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中铁参建的多个国内外铁路项目加足马力、快速推进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成自宜高铁建设取得重大节点
5月31日,世界首座公路和高速铁路平层合建斜拉桥,世界最大跨度、最大宽度公铁两用钢箱梁斜拉桥——成自宜高铁宜宾临港长江大桥合龙。该桥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中铁大桥局、中铁工业参建,中铁大桥院参与设计、咨询监理及施工监控。
大桥全长1742.1米,桥面宽63.9米,主跨522米。大桥中间为4线时速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两侧为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最外侧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施工中,项目部在国内首次采用了8字型“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边跨来梁—矮支架存梁”,以及“钢—混凝土结合梁”等工艺,填补了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有关方面的技术空白。
5月29日上午,在四川成自宜高铁自宜段,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施工人员将首根接触网杆稳稳安装到位,标志着成自宜高铁全线正式进入“四电”工程施工阶段。
成自宜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约26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起自成都,经天府国际机场至自贡、宜宾,在宜宾与渝昆高铁并线,形成由成都至昆明的蓉昆高速铁路;同时在宜宾接入成贵高铁,形成经由贵阳到达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铁大通道。
昌景黄铁路首个站房完成桩基工程
5月30日,由中铁北京工程局承建的昌景黄铁路鄱阳南站桩基全部施工完毕,这是全线第一个全部完成桩基工程的站房,为完成年度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昌景黄铁路是一条连接江西省南昌市、景德镇市与安徽省黄山市的高速铁路,通车后将实现江西省景德镇市和上饶市余干县、鄱阳县以及黄山市祁门县、黟县等县市高铁“零”的突破,完善区域高铁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沪苏湖高铁浙江段最大跨度连续梁顺利合龙
5月26日,中铁三局承建的沪苏湖高铁浙江段最大跨度连续梁东苕溪特大桥跨湖嘉申线连续梁顺利合龙,标志着沪苏湖高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后续铺架作业奠定坚实基础。
沪苏湖高铁起于上海虹桥站,止于湖州站,正线全长163.708公里,共设8座车站,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与沪杭甬客运专线、宁杭高铁、湖杭铁路、商合杭高铁相连,共同构筑长三角核心区城市之间快速铁路客运网络,对于进一步完善地区路网布局、强化上海向长三角核心腹地的辐射功能、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玉高铁跨黎湛铁路特大桥成功转体
5月24日凌晨,由中铁二局承建的南玉高铁跨黎湛铁路特大桥旋转57度,顺利完成转体施工。该转体梁重5810吨、长99米,是全线最长的双线转体桥。
南玉高铁是广西首条自主投资建设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正线全长193.31公里。建成通车后,南宁至玉林的行车时间将缩短至50分钟左右,对加强北部湾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联系,加快广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汕汕高铁雷岭河特大桥跨盐岭河连续梁钢管拱全部完成
5月22日,由中铁北京工程局承建的汕汕高铁雷岭河特大桥跨盐岭河连续梁钢管拱施工全部完成,为后续架梁及无砟轨道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汕汕高铁位于粤东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带的中心轴线上,东起广梅汕铁路汕头站,西至厦深铁路汕尾站,是国家“八纵八横”沿海时速350公里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粤东地区联系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通道。汕汕高铁建成后将与汕漳高铁连接,在珠三角、海西、长三角之间构筑起一条南北向大能力客运新通道,填补沿海通道纵向千余公里无时速350公里高铁布局的空白。届时,从汕头至广州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左右。
印尼雅万高铁万隆区间段箱梁架设全部完成
5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市,由中铁四局负责的印尼雅万高铁万隆区间段箱梁架设全部完成,实现了雅万高铁建设又一里程碑。
雅万高铁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线路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是我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典范工程。项目建成后,雅加达到万隆的出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对助力印尼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中印尼两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自中国中铁)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铁路建设分公司于2025年3月12日发布招标公告,针对雄忻铁路相交道路建设工程项目EPC总承包的复兴路、白洋淀大道。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安庆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典范城市战略部署,加速推进安庆市环卫事业建设和汽车产业高质量。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在三地的共同努力下,交通一体化从蓝图迈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