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大活动污染源”的控制者
在世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燃油价格不断飚升,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国家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面对国家的节能环保政策,玉柴主动跟进,立志做中国“最大活动污染源”的控制者,做中国节材节能的贡献者,为改变中国相对落后的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自2006年初成功推出中国首台国4柴油发动机之后,玉柴又于2007年末研制成功中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YC6L-50国5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比国家实施该排放标准提前5年,标志着玉柴集团在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提供绿色环保动力”方面再次领跑国内柴油机行业。此外玉柴集团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废水、废气及噪声治理。如玉柴投入巨资建成玉林市第一座污水处理站,对柴油机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进行有效处理。该污水处理站一二期工程总投资2100万元以上,污水处理设计能力达到含油综合废水处理能力500吨/小时,最大处理能力600吨/小时。经环保部门监测,处理后废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中水处理达到回用水质的要求。在废气治理上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设备,尽量避免粉尘、废气产生;铸造车间采用先进的全自动静压造型线、全密闭隔音振动除砂室、全密闭冷
芯盒制芯工艺等先进工艺;冲天炉采用最先进的颗粒流动床除尘器进行除尘(国内目前只有三家企业使用)。
玉柴集团及下属企业本着对社会和公共环境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主动承担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最大活动污染源”,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赢得了社会对企业的尊重。
1500万折射玉柴集团社会责任观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所有玉柴人的心。董事长晏平代表玉柴人迅速做出捐款过千万元的承诺,紧急向灾区调拨总价值1200万元的物资和300多万元的捐款,成为广西向灾区捐款最多的单位。1500万元表达的是玉柴人对灾区的一份挂念,它折射出玉柴集团的社会责任观。正如晏平董事长所说的:“一个优秀的企业,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应在保持企业产品产量和效益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国家健康稳定发展奉献一己之力。”
玉柴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1995年以来,玉柴共投入4.7亿元资助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环境建设、慈善捐赠、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如向希望工程捐款750万元,建立了35所希望小学,积极参与妇联倡议的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的“春蕾计划”,每年资助500名贫困女童上学,努力实现“扶一名儿童,送一份温暖,赢一片希望”,向中华见义勇为基金、残疾人基金会和敬老院等福利慈善机构捐赠200多万元……这些行动无不折射出玉柴集团作为民族优秀企业的责任观。
同时,玉柴的责任观也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集团先后获得全国“爱心明星单位”、“送温暖工程先进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
此外集团在确保股东与客户权益,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方面,也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如集团每年召开一次股东大会,通报年度财务管理情况和具体的股息分配方案。及时向股东及投资者提供内容全面、合法公正、准确且便于理解的信息,积极开展与股东和投资者之间的交流。
玉柴集团为客户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服务管理模式领先国内同行。在全国设有30多个省级办事处、29个配件专卖子公司、135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建立起全国同行业中网络规模最大,服务半径最小,三包里程最长,响应时间最短的服务网络。该集团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外部满意度调查,寻找产品和服务改进的方向。与供应商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通过产品纽带和资产关系,按照社会责任标准要求,逐步改善社会责任表现,完善供应链的社会责任管理,构建与供应商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与供应商的和谐共赢、健康发展。
玉柴集团积极维护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如建立以绩效决定收入的工资分配模式,实行“绩效决定收入,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员工民主参与、政府监督指导”的工资分配原则和机制。建立困难员工档案,实行“联一访十进家门”工作制度,企业领导每人联系一户以上的特困户,访问10户以上员工家庭,通过探访,了解员工的具体困难,掌握员工子女就业情况。制定特困、困难、天灾补助标准以及月度、双月度、季度、半年和临时补助规定。
几十年来,玉柴人一直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履行着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心已溶入每个玉柴人的血液里,它们流淌、奔腾,成为玉柴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之源!
上一页 [1] [2] [3]