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凯雷徐工并购案逼近终局 第三种可能浮出水面

//www.lmjx.net 2008-7-16 8:55:58 中国路面机械网 

  其实,就算最后不能如愿,凯雷仍然有很多选择,因为中国从来不缺乏好的企业可以并购。凯雷一再坚持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某私募基金负责人对记者分析:“如果凯雷最后不作妥协,或者中途退出,恐怕以后永远会背上一个不利的名声,因为徐工并购案关注度太高了。这会对凯雷在中国的其他并购产生很大影响。”

  当然,凯雷并购徐工一旦成功,会给其带来丰厚的回报。

  “2007年徐工集团总收入达到308亿元,今年1-5月总收入是186亿元。徐工的价值其实还远不止于此。装备制造业的价值在这次并购当中有所体现。凯雷更看重的徐工内在价值,实际上比现有的更大,所以才会多次让步,始终不肯放弃。”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一位资深研究员这样解释。

  该研究员推算,如果凯雷收购方案获得批准,凯雷将间接持有徐工科技约8203万股。以前,凯雷更希望通过控股来实现对徐工集团的改制,而现在则更希望徐工集团的优质资产集中于上市公司,凯雷可以从中获得更直接的利益。仅按照徐工科技6月12日(停牌前)收盘价格为14.59元/股计算,即有11.96亿元,较原来以净资产价格计算的股权价值增长9.44亿元。

       三、第三种可能

  或者终止,或者批准,或者再作调整,商务部的确到了一个需要尽快作决定的时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博客)近期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大胆预测:“我认为这项交易已经更加难以获批。徐工也可能已经改变了想法,为了减少可能的阻力,它也许会转向国内投资者。”

  不过,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修改的新方案中,凯雷是参股45%,对品牌、对经营控制权有严格规定,不存在失去国有控股权的可能。还有人认为危及了国家产业安全,其实是对装备制造业的不了解。徐工的产品非常分散,所有细分行业的第二名都不一样,何来危及国家安全。”

  马宇还指出:“改制的目的决不单纯是为了得到一笔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海外上市引进先进的企业机制、透明的财务机制,通过引进国际著名战略投资者从而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

  对此,商务部外资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获批的压力相当大,45%的控股比例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太高。‘优质的国有资产贱卖’、‘机械行业的特殊性’等等很多因素,涉及的相关部门也很多,(包括)商务部的外资司、美大司、条法司、产业损害调查局,以及证监会、国资委、工商总局、外汇局、税务总局,非常复杂,所以批复的周期才会这么长。”

  上述人士还表示:“凯雷最初如果不是以控股的姿态进入,而是慢慢地搞,逐步加大资本,事情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一步到位的结果就是被一些部门抓了典型,引起舆论的大量关注,结果变得非常麻烦。”

  有知情人士认为,凯雷徐工并购案目前确实存在第三种可能:双方或许有可能签订新合约,并引入凯雷以外的新投资者。这位知情人士甚至认为,这个凯雷以外的新投资者最有可能是渤海基金。

  这家总部设于天津、由中国国务院批准试点的首家中资产业投资基金现如今手中把控着近70亿元左右的资金。上述知情人士分析,渤海基金的入局,将瓜分凯雷入股徐工三分之一的股份,即持有徐工15%的股份,而凯雷的持股比例将降低至看似更为“安全”的30%。

  针对这一传言,记者求证相关三方未获确认。不过,不出意外,答案不久就将揭晓。

上一页  [1] [2] 

来源:华夏时报

    
讨论区
查看
查看本文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专题栏目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