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行业趋势:中国压实机械行业观察

//www.lmjx.net 2007-8-27 9:35:16 中国路面机械网 


  2市场结构:历经潮起潮落,行情有喜有忧 

  压实机械占我国工程机械销售额比重约5%~6%。国产压路机向来是国内市场上的主力,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近两年的市场低靡,使压实机械制造也举步维艰,经济效益大幅缩水。 

  2.1三年迈向顶峰,两年滑落低谷 

  国内压路机产量从2000年的6122台增至2003年12941台,平均年增幅28.3%。中国市场上压路机的总销量也从2000年的5966台增到2003年的12801台,平均年增幅29%。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到的压路机生产国和消费市场,2003年中国市场的总销量远远超过了北美(8200台)、西欧(9100台)和日本(1500台)。 

  2004年国家实施了宏观调控政策,工程机械市场连续三年的"井喷"受到抑制。压实机械首当其冲,压路机行业销量一路下滑,从2003年的12941台跌落到2005年的8623台,跌幅33.4%。可喜的是2006年行业已走出低谷,国内企业的压路机总销量提升了9%,外资企业的总销量约800台之多,全国压路机的总销量再次逼近万台大关。 

  2.2低价产品主导,多重市场并存 

  20世纪6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的压路机就基本上实现了全液压化。我国自80年代开始引进全液压振动压路机,但国内在制造、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由于对液压传动技术的生疏而出现了若干的不适应,从而导致制造商不得不在传统的机械传动上动心机。经过引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嫁接,在中国诞生了机械传动的轮胎驱动单轮振动压路机。 

  机械传动的振动压路机和静碾压路机,由于相对技术成熟和物美价廉,并且运行费用低,在国内获得了用户的普遍认可。国内机械传动的压路机(含静碾和振动)连续多年占到压路机总销量的80%以上。我们的机械传动振动压路机还受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用户的青睐。于是在中国出现了全液压振动压路机、机械传动振动压路机及原装进口产品多重市场并存的局面。 

  2.3租赁经营兴起。社会存量饱和 

  国内工程机械租赁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工程机械市场的变化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后,许多施工企业受到资金等方面的制约,设备的获得更多的由采购转向租赁,这给租赁行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据估计,目前国内压实机械的租赁覆盖面超过70%,租赁公司呈现国有、民营、个体与外资多元化的投资局面。 

  世纪交替前后,由于压路机销量的快速增长,致使其社会保有量膨胀。目前国内压路机的社会存量约10万台,几乎饱和状态。因为租赁业的兴起提高了压路机的设备利用率,加上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使压路机用户购买新机的欲望锐减,由此造成了这两年压实机械市场的大幅滑坡。只有待设备饱和量得以消化或新的建设高潮到来,压实机械市场才会有较大的起色。 

  2.4出口前景看好,内外市场融合 

  我国压路机自20世纪70年代就出口国外,传统市场在东南亚、巴基斯坦、中东和非洲,90年代开始走进了南北美洲、印度和澳大利亚,近几年来拓展到了中亚和欧洲。2005年与2006年分别达到出口创汇5099万和8445万美元,金额出超分别为2.9和3.1。国产压路机因具有适应多重市场需求和物美价廉的优势,出口前景广阔,低端产品适应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需求,高端产品能以低廉的价位挤进欧美市场。 

  现在国内压实机械市场已经高度国际化,世界所有知名品牌的压路机都可以买到,有原装进口的,也有外资或合资厂生产的。国产品牌的压路机出口也在大幅增长,轮迹遍布世界各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外市场加紧融合,用户对设备的选购空间之大,在压实机械行业已有了现实的感触。 

  3技术现状:跟踪国内动向,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的压实机械历经20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拓展创新,具有了自主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并且通过技术改造和质量认证,在产品制造质量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的压实机械行业不仅可以为国内市场提供各种系列规格的压实机械,在设计制造质量方面已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不过也有差距。这就构成了我国压实机械技术现状的两面性。 

