很重,我认为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可能是风险最低的一种方式,这也是我们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其实三一自身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不是靠大规模兼并和重组实现规模扩张的,而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发展,靠科研研发完成规模扩张的。三一重工上市仅7年时间,去年市值过千亿,成为国内装备制造业市值最高的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具体来讲,三一重工的国际化路径和战略大致如此:
2006年11月23日,三一重工在印度普纳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制造基地,这是截至当前中资企业在印度最大的一笔直接投资。该基地已于2009年10月5日竣工投产;
2007年9月12日,三一重工在美国亚特兰大购买了200英亩土地,建设三一美国总部和研发、制造中心。该基建项目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整个工程预计将于2011年上半年完工。建设完成后的装配车间主要生产履带起重机、越野起重机、挖掘机、平地机和泵车产品,可容纳雇员500多名;
2009年1月29日,三一在德国投资1亿欧元建设欧洲总部和研发生产中心,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欧洲最大规模的投资;
2010年2月26日,三一重工在巴西圣保罗投资2亿美元建设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为抢占市场先机,在紧锣密鼓进行征地建厂的同时,三一巴西首先在圣保罗州租赁的厂房内完成挖掘机和起重机两条生产线的建设。
下一步三一重工将投资建设一个非洲基地,到那时,三一的全球化布局将基本完成。目前,三一重工共建有30家海外子公司,全球已建成15个物流中心,以配件仓库为核心的物流体系和服务支持系统已经形成。国际化是一场非打不可的硬仗,三一重工把它当成第三次创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做中国最佳CEO
《中国联合商报》:从“中国股改第一人”到“中国财经博客第一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您和三一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在《福布斯》发布的50位“2010年中国最佳CEO”中,您位列“最佳CEO”榜单第5位。您认为一个卓越的CEO或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条件?您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您最崇拜的人又是谁?
向文波:一个企业的CEO或者说领导者,首先要有方向感。你要把企业带到什么地方去?只有找到方向感你才知道在某个重要的时刻你该做什么,特别是在组织需要变革的时候。其次CEO的个人魅力。你必须要有很强的人格魅力,慎重使用董事会赋予你的权力。再次包容心也很重要。因为一个精明的领导他什么都看得透,如果没有包容心他跟谁都合作不来。“水至清则无鱼”、“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讲的就是包容心。求全责备,过分的完美主义是有问题的。另外,要有社会责任感。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是走不远的。因为你个人的目标是很容易实现满足的,要看得长远。社会责任感不是简单的行善捐款,应该是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普通人。三一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企业。理想和目标可以改造人、凝聚人、团结人。一个人能成多大的事情,和你的胸怀有极大的关系。理想是目标、是动力,也是成就事业的条件。湖南人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结。这跟我受的教育有关,我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是比较浓厚的。我是一个普通人,我父亲是一个农民,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父亲去世前给我留下了一幅他手书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挂在我办公室里。至于别人对我的评价,我希望别人认为我是一个好相处的人,不是一个盛气凌人的人。当你成功的时候有人说你好,当你失败的时候还有人说你好,那就是人生的境界。
应该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我们董事长梁稳根。我跟他很多性格是相近的,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总能达成一致。没有他我也不会到三一来。但在此之前我跟他没有任何的私交,我们是靠一种共同的理想和爱好相识相知的。
我最崇拜的人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因为这位伟人是我们湖南人,更因为这位伟人身上所具有的“理想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深深地影响了我。
《中国联合商报》:春节过后,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三一也在大批的招聘新员工。据说您非常关心员工的待遇福利,提出要让三一重工成为“造富工厂”,要有大量富有员工产生,这是否会给当前劳动力成本上涨问题火上浇油?有人认为“提高最低工资会摧毁中国经济”,对此您有何见解和感想?
向文波:员工收入不是成本问题,而是企业社会责任。很多人认为,“提高最低工资会摧毁中国经济”,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到现在为止,全世界似乎还未发生过这样的案例。相反,如果把中国经济或企业的未来完全建立在低工资基础之上,那也是没有前途的。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保持不了多久,很多企业不转变意识,将来必然难以为继。
中国企业家的光荣、梦想与前途应该是:当员工工资与欧美日同等甚至更高时,中国制造的产品照样卖得像现在这般火。要做到这一点,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创新,提升产品价值,降低成本,提高价格,而不是拼命压缩工资成本,一味恶性竞争。我最近反复说:“再没有比工资更重要的问题了”,还引用美国老牌“民营企业家”福特的话:“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工资生活的,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繁荣。”
目前,三一已建立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以帮助员工在经济上、事业上取得成功。按照董事长梁稳根的说法,三一要成为“造富工厂”,要有大量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在三一产生,三一已基本做到了这一点。而作为一名人民选出来的人大代表,关注社稷民生也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