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改造山工,为有志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学习的范本
两年前,中国第七大装载机生产商山工机械厂被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收购40%股权。如今,这桩并购案再度引起关注。据悉,今年山工将有望成为卡特彼勒在华的独资公司。
3月20日,卡特彼勒收购山东山工机械厂2周年庆典在山工举行,卡特彼勒全球董事长兼CEO欧文斯(Jim Owens)亲自到现场祝贺。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欧文斯提出了卡特彼勒在中国的三大战略目标。
“第一,我们会把在中国的销售额翻一番,这是以两年为期限,两年之后就会把中国的销售额翻一番;第二,会有更多的产品线扩大或者扩展。两年之内在中国就生产发动机了,即机器内部的发动机;第三,会增加我们的出口,尤其是对于区域的出口。”
随着卡特彼勒中国战略的渐次展开,山工机械厂已成为卡特彼勒中国制造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塑产品线
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坐落在山东省青州市,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活跃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上的拥有著名品牌的装载机生产厂商。
2005年,卡特彼勒借助与山工的合资进入了中国的装载机市场,并逐渐改善其产品质量。首先就是技术的输入。借助其青岛研发中心的技术和山工工程师的力量,单2006年就对山工装载机进行了两次更新换代。
据介绍,山工原有产品本来就属于国内价格较高产品,目前其产品质量已属行业佼佼者。卡特彼勒派至山工的质量经理杨从轩告诉记者,在过去,山工装载机的三包费用占销售额的3%以上,到了2005年,降到2%,而去年,这个数据已经降到1.5%左右。这一改善直接降低了成本。
不过,据介绍,这些产品在其质量尚未达到卡特彼勒的技术标准之前,仍将贴山工的牌,当然,供应商发展经理张玉岭表示,“也不排除未来几年内山工同时生产卡特品牌的整机产品。”
目前的山工除了保留原来山工品牌的全线装载机产品外,还增加了不少卡特彼勒的新品,这就是卡特彼勒新产品经理刘友军来到山工的原因。这些新品主要是大型配件,属于卡特彼勒品牌产品。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比如其与徐工集团共建的合资厂,在那里生产的液压挖掘机四种型号的路面机械的绝大部分结构件就由山工提供),更重要的是面向全球市场。去年11月份,山工的零配件产品开始出口美国、日本。今年2月份,第一批出口日本卡特彼勒三菱公司的零部件,在那里组装成整机出口到欧洲。
“通过制造出口产品,山工大大提升了整机的管理水平”,流程经理崔雷鸣指出。在山工的工厂里,记者看到墙上都贴着各种流程和提升质量的图标以及安全生产的图示和图标。王培利是山东山工机械厂制造部负责生产和安全的部长,他说这些都是卡特彼勒来了之后带来的变化。
欧文斯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也说,“我们对山东的承诺是: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我们将会与山工的其他股权人一同合作,并希望当地政府能够批准我们成为主要投资人或者是股权人。另一方面,我们会增加在产品基础层面的合作,提高生产能力,还将加大研发力度。总之,我们是要做一个非常合格,非常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他还建议记者关注一下山工员工的亲身感受。
注入国际化管理
对于这些员工而言,感受最深的也许是培训的增加。在公司里记者看到培训日程表,有来自卡特彼勒大学、总部以及卡特彼勒(徐州)公司的培训师开办的包括管理和英语等方面的各种培训课程。
山工目前有1600多名员工。据悉,在卡特彼勒来之后,保有了原来的员工和领导层,但是从徐州公司调来了几位中层管理者,在这里协助进行包括质量、流程、财务、供应链以及新产品管理的改善。而销售与渠道则以山工自身管理团队为主。
事实上,山工仍然保留了原有的销售渠道,“目前卡特彼勒在中国的几大代理商开始帮助山工销售,不过他们仍然主要以销售卡特彼勒品牌自己的产品为主”,张玉岭说。
在卡特彼勒与山工合资以来的两年时间里,山工的销售量大幅增加。对此,王培利给出的估计增长幅是30%-40%之间,而财务总监罗效愚告诉记者,2004年的销售量为5700多台,2006年近8000台。
产量和销量增长同时,大部分流程设备和工人都没有增加,工时也没有增加。
流程经理崔雷鸣解释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精益生产的流程管理,以消除浪费和提升效率。”同时,也着眼于消除生产瓶颈,提升工序能力。在2006年,山工在各方面投资近3000万元,2007年预算近5000万元,且大部分项目已落实。
卡特彼勒有一整套成熟的管理方法,这些管理方法的注入使山工发生了巨大变化。简单地说,就是将量化的方法融入到管理中,细化了生产、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很多现代企业中使用的“六西格玛”方法,被融入了山工的日常运营中,融入到从全员质量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理顺流程、强化管理以及新产品开发、新项目实施和战略管理的所有方面。
“其结果就是将存货周转率从2005年的2.26次提高到2006年的3.42次,从而加快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减少了贷款,大大减少了成本”,财务总监罗效愚介绍,比如,“从下单到交货的时间,从过去的10天减少到4天半。”
现在,经过卡特彼勒的技术和管理注入,“山工的利润从2005年的1000多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1亿元。这里面也有市场的原因,如在去年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很好,钢材价格下调也起了部分作用,不过并不是业内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大的增长”,罗效愚告诉记者。
事实上,山工已经由行业内市场占有率第七位提升到第六位,但利润率却高居第三位。
罗效愚还提供了其他数据来证实山工财务状况的大幅改善:在2006年还了近1亿多元的贷款,降低了财务费用,并处理了2000万的坏账,在2005年初,山工的负债率高达99%,在2006年降到88%,今年预计要降到80%,而业内平均水平是70%。
完善供应链
卡特彼勒在中国,从研发、设计到零部件生产以及整机生产,再到融资租赁、物流管理,和旧部件的回收再制造,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的业务体系,而山工正在成为其中一环。
目前,山工还不是卡特彼勒全球供应商,要想进入还需要通过其供应商认证。这也是山工未来的努力方向。
刘友军告诉《中国投资》,山工改造之后的目标之一是与卡特彼勒全球供应链配套。目前国外的进口配件价格昂贵,比国内的高出至少10%,,因此卡特彼勒一直致力于扩大中国本土的采购,以抵消市场风险。
卡特彼勒在中国的13家独资及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核心产品包括:液压挖掘机、履带式推土机、平土机、路面机械产品、主要用于船用和发电机组装置的大型柴油发动机及供应中国和亚太地区市场的发电机组,还在中国拥有几家工厂生产零部件。
今年又刚刚动工开始建设的一家苏州装载机独资工厂,将生产卡特彼勒品牌的高端产品,还有卡特彼勒(中国)零部件公司——无锡也是其为全球配套的零部件工厂。这些配件属于高档产品,也有部分供应山工。
在装载机的生产中,有80%的部件是买来的,所以采购件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山工和卡特彼勒各自拥有供应商,但是,随着卡特彼勒中国战略的展开,这些供应商将逐步整合,目前,双方已经有了十几家共用的供应商,其中包括威海三角轮胎、济南钢铁、美孚石油等等。山工已经有30%的采购是这些供应商提供的。
对于本地化采购,欧文斯说:“将增加本地零部件供应商的采购份额,以使产品更具竞争性。”目前,液压挖掘机产品的一些电子零部件已经在中国市场进行采购,下一步卡特彼勒将与更多的本地供应商合作。另一方面,卡特彼勒充分利用全球的供应网络,支持其在中国市场的生产。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