  3.1技术跟踪同步,产品更新加快 

  我国压实机械的制造技术引自欧洲,现代压路机的液压传动、铰接转向、全轮驱动与随机自动检测四大专项技术,国内均有了相当的基础;振荡压实、冲击压实、垂直振动、混沌制动等新的压实施力方式,国内都有相关技术;蟹行压实,多振幅转换、无框架压轮等新的结构形式,以及人机工程、工业设计、虚拟制造等新的设计制造方法,国内也都得到了实施。但这些技术,我们只能是同步跟踪国外先进水平,一些核心技术还拘泥于国外引进。 

  由于现在化设计手段的柔性加工设备的应用,一个压路机产品的研发周期从过去的几年缩短到只有几个月,近期国内每年都有10多个新产品问世。这些新产品包括新的作业原理实验、外观设计制造,配置或结构更新及系列化拓展等,也有为适应新工况而开发的,如沙漠型、高原型振动压路机。然而,这些新机型中由技术移植或反复"拷贝"的较多,真正具有技术创新的寥寥无几。 

  3.2创新投入不足,研发过程浮躁 

  压实机械的构造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压实作业原理深奥,创新难度大。特别是近几年压实机械主导企业的人力资源匮乏,原生代工程技术人员早已退出行业,中生代跳槽,新生代尚缺少必要的知识积累。另外企业亏损导致投资乏力,知识产权保护无奈导致企业技术流失,加上CEO们的焦虑与行业竞争无序,研发进入了一种不规范的状态。 

  产品研发过程浮躁表现在企业急功近利,不尊重科学程序。例??迫于追赶行市,造成后续发展失利;基础件配置听任供货商推荐,使得各系统接口失调,降低了整体技术经济性;不做必要的设计计算,把新产品开发归结为绘图而已,造成产品技术性能先天不足;产品鉴定会不是请专家作评价,而是请名人唱赞歌,掩盖缺点以误导用户;未经型式试验就盲目投放市场,一些技术参数未达标的现象被湮没,为日后的技术改进设置了障碍。 

  3.3结构连续调整,中外差距依然 

  "十五"以来,国内压实机械技术结构做了大幅度的持续调整。国产中、重型振动压路机作了宽带系列拓展,大吨位振动压路机满足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及大型水坝的施工要求,并且研发了轻小型压路机和夯实机械;机械传动振动压路机开始提升操作性能,实施以液压操纵代替人力操纵;申报了振荡、混沌振动及冲击式压路机等多项技术专利;大型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一个现代化的制造环境趋于完善。 

  尽管我们的设计制造技术及结构调整获得了持续的进步,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有相当的差距。例如某些产品的技术参数不达标,影响了压实工作质量;也有的制动系统不可靠,为安全施工埋下了隐患;再是环保指标达不到要求,长期影响操作者和暴露人群的健康;比较普遍的是工作可靠性差,早期故障率高,影响了机器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在制造过程中生产一致性得不到保证,过程监控有张有弛,质量指标有明显的离散现象。 

  3.4按改成果显著,人力资源紧缺 

  通过最近三个五年计划的技术改造,国内压实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开发与制造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大型企业都普及了数控加工设备、装配流水线及设计与办公自动化设备,在软件方面,形成了以CAD/CAPP/CAM及PDM产品数据管理为一体的新产品开发体系。大企业借助CIMS工程实现了经营、财务、开发、采购、生产、销售、人事等全面信息化管理,行成了决策支持、产品开发、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及市场快速反应的信息化体系。 

  生产工具先进了,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却相对紧缺。工程技术人员并未建立起岗位培训机制,年轻人只能"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工作是"摸着石头过河"。青年技工手上工夫欠缺,工作质量多靠设备保证。产品质量缺陷除了设计上的先天不足,更多的是生产线上的管理粗纺,同样的进口配套件却装不出国外产品相同的质量。在履行国外订单时要"开小灶",以精细化生产确保出口产品质量。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有些质量问题不是做不好,而是没想做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讨论区
查看
现在有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专题栏目
最新资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