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图文]潍柴集团:黄金产业链成就动力英豪

//www.lmjx.net 2008-7-8 9:18:21 中国路面机械网 

  说起山东小城潍坊,大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是风筝,其次可能就要数在凤凰卫视上频频亮相的潍柴动力(000338)了。

  风筝总是代表着一种闲暇、舒适的假日生活,不过出自风筝城的潍柴集团却绝对不是等闲之辈。

  在强势领袖谭旭光的带领下,潍柴搭上了国家自2000年开始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车,柴油发动机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连年翻番。

  与此同时,香港上市、拿下湘火炬、吸收合并回归A股,重组山东巨力(000880)等一系列震撼财经界的大手笔,让名不见经传的潍柴集团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纵观这一幕幕“士兵突击”式的连续剧,潍柴集团通过掌握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始终围绕的核心是增强其动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如今的潍柴已经把下一个“突击”的目标设定为,未来五到十年内销售收入实现1000亿元,进军世界500强,成为全球领先的以动力总成为核心的运输及工程设备提供商。不过在此之前,潍柴和所有国内制造业企业一样,要度过眼前经济周期波动的难关。

  资本运作 锻造黄金产业链

  潍柴集团现在的口号是“绿色动力、国际潍柴”。对于潍柴的国际化路径,谭旭光有着自己坚定的看法,“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都能够在产业发展之外,利用资本运作的手段快速做强做大”,因此谭旭光认为,“在产业经营能力之外,同时具有强大资本运营能力的企业家,才能算是一个国际化企业的领跑者”,这表达了他对潍柴、对自己的定位。

  潍柴从一家偏安一隅的柴油机厂,发展到国内最具实力的动力总成集团,每一个脚步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

  2003年2月,潍柴集团“三三制”的产权改革开始实施。所谓“三三制”,是指约三分之一的原企业资产和职工随斯太尔核心主营业务进入股份公司,以保持中国高速发动机制造、销售龙头企业地位,同时带动存续部分和分离改制单位发展;三分之一的原企业中速机经营业务和职工留在存续部分母公司,形成以中速机和铸锻件产品为主要业务的中速机生产基地;另外三分之一从事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厂分离改制成为完全独立的法人实体,以配套生产为主,全部向多元化投资迈进。

  2004年3月,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募集了14亿港元,潍柴掘到了资本市场的第一桶金。

  不久之后,潍柴的机会来临。“德隆系”的坍塌,使得湘火炬集团股份公司的股权被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公开叫卖,谭旭光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湘火炬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之一,旗下拥有陕西重汽、陕西法士特齿轮、株洲火花塞以及牡丹江富通汽车空调等优质资产。从产业发展来看,潍柴动力与湘火炬存在着极大的产业协同效应。潍柴动力重组湘火炬,有利于双方分别凭借市场优势相互拉动,实现战略协同。同时,双方可以通过现有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配套联动效应,实现业务互补,极大地降低双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在艰难击败强大的竞争对手之后,2005年8月,潍柴动力以10.2338亿元成功收购湘火炬,成为其最大的股东。潍柴动力一下子拥有了“变速箱+发动机+车桥”这一国内最为完整的重卡动力总成黄金产业链,这也是我国盈利能力最强的一条重型汽车产业链。

  2007年4月30日,潍柴动力又创造性地实施潍柴动力H股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A股,回归A股市场。这一“H to A” 的资本运作案例,是在满足内地和香港两个不同法律环境、两个不同监管运行规则的条件下,实施的首例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公司的合并,也为H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创造了新的模式。

  此次吸收合并,不仅解决了S湘火炬的股改问题,增添了A股市场的融资平台,而且简化了股权结构,使得潍柴动力直接控股陕西重汽、法士特等原湘火炬旗下的核心资产,构筑起了集重卡、动力总成和零部件为一体的汽车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三三制”改革后的潍柴存续业务也借资本之手踏上了发展新平台。2006年8月,潍柴收购山东巨力的净壳以后,将原公司中速机及相关的优质资产注入该公司,2007年4月ST巨力重新恢复上市,潍柴的老产品也随着公司制的变革焕发了生机,一举扭转了山东巨力连年亏损的局面,2008年5月顺利“摘帽”。

  多点研发 链合创新

  资本纽带联结的黄金产业链条,不仅为潍柴的研发提供了必备的科研经费,而且让潍柴走出了一条“链合创新”的新路子。

  制造业归根结底拼的是技术,谭旭光深知这一点,经过多年的积累,潍柴集团已经形成潍坊、杭州、重庆、上海、欧洲、美国等多个研发中心,2005年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蓝擎”动力,2006年成功推出国内唯一的12升大功率商用发动机,2007年推出了国Ⅳ排放发动机,2008年7月1日宣布达到国V排放的大功率发动机研发成功,实现了中国内燃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与此同时,潍柴动力利用产业链的优势,开发出了对发动机、齿轮箱和车桥进行系统匹配的“动力总成”产品。这就是说,整车厂只要匹配设计自己特色的驾驶室和车厢,一款新型卡车或客车就可以推向市场,研发周期缩短为原来的1/5。这个“动力总成”就是潍柴动力“链合创新”技术开发思路的成果之一。

  除了自身内部的“链合创新”之外,潍柴还把这一模式拓展到产业链的下游整车企业。6月28日,潍柴动力与福田汽车在京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进一步建立技术创新的共同研发机制,将合作设立基于整车需要的动力系统技术研发中心,同时整合各自在全球的研发机构,从而有效降低双方设计成本,确立更强的竞争力。借此,福田汽车节约了试验成本,潍柴动力获得了良好稳固的客户关系。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路面机械网

    
讨论区
查看
查看本文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专题栏目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